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麻雀教案 |
范文 | 小麻雀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麻雀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麻雀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能从15—25厘米高处往下跳,会双脚轻轻落地。 2、能勇敢的尝试,喜欢集体游戏。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2、欢快的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2、游戏“小麻雀捉虫”。 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 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3、游戏“大花猫来了”。 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引导语: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 师幼共同游戏,鼓励胆小的幼儿勇敢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4、放松活动:捉小虫。 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并小结。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小麻雀教案 篇2设计意图: 我班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园内的小鸟、小乌龟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改编了一系列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儿歌,以他们喜欢的角色激发其说的愿望。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此作品角色较多又有变化,所以将角色的认知放在最前部分,为理解故事打下伏笔;而故事结尾也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从“小麻雀不唱了”到“想想什么办法”再到“等鹿宝宝醒来了再唱”,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象的线索,同时又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有利于孩子言语表达的发展。 教学目标: 孩子能理解作品中的情节,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情感。 培养孩子愿意在众人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教学重点:幼儿能在众人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 (认知 情感的激发 行为的转化) 教学准备:自制有层次的图书一本,有各种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吵醒别人。 故事的名称。 提问:猜猜故事中会讲什么呢? 通过看看、猜猜,逐一出示故事中的角色。 按其顺序贴在图书的“树”上,除去小鹿的角色。 提问:谁住在最上面(最下面)? 啄木鸟的上面(下面)住着谁? 老师讲述故事至最后一段,引导孩子观察画面。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了吗,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了? 教师继续讲完故事,与孩子一起夸夸小麻雀。 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其它办 法。 展示图书。按序让小动物住进每一页中。“让我们一起翻着书,讲讲故事。” 合作讲述。教师放慢速度讲,对话处留给孩子讲,以利于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掌握语言。 提问:小麻雀还可以怎么做? 辅助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怎么办呢? 到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 第三遍听故事,转化行为--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最好听 的歌。 听录音故事。(配乐对话) 等待小鹿的醒来。 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唱跳跳,抒发情感。 结束: 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事的小麻雀和小朋友们。 附故事: 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 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 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啄木鸟问:“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 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 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麻雀飞到了树底下,呀!草丛中的鹿宝宝正在睡觉呢。 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它想:“等鹿宝宝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小麻雀教案 篇3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特别缺乏这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美德。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为了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小故事,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关爱别人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麻雀关爱同伴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 2、大胆表演小动物们的对话,理解词语“又”、“继续”。 3、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故事表演中。 准备:自制图书、故事录音、头饰。 过程:1.引出活动,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出示图书,展示用大树做的封面,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大树的最上面?”“谁住在小麻雀的下面?”“谁住在大树的最下面? (3)提问:“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为什么呢?” 3.师生合作讲述故事。 (1)老师一边放慢速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一边欣赏图书。 (2)幼儿有表情的模仿小动物的对话,并初步理解词语“又”、“继续”。 (3)分析讨论: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现在不能唱,谁能帮帮它想个好办法! 4.听录音进行故事表演。 (1)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小麻雀告诉大家: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更快乐! 5.延伸活动:小麻雀为大家唱歌,大家为它伴舞。 6.小麻雀依依不舍地向大家告别。 小麻雀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上跳,向前跳。 2.感受与老师、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欢快的背景音乐。 2.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 1.模仿小动物走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小动物走路吧!(小狗、小猫、小鸭、小兔子等等) 2.一起来学小麻雀 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游戏“小麻雀捉虫”。 1. 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师:宝贝,现在你来当小麻雀,找一棵大树来当做你的家。不过,你在听到捉虫信号的时候,一定要飞出去捉虫子,要不然你会饿肚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 游戏: 1、游戏:小麻雀做客 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2.游戏“大花猫来了”。 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师:我们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好吗? 师:孩子门,你们已经学会了从树上往下条的本领,现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东西吃了,要轻轻地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小动物们听见,看到小动物来了,要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3.放松活动:捉小虫。 教师撒小虫,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捉完虫,四散地跟着教师飞回教室。提示语:“一只小麻雀也没被动物捉去,本领真大。狗走了,我们又可以去找吃的东西了。看,那儿有什么?……吃饱了吗?该回家了。让我们把虫带回家去吧!” 课后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小百科:麻雀是雀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 小麻雀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内容简述故事,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2.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 3.愿意在集体面前自然地表述。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麻雀、猫头鹰、小猴子、小松鼠、小鹿等。 2.故事录音《爱唱歌的小麻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教师: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住着许多小动物,让我们去看看它们吧!二、初步了解故事。 2..出示大树,树上有故事中的各动物。 .教师:小朋友们看,就是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小麻雀。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喜欢干什么?它的下面住着谁? (依次将各个动物的上下关系理清) 三、讨论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1.欣赏故事录音一遍。 2.讨论小结并学习动物的语言。 --小麻雀问猫头鹰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 --小麻雀问小猴子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 --小麻雀问小松鼠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 3.教师:小麻雀那么喜欢唱歌又唱的那么好听,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讨论(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 4.教师:什么时候小麻雀可以在大树上唱歌呢? 5.教师:那我们一起和小麻雀等小鹿醒来吧。 教师:咦,小鹿醒了,我们和小麻雀一起唱歌给小鹿听吧。 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 五、谈话。 1.教师:今天我们听了一个什么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小朋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2.小结: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去影响别人, 迟到的时候先在教师门口等老师上完课,不影响大家; 中午睡觉如果睡不着的话不要去和别人讲话,小便轻声告诉老师等。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什么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活动准备 1.头饰:小猫、小鸡、小鸭、小山羊、黄狗等每人一个 2.图片:牛、马、兔子等。 3.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什么动物走来了 1.教师: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是谁来了?” (请一名小朋友带小鸡的头饰,模仿小鸡的动作走出来) 2.教师:看!谁来了? 小鸡怎样叫? 小鸡喜欢吃什么? 小鸡和妈妈(教师)一起走,捉虫子吃。 老师敲小鼓,有节奏的说: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将小虫子的图片贴在小鸡的旁边。 (以此类推,请不同的小动物走出来,和幼儿一起模仿动物的动作、叫声; 并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述) 二、游戏:小动物出来玩 1.摸口袋 老师把小动物的头饰、玩具、图片装在口袋里,请幼儿来摸动物, 拿出后,老师根据图上的动物问话,幼儿集体回答。 2.小动物出来玩 请幼儿自己选一种动物的头饰,听动物的叫声,模仿的动作,出来找喜欢的食物吃, 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 如:出示小鱼的图片 带小鸭子、小猫的头饰的幼儿就学小鸭子、小猫的样子,走出来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三、创编儿歌 1.教师:今天,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动物吃什么了,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话变成了一首儿歌, 你们听: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说儿歌,复习巩固小动物吃的食物。 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会响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听树叶发出声音的乐趣,萌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观察过落叶的颜色,踩过落叶。 2、教学挂图,故事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会响的小路 1、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这条小路为什么有声音? 二、谁走过小路 1、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说说谁走过小路,发出什么声音。 2、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走过树叶小路的声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3、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 4、为什么风儿要踮着脚尖轻轻跑过小路? 三、走树叶小路 1、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的树叶小路。幼儿一边踩树叶,一边注意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踢踏踢踏”等情景。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活动建议: 1、在现场情景的诱导下,幼儿对“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这一问题非常乐意联想和表达。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主表达的基础上体验成功。 附:会响的小路 树林里有一条小路,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 小刺猬走过小路, ——像在散步。 小白兔走进小路,踢踏踢踏 ——像在跳舞。 小蚱蜢也跳进小路,他在树叶上摇啊摇,吱嘎吱嘎 ——像躺在摇床上做着甜甜的梦。 风儿来了,小刺猬挡住风儿:“你别刮走路上的树叶,树叶的声音多好听呀!”于是风儿踮着脚尖轻轻跑过小路……(根据王晓明的同名故事改编) 儿歌《秋叶》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从儿歌中感受秋风,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叶的认识。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秋叶 2.幼儿用绘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幅秋叶图 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秋的生活经验。 2.欣赏儿歌-秋叶 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 (提示幼儿试着用儿歌里的话说) 3.全班幼儿跟随老师念儿歌, 教师可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熟记儿歌。 兼顾全体幼儿基本会朗诵。 4.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秋风,随配乐朗诵《秋叶》, 师幼共同表演,动作根据儿歌自编。 5.引导幼儿将《秋叶》的内容画下来,可听录音作画,并可发挥想象,增加有关秋天的情节 《秋叶》 秋叶跟着秋风, 悄悄溜出家门。 秋风吹口哨, 秋叶把舞跳。 转转转,转上天, 摇摇摇,摇下地。 累坏了,躺在地上睡一觉。 小班语言评优课教案:春天的电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打电话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 2、懂得把美好的事情与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带领幼儿外出找过春天。 2、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找过了春天。小朋友们看到的春天里有些什么? 总结:我们看到的春天里有黄黄的油菜花、绿绿的麦苗、好看的蚕豆花、青青的小草、美丽的豌豆花……春天真美啊! 二、完整欣赏第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们找的春天真美啊,很多小动物也想去找春天,听一听有哪些小动物也找到了春天 师幼互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人物 师:好听的故事欣赏完了,你们听到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呀?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如有没有说到的,教师提醒:看,还有一个朋友被你们忘记了,我们来把它请出来。 三、分段讲述 学说打电话内容 第一段: (1)指着小熊,师:小胖熊知道春天来了,他是用什么办法告诉他朋友的?(打电话)出示电话图片,追问:电话里小胖熊说了什么?幼儿如果没有反应,没关系,那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吧! 提问:电话中小胖熊是怎么说的?(请4名幼儿来说一说) 小结:小胖熊打电话给小松,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出示图片(树上的积雪融化) ☆第二段:集体学说 (1)小松鼠听完电话后,他会做什么呢?(继续打电话)你们刚才听得真仔细,边讲述: 小松鼠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边出示画:山坡上的草都绿了。 (我们一起来学着小松鼠打电话的样子,跟随教师学说(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集体再次整齐地说一遍☆第三段:个别学说 (1)小白兔听完电话后心情怎么样?(很开心)他也想到了给好朋友打电话,小白兔的好朋友会是谁?(幼儿凭记忆猜测)他会对他的好朋友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白兔听了,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3)听完后:小白兔给谁打电话了?小白兔对小花蛇说了什么?谁能来学一学,请1名能力强的幼儿来试一试。边讲述边出示图画(河里的冰融化了)教师帮助提醒,引导幼儿看着图画(学说对话)(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散步吧!) ☆第三段:看图说 (1)小花蛇听完电话后也好开心,他想到了给好朋友小狐狸打电话,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出示图画请幼儿观察,你觉得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师:我们来看看小花蛇对小狐狸说的话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边讲述故事边出示图画 (放风筝) 小花蛇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原来小花蛇给小狐狸打电话说(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更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请你们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故事讲完了,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这些小动物把自己找到春天开心的事情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所以自己也很开心了。原来分享不一定就是分享吃的东西,还可以一起分享开心点 事,把开心传给大家)我们也去把这件快乐的事情分享给教室里的好朋友吧! 迁移经验: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 小朋友们也找到了春天,你会打电话告诉谁,会叫他一起做什么事情呢? 附:《春天的电话》 “轰隆隆!”打雷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胖熊被惊醒了。它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是春天来了!”它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 “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小松鼠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小白兔听了,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小花蛇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你看,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大伙儿在草地上快乐地玩游戏呢! 故事分析: 故事是通过小动物们之间互相打电话,传递春天的信息,互相告知春天的各种特征:春天来了,树上的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通过小动物们打电话互相告诉春的信息,理解与朋友分享快乐的事情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幼儿园小班故事教案:三只小兔 幼儿园小班故事教案:三只小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通过看看、说说、玩玩,了解小兔巧妙利用四季色彩的变化保护自己,战胜红狐狸的办法。 3、能积极参加讲述活动,初步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故事内容相应颜色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字卡;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图标。与书中一只小兔的衣服同样大小的红衣服卡片一张。 2、红狐狸头饰一个,兔子头饰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3、《三只兔子》的故事图片;实物投影仪;《小兔捉迷藏》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森林里的客人。(放大图一中的红狐狸)你认识它吗? 2、师:对,它就是红狐狸。仔细看一看,红狐狸在干什么?它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3、师:猜猜看,红狐狸看见了谁?它会怎么说呢? 4、师:它到底看到了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讲一讲。(放大图一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讲述图一内容,用等待、暗示的方法提醒幼儿讲述对话部分:“我要把你们全都吃掉。”)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讨论、交流。 1、师:狡猾的狐狸想要吃掉小兔,可怎么办呐?请你们赶快帮它们想个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3、请个别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4、师:这三只小兔会想什么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三只小兔》。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用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放大画面,并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2、师:小兔用了什么办法,使红狐狸没有发现它们的? 3、师:①(放大图二)春天的时候,小兔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②它们为什么要穿上绿衣服? ③如果有一只小兔穿上红衣服,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为其中一只小兔贴上红衣服,使幼儿在视觉上有一个颜色对比。) ④(出示字卡“春天”)老师这里有一个字宝宝,它是什么字呢?(幼儿集体认读。) ⑤有谁愿意来把春天里的故事讲一讲?(请2-3位幼儿讲一讲后再集体看图讲述。) 4、师:①(出示图三)现在山坡上、树上和春天有什么不一样了呢? ②这会是什么季节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夏天”字卡。) ③小兔这次又会穿上什么衣服呢?老师这里还有三件衣服,谁来帮它们找一找?(请一幼儿上前找出夏天穿的衣服。) ④为什么要为它们穿上花衣服呢? ⑤请男女幼儿分别讲述夏天的故事。 5、师:(同时出示“秋天”和“冬天”的字卡)我这里还有两个字宝宝,谁会是秋天,谁又会是冬天呢?(请一幼儿指认) 6、师:(放大图四)请你们看看,我这又是什么季节呢?你会讲一讲这幅图吗?(请一幼儿讲述后再请小组幼儿讲一讲。) 7、师:(放大图五)我知道,你们肯定也会讲这幅图上的故事了,对吗?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幼儿集体讲述。) 四、再次边看图边完整讲述故事。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一遍,让老师听一听,谁的声音最响亮? 2、师:你喜欢这三只小兔吗?为什么? 3、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兔,你能象它们一样聪明吗? 五、布置场景,与幼儿玩《三只小兔》的游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三只小兔》的游戏。我来当红狐狸,你们都来当小兔,先请你们戴上小兔的头饰,再到老师这里来,听一听我们该怎样玩这个游戏。(幼儿自选头饰戴好。) 2、师:当你们听到“三只小兔穿上了绿衣服”的时候,要赶快躲到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躲到贴有绿衣服的椅子后面。) 3、师:让我再来考考你们。“穿上花衣服”、“穿上花衣服”、“穿上花衣服”(幼儿根据老师指令跑到相应的椅子后面躲好。) 4、师: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红狐狸的耳朵可灵了,谁要是发出一点点声音,它马上就会发现你们的!所以等会儿千万不能发出声音喔。 5、播放《小兔捉迷藏》音乐,与幼儿共同玩游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并通过游戏使老师了解幼儿对“春、夏、秋、冬”了解的情况。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棒棒天使 设计意图: 绘本《棒棒天使》原为大班主题活动“相反国”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故事借助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相反的事情,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精彩的相反世界,进而帮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小班幼儿已有比较的意识,因此也具有了初步的“相反”意识。例如,运动时,孩子会说:“我跑得快,某某跑得慢。”排队时,孩子会说:“我排在某某前面,他在后面。”当老师说“多吃饭长得高、力气大”时,孩子们会马上说“不吃饭长得矮、力气小”。在仔细阅读绘本之后,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对绘本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减、调整,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让幼儿自主发现和感受阅读的乐趣上。本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即激趣、精读、完整欣赏、延伸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PPT(演示文稿)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减少了幼儿因翻阅图书而产生的干扰;设计自制小绘本,则巧妙地为幼儿提供了在摆弄中讲述的机会。这些教学手段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反义词: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长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故事幽默的语言风格,乐意大胆讲述绘本故事。 准备: 1.大绘本《棒棒天使》一本。 2.选择绘本第7~8页、第1O~13页、第18~19页制作成PPT。 3.自制小绘本(与PPT画面内容相同)的背景图,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图片每人三套。 4.实物投影仪一台。 5.小绘本《棒棒天使》若干,放于图书阅览区。 过程: 一、激趣导入——寻找角色形象上的相反特点 1.观察PPTl(绘本第7页),比较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的外形特征,引出主题。 师:今天,有两位可爱的天使来到我们这里。看一看,这两位天使长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这位天使长得瘦瘦的、高高的,像小棒一样,叫棒棒天使;她的好朋友长得胖胖的、矮矮的,像小球一样,叫胖胖天使。我们一起来向他们问好。 2.用肢体动作表现相反特征。 师:这对好朋友可真奇怪,长的样子正好相反。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他们的样子,好吗? 师(小结):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析:小班幼儿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语言有赖于动作、形体的支持。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故事情景并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相反的含义,并初步感受画面形象的幽默感。) 二、随机设疑——寻找故事情节中的相反现象 1.缓慢连播PPT2(绘本第8、1O、11、12、13、18、19页),重复两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其中蕴含的相反的事情。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天天在一起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相反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巡回指导。)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哪里?在干什么?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的周围有什么东西?一样多吗? 师:大象和小乌龟一样大吗? 师: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一样吗? (析:教师利用简短的提问引发幼儿关注整个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大胆讲述,在讲述中逐步提炼多组反义词。自动连续播放的课件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近幼儿,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 2.观看PPT(将PFT2中呈现过的所有画面放在同一个PPT页面上),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了这其中哪些相反的事?请告诉大家。 师:谁能把这句话说得完整些?句子中要用上意义相反的词。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意义相反的动作。 (析:幼儿在直观画面的暗示下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则适时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并跟进提问,以帮助幼儿切合主题、准确讲述内容。教师在回应幼儿时有意识地运用故事原句,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一讲、做一做。这一切相关策略的运用都建立在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把握的基础上。) 师(小结):他们都会飞。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他们比赛变魔术。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了一下手,但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3.给自制小绘本贴上相应的天使并自由讲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棒棒天使应该在哪里,胖胖天使应该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贴上去,好吗?在贴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讲这里面的有趣的、相反的故事。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反义词组,并用短句讲述四件相反的事,同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表述。 (2)幼儿分享阅读,教师在投影仪上呈现1~2名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讲述的兴趣是关键,养成大胆表述的习惯是重点。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反复刺激、不断强化,自主的操作和投影仪上的展示都能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营造出一个想表达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的愿望。) 三、欣赏原著——激发完整阅读绘本的兴趣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一起还发生了许多相反而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藏在这本大图书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边慢慢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讲到PPT中的内容时,教师稍作停顿,以暗示幼儿一起讲,特别是讲到反义词时,教师适当留出时间,以等待幼儿讲出来;当发现幼儿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则适当运用肢体动作进行点拨。) 四、拓展延伸——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相反的事情呀?谁来说一说?(例如: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师:图书架上有许多《棒棒天使》的小书,自由活动时你们再去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一问老师,好吗? (析:当孩子跟着教师完整阅读未删减的绘本故事时,新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适时将活动延伸到图书阅览区,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反思: 我觉得绘本阅读应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可以是多个高、低结构活动交叉进行的过程。在组织高结构的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多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差异、活动有效时间的设定等综合因素,对绘本内容进行灵活的选择,通过有重点的引导,帮助幼儿把握绘本的中心内容和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等组织低结构的自主阅读活动,以形成对集体教学的补充。这样既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照顾到了绘本阅读活动的完整性和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附:棒棒天使 棒棒天使的身体,就像一根棒球棒。那么细!那么长! 棒棒天使的好朋友,名叫胖胖天使。他们两个在一起,就像球棒和棒球。 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他们都会飞。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 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 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 下雨了,他们照样飞。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棒棒天使不去晒太阳,身体是湿的。 胖胖天使跑去晒太阳,身体是干的。 他们比赛变魔术。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一下手,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他们把彩虹放在水中,当作一条彩虹船。棒棒天使身体轻,船的这头往上翘;胖胖天使身体重,船的那头往下沉。 他们玩累了,两人都想睡觉了。棒棒天使说:“晚安,胖胖!”胖胖天使说:“晚安,棒棒!” 小麻雀教案 篇6一、活动名称: 《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小麻雀教案 篇7设计意图: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作品中角色较多,我将有关角色认知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为理解故事埋下伏笔;故事后半部分层层递进,既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像的线索,又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及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书的内页制作如图,前一页都比后一页短一些,每一页上都有一棵树的造型。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别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3)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办法 1.展示图书。 教师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本书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合作讲述。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3.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宝宝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行为练习和小麻雀一起为小鹿唱最好听的歌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教师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猫头鹰,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啄木鸟,问:“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树底下,呀!草丛中的鹿宝宝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她想,等鹿宝宝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活动反思: 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