标题 |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
范文 |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小芳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情况。 (2)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连一连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 3、情感态度目标 (1)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表盘、钟面图片 学具:学具盒中的表盘、"快乐的星期天"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也想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来。她的名字叫小芳,她给我们带来了她一个上午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小芳的上午) 1、尝试认表。 (1)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提问:①、小芳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六时刚过一点点的时候刷牙) ②、你是怎样认出时间是6时刚过? 情况一:认为是6时,教师引导:看一看分针正好指向12么?分针刚刚走过12,应该是6时刚过。 情况二:认为是6时3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认为是6时刚过,教师引导6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6, 分针正好指向12;而现在时针刚刚走过6,分针过了12, 应该是6时刚过。 教师小结:分针刚刚走过12,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2)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二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提问:①、这是什么时间:(快8时) ②、为什么认为是快8时 情况一:7时55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 现在时针接近8,快要走到8;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8时。 情况二:8时55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进行辨认,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快8时,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师小结: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就是快几时。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认表,教师帮助总结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特点。】 (3)第三幅图,是9点整,学生认读没有困难。问学生:你是如何认读的?(9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向9,分针正好指向12) (4)第四幅图,放手让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读的。 (快10时现在时针接近10,快要走到10,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10时。) 2、说一说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又学会了认读新的时间,现在同学们把时间和小芳在做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从小芳的身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3、比较、区别 老师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12时刚过,一个是快12时 读出两个钟面的时间,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反馈总结 (12时刚过的时针刚刚走过12,分针过了12;快12时,时针接近12,快要走到12,分针还不到12。) 教师揭示“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特征:由于时针、分针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几时刚过的钟面是时针刚刚走过几,分针过了12;快几时的钟面是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 【通过比较12时刚过和快12时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印象,掌握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基本特征。】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第一题,小动物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误的读正确。 (先让学生独立辨认,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反馈) 错例 ①小燕子:第3个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应该是6时。它把时针和分针搞错了! ②小狗:它的钟面上的时针就快到12了,分针也快到12,应该是快12时。 2、连一连(课本93页第2题) 3、动手操作:安排“快乐的星期天” 每组小组长拿出"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小组合作,在图上帖上自己组选择的合适的时间。 活动规则 1、先小组有秩序的讨论出每个情境的合适时间。 2、再在组长的带领下将钟面贴在"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上。 3、各组找一名小朋友汇报。 (各小组代表反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在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2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56页,例1、例2、例3、例4,练习十二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认识人民币。 2、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理解l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人民币学具、硬币、课件 教学过程: 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认一认 (1)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2)看书53页的例1,认识更多的人民币。 (3)认真观察观察人民币的正反面都有什么?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三、自我探究 1、分一分 (1)用你的喜欢的方法给人民币分分类。 按质地分 按单位分 2、换一换 (1)换钱游戏:(有小组内换一换)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1元=______角 1角=______分 (2)一人拿一元钱,另一人拿等值的钱交换 (3)一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多种方法并优选出最简便的)。 提示: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另外 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四、课堂测评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9元=( )角 80角=( )元 1元=( )张2角 1元=( )个5角 5角=( )张1角和( )张2角 3、完成48页做一做2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针对性作业 课本第55页第2、3、4、5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角 分 一元=10角 一角=10分 10分= 1角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3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78-P79。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教具、学具: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课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 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动手操作 1.认识十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 师: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举着一捆小棒):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师: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 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1,2。 师:这2是2个?(2个一)再来1个一是?(3个一)继续!(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 师: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板书:( )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板书:1个十里有( )个一) 三、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2.学生介绍摆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 四、深化认识 1.借助小棒说摆法 师: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为什么表示11?13怎么摆的?是表示13吗? 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 2.直接说摆法 师: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 生说摆法,师贴图 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个十是20,20里有( )个十) 反馈:学生提问,学生答 五、巩固练习 1.抓一抓,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数的顺序 师: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瞧!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渎。(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师讲解原因) 3.数一数 师: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估一估 (1)雨伞图 这里有一幅雨伞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出伞有多少把,看谁的眼力最准。(师出示图,学生估计) 提问:要想知道有多少把伞,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 介绍方法: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把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电脑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把伞?你估计对了吗? (2)草莓图 还有一幅草莓图,你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个草莓,比一比这次淮的眼力准!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数数有多少个。 展示学生的方法,表扬估计对的小朋友 5.生活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张图片,读一读这些图上面的数。(师出示图) (1)绿灯(图1) 提问: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标?(激发兴趣,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 这里的19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绿灯会显示多少呢?(如出现20,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等红绿灯的情景) (2)公交站牌(图2) 提问:在哪见过?(公交站台)经过莫愁路的有哪些车? (3)米袋(图3)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单位。 (4)电梯图(图4) 提问:这是哪儿?思考:如果你在5楼,你想去15楼,电梯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楼,电梯往哪? 六、总结延伸 课后延伸: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呢,课后请大家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并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4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有12大格,60小格,了解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正确读写钟面上的任何时刻。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1时=60分。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 四、教学过程 1.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屏幕,谁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在做什么呢? 生:这是早上我们在站队准备进教室。 师:对,你能说说我们在早上什么时刻到校吗? 生:早上7时30分。 师:这幅图上我们在干什么?是什么时间呢? 生:这是我们上课的时间上午8时。 师: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能。 师指名板演(7时30分 7:30 8时 8:00) 师:整时和半时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大家看这幅图,你能说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10时45分,同学们正在做眼操。 师:你对有关时间的知识了解得真多,老师相信你也一定是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看来除了整时和半时,生活中还有许多时刻也需要我们来认识,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 板书: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2.认识钟面。 师:你们想快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首先要了解钟面上都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顺序,有条理。 生:时针和分针,12个数,大格,小格) 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板书:12个大格 师:每两个大格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呢? 生:(5小格)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从12到1中间有5个小格,从12到2中间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12到3呢?12到每一个数中间各有多少个小格,你能算一算吗?把它填在书p81上。 集体订正。一共是多少个小格?板书:60个小格 师:分针每走一个小格就是1分,你们看他从12走到1,是几分?从12走到2呢? 对口令的游戏:分针指1,是( )分 分针指2,是( )分 分针指3,是( )分 分针指4,是( )分 分针指5,是( )分 分针指6,是( )分 分针指7,是( )分 分针指8,是( )分 分针指9,是( )分 分针指10,是( )分 分针指11,是( )分 分针指12,是( )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了几个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那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就是60分。 3. 读写钟面时刻。 师:我们知道了分针指几相对应的分钟数,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xxx同学的作息时间。 黑板贴出三个钟面图: 早上出门 午休时间 下午大课间结束的时间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表示,说出自己的方法。 7时5分 11时35分 2时20分 7:05 11:35 2:20 师:注意5分不足10分时,要在5前面写0占位。 师小结:要读出一个时间,必须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大格,就是几个5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这是下午大课间结束的时间(2:55)你知道这是几时几分吗? 我们在看时间的时侯,不但要看清楚时针和分针,还要注意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时和分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5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关键: 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 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六、小结作业。 辨认中巩固新知。 玩乐中巩固新知 七、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6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狗贝贝给大家请来了几个图形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图形朋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演示课件) 2、认识这几个图形朋友吗?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 谁知道第四个图形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三角形)还有不同的看法吗?(三角体) 其实这个图形朋友叫三棱柱,谁能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谁还能再说说? 3、这几个图形朋友真调皮,一个个跳到了地上,地上湿湿的,弄得到处都是脚印。你能猜猜他们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吗?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这些图形朋友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呢?圆柱体会留下……?为什么?正方体会留下……?长方体会留下……?三棱柱会留下……?这些物体留下的脚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有趣的图形朋友。板书:有趣的图形 二、玩中认图形 认识我手中的图形朋友吗?(正方体)你能不能找出正方体呢?举高,看看都拿对了吗?从正方体的面上你能找到什么图形呢?(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你找到几个正方形呢?(6个)谁能到前面来摸一摸你找到的正方形呢?我们也一起摸摸,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好吗? 用刚才的方法,在你喜欢的物体的面上找一找,看看你还能找到什么图形朋友呢? 生汇报:我在圆柱体上找到圆,我在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 (举起圆形)知道这是谁的脚印吗?(圆柱体)谁知道老师是怎么把脚印留到纸上的吗?你有没有其他办法也让这些图形朋友在你的纸上留下脚印呢? 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说说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汇报说方法 师多媒体展示方法 第一种方法:印一印,第二种方法:画一画。谁能说说用第二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呢?(按住不能移动) 第三种方法剪一剪。 接下来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物体,用你喜欢的方法,让他在你的纸上留下漂亮的脚印吧!(生动手操作) 谁愿意展示一下作品呢? (下面我们仔细看看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图形,我说图形的名字,你举起手在空中画一画好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板书:认识图形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 三、猜中辨图形 接下来请大家睁开眼睛,老师这里有个魔术袋里面住着老师的图形朋友和今天认识的新的图形朋友,谁能只用手摸,不用眼睛看就说出他们的名字呢?(谁来试试?) 谁能把这些图形朋友分成两类呢? 你为什么这样分? “体”和“形”有什么不同呢? 四、忆中说图形 同学们真棒,能够区分各种图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道有趣的练习好吗? 其实这些图形不仅在书上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指着其中一个安全标志问:这个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呢?(行人走天桥、残疾人专用设施、学校路口注意行人、停车场) 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安全标志的面是什么图形呢? 2、你还能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吗?四个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中说说吧。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窗户、黑板、文具盒、书……) 3、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魔方、正方形盒子……) 4、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三角板、三角形的红旗……) 5、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可乐瓶的面,铅笔上下的面……) 五、活动五:动中摆图形 这些图形不仅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如果把他们进行适当的组合还可以拼成美丽的图案,下面是老师用这些图形拼的美丽图案,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好吗? 1、课件展示图案 这些图案漂亮吧!想不想也拼一拼呢?可以用图形拼一拼,也可以用彩色笔画一画。先自己动手试试,然后四人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比比看哪组作品最精彩。 2、生动手拼组图案 3、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呢?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7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课件(手提电脑)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0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想)我讲的故事是:课件出示:屏幕出示森林中飞跑着的几只小鸟】 清晨,天刚放亮,森林的小鸟就叽叽喳喳唱个不停,请听,他们唱得多热闹啊!(画面出示巢里2只小鸟,过了一会两只小鸟飞走了)瞧,巢里的2只小鸟多可爱啊!你们想想看它们去干吗了?(小组先说说,请几个人回答) 生1:它们想去捉虫子。 生2:它们想去晒太阳。 生3:它们想找妈妈。 生4:它们想去找朋友玩。 …… 师:(渗透)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小鸟十分爱劳动,我们也要向小鸟一样从小爱劳动好吗?那我们看鸟巢里一只小鸟都没有了,我们就用0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大家的新朋友。(板书:0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揭示“0”的第一个含义——什么也没有。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图中的猴子都有什么表情?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并领读“0” 2、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三、教学书写0 1、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我们给0编首歌吧,仔细听;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师示范写0 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请大家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一个0。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四、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 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五、巩固练习: 1、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板书设计 0的认识 一、“0”表示什么也没有 贴图片一贴图片二贴图片三 二、“0”表示起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8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绿色圃中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9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质疑激情 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0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1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 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你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因为钟表店里有好多钟表。) 小朋友们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相互交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1、(出示钟表店门上的一个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2、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学生指出老师模型钟上的分针和时针。) 认识整时 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 (出示7时整钟),再点击出示一组钟(1时、4时、)让学生认,学生快速认出后,哎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啊,小朋友们是怎么认出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一起来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那下面的钟面各表示几时呢? 配场景的钟8:00(升国旗)11:00(放学)4:00(体育活动)(中的时针和分针在转动)学生认一认,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数学上说8时,生活中一般说成8点。) 拨一拨 小猫说:“钟真好,我也要买一个。”小熊说:“现在是2时,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小猫说:“能。” 小猫会拨了,同学们会拨吗?试一试 同学们试拨,请一个小朋友到老师的模型钟上拨一拨,并演示拨钟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分针拨到12,再把时针拨到2。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 修一修 看着小朋友们又说又拨的,小狗有点急了,它说:“我也要拨一个3时,可是我,我,我怎么拨啊?”我们来看看它的钟表怎么啦?(老师展示一只缺少分针的钟,时针指着3时的钟)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针)应该如何添呢?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它添上分针,(出示3根针,分针、时针、还有比时针还短的一根),让学生在展台上贴针,我们书上也有象这样的缺少分针或时针的钟,同学们也来帮忙添一添吧!(让学生做书85页第5题,为时钟添上分针和时针)做完后选择一些到展台上点评。 认识大约几时 去年在我国有一件大事,神舟6号飞船10月12日成功发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们想看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成功发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动的时刻吧! 出示视频 出示3个钟面小结: (1)9时时钟闪烁。火箭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2)发射前的准备时钟接近9时,讨论现在是几时?(正好是9时吗?)接近9时可以称为大约9时(大约闪烁) (3)发射升空后是九时多一点,这时又是什么时候!还是9时吗?(九时多一点,也可以称为大约9时) 神舟六号是九时发射的,准备发射时是九时差一点,发射升空后是九时多一点,像这些接近9时的,我们可以说成大约9时。 认一认生活中的大约几时与整时。 小熊看到一(1)班的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他很想知道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起来告诉它好吗? 出示一组生活场景,并伴有时钟。(大约6时小朋友起床,大约8时同学们做操,10时同学们正在学习,12时吃午饭,大约7时同学在灯下写作业,10时同学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 定格两组画面(10时同学们正在学习与10时同学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小熊说:“一个正在上课,一个已经进入梦乡,怎么钟上显示的都是10时呢?”请同学说一说原因(上午10时与夜里10时)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走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 5、小熊说:“你们真棒,钟表店里还有一些钟,你们认识吗?(出示一组钟表:电子钟,只有3、6、9、12数字的钟,没有数字的手表,显示罗马数字的钟)(介绍电子钟,哪些地方见过的)不管钟面上有没有标出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知道是几时或者大约是几时! 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平时利用时间的情况满意吗?今后有什么打算?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2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3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6和7的认识》(小学数学一年级) 2.学生的好奇心: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深,上课只能坚持20分钟。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将他们引到我的数学教学中,使他们对数字产生兴趣。 3.教材分析:《6和7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使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这节课在认数教学中,要教学数的基本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要求教师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并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喜不喜欢?(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个小松鼠呀?(5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 认识数字6、7及书写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2)同学们自由回答 (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个三角形、6本书……7可以表示7根小棒、7棵小草、7朵小花……原来6和7有这么大的本领呀,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6像什么?指导书写:6是一笔写成的,注意6的肚子是鼓鼓的,不要让它饿着哦。7象什么?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 (二) 6、7的数序和比较6、7大小教学. 1.教学数序。 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a.小松鼠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可高兴了,蹦啊跳啊,这一跳,可把顺序给跳乱了,你能帮它们重新排队吗? b.屏幕出示七只编号的小松鼠。并且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2.小朋友帮小松鼠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因此它们想送给大家一把尺子。但是路上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清了,怎么办呢?你能帮它们吗? (1) 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2、6、7。 (2) 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3. 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课件出示) (1)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数出图中的点数的? (2)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作汇报 (3)表扬写得最完整的小组 三. 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寻找呢! 8.练习设计: (1) 出示缺数字的断尺,让学生填上空缺的数字。 (2) 根据尺子教师提问: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9.作业设计 1.第一组的同学明天每人拿6个火柴,第二组的同学每人拿7根小棒,第三组的同学每人拿的火柴比第二组的小棒少1个,第四组同学拿的小棒比第一组的火柴多1个。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5○6 6○7 6○5 7○6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教师用书 多媒体课件 11.自我问答:本节课设计理念是什么? 这节课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实物投影、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创设情境活用教材 注意合作促进交流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4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5: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将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思想。 模拟购物这一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课堂”中体验大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5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三)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