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余数的除法例3教案 |
范文 | 有余数的除法例3教案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例3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 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 情景感知,适时提问。 1、用竖式计算 (1)57÷9(2)40÷8(3)38÷7(4)24÷6 (请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校对)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这节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件出示例1,进入情境:用15盆鲜花来装饰联欢会的会场,以每5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呢? T: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道题目吗?谁会列算式?(板书:15÷5=3(组)) 二、探究发现,试作体验。 1、出示例题3:如果上一例中一共有16盆花,还是每5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多几盆呢? T:如果现在变成了16盆花,条件没变,你还会算吗?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呢?谁会算?(板书:16÷5=3(组)余1(盆)) 2、改变条件,花盆的总数变成了17、18、19、20盆,请学生分别再来列算式算一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T:如果是17、18、19、20盆,还是每5盆一组,那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剩几盆呢?你会算吗?怎么列算式? 三 合作交流,试说分享。 1、请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T:前后4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题,并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漏算,有没有算错,看哪一小组最先得出答案。(学生动手写一写) T:现在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计算成果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并板书) 17÷5=3(组)余2(人) 18÷5=3(组)余3(人) 19÷5=3(组)余4(人) 20÷5=4(组) T: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好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几条算式的除数和余数,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 预设:除数比余数大;除数是5,余数可以是0、1、2、3、4.(真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T:可是,有人不服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小精灵的话——不对不对,这只是个巧合, 如果数大一点,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你们觉得是巧合吗?好,那现在我们就去验证一下,让它输的心服口服,怎样?有信心吗? (增加花盆的总数,分别是21、22、23、24、25盆,让学生将课本上相应的算式补充完整。——开火车汇报答案。) 21÷5= 22÷5= 23÷5= 24÷5= 25÷5= 2、课件出示所有算式,再来看看除数和余数,说一说余数为什么不能是“5”。(提示:被除数逐渐变大,除数不变,那余数呢?除数是“5”,余数可能有几种情况呢?) 3、归纳总结:(1)余数要小于除数;(2)知道除数是几,就能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4、改变除数,不改变被除数,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加深余数和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让学生明白,当知道除数时,便可以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16÷4= 17÷4= 18÷4= 19÷4= 四、知识梳理,适时拓展。 1、判断题:第5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并列出正确的竖式。 2、先做第一小题,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解决问题:十月份有31天,十月份有几个星期?多几天? 4、拓展延伸,完成填一填。 5、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