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城和运河》教案 |
范文 | 【精华】《长城和运河》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2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 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 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 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 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4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1、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2、指名读,生评议。 13、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