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
范文 |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 1、复习1—9的数字。 2、在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学会一一对应。 3、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张大图片,若干小图片(数字) 2、自制电影票(比幼儿人数多一倍),场地布置成电影院(椅子若干并标有数 字记号) 3、电脑课件、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布置情境,引入主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它是谁?哦,原来是海绵宝宝。大家和他大声招呼吧。 师:为了让海绵宝宝在中六班玩得开心,我们请他看电影,怎么样? 师:可是海绵宝宝一到电影院,就哭了。这么多座位,哪个才是他坐的? 我们来帮帮他吧。 二、学习看电影票找座位。 1.集体找座位 1)电影院里有几排座位。 2)这是第几排?这呢? 3)我现在在第几排,请个别幼儿回答。 4)你是怎么看出来? 2.学习看电影票的号码找座位 1)每一排都有什么?(每一个座位都有数字) 认识一下(数数) 2)这些数字表示什么? 这个第几座?(3次)这是第几排的第几座?(2次) 3.请幼儿帮助海绵宝宝找座位。 三、幼儿看电影。 师:海绵宝宝觉得一个人看没有意思,他想请你们一起去看电影。王老师也给你们每人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上面有什么?(告诉我们位置了)请你们到后面的电影院对号入座。 1.幼儿找位置入座。 2.教师检查。 师:我是电影院的检票员,我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都找对位置了。 四、放电影。 师:嘘,电影开始了。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电影先到这里结束,小朋友再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对纸花是否开花感兴趣,体验试验的快乐。 2、观察比较各种纸花开花的速度,学习做试验记录。 3、认识几种不同质地的纸,感知不同纸质的吸水性。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的吸水性 难点:吸水性强的纸花开得快 活动准备 水槽 报纸、绘画纸、腊光纸花各一朵 报纸、绘画纸、腊光纸条各一 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纸花,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看看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的纸做的。 2、幼儿猜一猜、试一试,纸花是否会开花。 (1)猜测:纸花放在水里会开吗,为什么? (2)实验:任选一朵纸花放入水中,观察纸花是否能开,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实验,哪朵花先开。 (1)幼儿猜想哪朵花先开。 (2)实验:同时将三朵不同纸质的.花放到水里,观察谁先开。 (3)幼儿根据结果做好观察记录,用数字表示花开的顺序。 4、交流试验结果,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 5、游戏:水宝宝爬高。 (1)幼儿观察纸吸水的过程,发现吸水性好的纸,水宝宝爬得更快。 (2)吸水性强的纸做成的花开得快些,相反则慢些。 6、生活经验拓展,如果桌上有水我们怎样将桌上的水弄干。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我们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教案目的] 1、在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 [教案过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探索 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 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玩水的感受。 [评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当中来,叙述自己对水的体验和享受玩水的乐趣。 从身边小事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体验的快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活动名称: 体育游戏——火箭上天 活动目标: 1.练习肩上挥臂投掷。 2.让幼儿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绳一条,横拉在投掷线前的空中(离投掷线3~4米,离地1。50米)。 2.幼儿每人提前自折两只纸镖。 活动过程: 1.幼儿开火箭进入游戏场地。 2.幼儿做准备动作: A.穿戴登月服。 B.上火箭。 C.在月球上漫步。 3.幼儿练习肩上挥臂投掷的动作。 (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身体稍向后右侧,右腿后屈,重心在右腿上,右手捏住纸镖屈肘右肩上,身体左前倾,将手中的纸镖向上掷出。 (2)幼儿练习,教师指导,帮助正确投掷。 4.游戏——火箭上天 (1)游戏玩法:幼儿分组轮流将纸镖投过横线,同时说“我的火箭要上天”。看哪一组投出的'纸镖从横线上空飞过多的为胜。 (2)游戏注意事项: A.必须站在投掷线后用肩上挥臂动作投掷。 B.纸镖很轻,要求幼儿用力快速投出。 (3)幼儿游戏3~4次。 5.师生共同收拾好场地。 6.幼儿放松动作,学鸟飞回教室。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活动设计背景 尊重,呵护幼儿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着力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动手,多实验,多交流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 了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爱护自己的小手。 2 让幼儿对实验感兴趣,进而逐渐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通过了解自己的小手,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等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自己通过实验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难点: 没有小手的帮助不方便。 活动准备 1 苹果一个 2 皮球一个 3 椅子一把 4 《帮我学科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把小手举起来,说说小手能做什么?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基本环节: 1、教师出示苹果放在桌子上,提出问题:小朋友把手背后,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苹果吗?(能或者不能) 2、教师针对有的`幼儿说能,有的幼儿说不能,进一步引导:“你怎么知道能?”“你怎么知道不能?” 3、教师分别请几名猜想不同的幼儿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实验,观察结果。 4、初步结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体验,没有小手的帮助不方便。 5、扩展实验。鼓励幼儿尝试不用小手拍皮球,画画,搬椅子,穿鞋等。然后说说不用小手做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说出手的重要性。 三、 教师请幼儿翻到教材第一页 ,说一说要怎样爱护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给小手戴上手套。那锋利的东西要注意安全。) 四、结束。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样爱护小手了,小手很高兴,小朋友来亲亲自己的小手,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知道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正确说出昆虫的名字 2.趣味练习:制作夏季昆虫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趣味练习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昆虫呢?请你说一说。 2.教师:你们看看图片上这些昆虫,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1.图上这些昆虫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3.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4.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们共同的名称叫什么? 5.还知道哪些昆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 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 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三、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有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教师:蝴蝶在幼虫时有吃嫩菜叶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1.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 2.小结: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 不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五、趣味练习 制作夏季昆虫手册,说说昆虫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活动目标: 1。知道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并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3。喜欢参见科学探究活动,在观察、发现、交流中体会热水的秘密。 活动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或学习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 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的原因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对热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别出哪杯是热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热水慢慢变凉。 2。材料准备:每组两个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装有热水的杯子若干,装水的大容器一个、空杯子若干、冰块若干;两个大一点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两包咖啡。 活动过程: 一、哪杯是热水感知热水、冷水的区别 1。引导语:你们的桌子上放了两杯水,哪杯是热水、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热水冒热气、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烫烫的、一杯凉凉的) 2。小结: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热气、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来烫烫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二、热水变凉交流使热水降温的方法 1。引导语:口渴了,想喝水,我们喝热水?冷水?(我们喝温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很快变凉,变成温水呢?(交流原有知识经验) 2。教师操作并补充简单的方法:活动结束我们还可以看看哪种办法可以使热水凉得更快!(①放通风口②热水里放冰块③热水分装几个杯子④热水连同杯子放进装冷水的'容器内) 3。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变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小朋友、老师看到、听到的,以后,我们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问问、多想想。 三、热水泡东西探索咖啡在热水、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1。引导语:现在老师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这是为什么呢? 2。小实验热水、冷水泡咖啡 引导幼儿观察用热水、用冷水泡的两杯咖啡,讨论现象:在热水里咖啡泡得开、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开,很难熔化(溶解)。 3。小结:我们刚刚做小实验发现,在热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们一般用热水泡奶粉、果珍、豆浆粉。 四、活动小结及延伸。 1。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 2。延伸:我们从小小的一杯热水中就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关于热水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发现了,再一起来学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活动名称:动物睡觉 活动目标: 1、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并大胆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2、知道人睡觉的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家长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图片并和幼儿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2、《动物睡觉》课件。 3、游戏音乐。 4、幼儿午睡照片。 活动过程: 一、 图片导入,情境激趣。 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都出来玩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小朋友们看,都有哪些动物? 可是小动物们都玩累了,想睡觉了。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睡眠方式? 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可爱有趣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二、观看课件感知不同动物的睡姿,探索交流。 逐一出示动物主画面。 第一张:这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二张:它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三张:这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四张:依次类推。 归纳总结: 哦,原来啊,动物都有自己的睡觉方式,因为它们要适应生活的环境,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刚才小朋友了解了动物睡觉,现在咱们也来学一学小动物睡觉吧。 1、看谁学得像。 教师任意说出一种动物名称,请幼儿做出相应动物的睡姿。 2、游戏《睡觉了》。 游戏规则:听音乐,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做睡觉的动作模仿动物睡觉的`情景,不能动。 小动物为什么要睡觉?不睡觉行不行? 四、观看睡觉图片,结合生活经验。 1、小朋友要不要睡觉? 2、观看本班幼儿午睡图片。 3、图片中小朋友午睡做得对吗?为什么? “睡觉时挖鼻孔、含着手指头、用被子蒙着头、趴着睡是不讲卫生、不安全的。趴着睡觉会不舒服,会打呼噜。” 4、出示正确睡姿的图片。 正确的睡姿应该是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5、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所以中午要再睡一会儿,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 活动延伸: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模仿动物睡觉的动作,比比看谁学得像。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动物睡觉的姿势,小朋友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我发现给孩子们布置课前准备任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加顺畅。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活动目标: 1.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螃蟹的特征和运动方式。 2.幼儿敢于探索、乐于表现,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两只(一公一雌)、熟螃蟹一只。 2.大澡盆一个、纸条、吸管、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朋友。(教师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谁呀? S:哇!螃蟹! T:想捉吗? S:想。 T:行!去试试吧! 幼儿捉螃蟹,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样捉螃蟹的?捉螃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启发幼儿根据自己捉的经验来讲述)把你的好办法告诉给你的好朋友吧! 集体交流,小结捉螃蟹的方法。 T:刚才,你们捉到螃蟹了吗?是怎么捉的? 怎样捉又快又安全?为什么? 二、捉捉玩玩,观察螃蟹的特征及运动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并且把发现的秘密说给好朋友听。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幼儿将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师手捉一只大螃蟹,便于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发现螃蟹身上有两只大钳子。 T:这两只大钳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只脚。 T:是不是八只呢?我们来数一数。 S:这是螃蟹的两只眼睛。 T:(将另一只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让幼儿观察螃蟹的肚子。)这两只螃蟹有什么不同?(认识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现在,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幼儿自选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 T:你刚才发现了什么秘密? S:它走路的时候是横着的。 T:咦,它为什么是横着走路呢? S:因为它的.膝盖是往左右两边的。 S:它的膝盖是这样往外的。(幼儿边说边做起来) T:我们一起来学学螃蟹走路。 师生学螃蟹走路。 S:我发现小螃蟹的钳子很厉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体,它就张开钳子夹住不放。 T: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S:它可能是想保护自己。 S:我发现小螃蟹的眼睛碰到东西就会缩进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会儿就又伸出来。 S:我也发现了。 T:为什么会这样呢? S:我觉得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发现有好多螃蟹还会吹泡泡呢! T:螃蟹怎么会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们弄它,它可能生气了。 S:我觉得它们可能是生病了,呕吐了。 T: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大家回家后,去找找这个答案好吗? 三、出示两只螃蟹,一只是煮熟的,一只是活动螃蟹。 T:这两只螃蟹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T:为什么煮熟的螃蟹会变成红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烫吧! S:我觉得那红颜色可能是它的血。 T: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你们回去后,再找找资料,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师生跳螃蟹舞。 活动延伸: 1)将螃蟹放到养殖角,幼儿继续观察。 2)在图书角投放有关螃蟹的图书、VCD、图片等,便于幼儿查找资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活动目标: 1、认读、编制车牌号码,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地排序。 2、初步了解车辆牌照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自制车辆、数字卡片、车牌操作卡片和车牌号码若干。 活动提示: 一、了解车牌。 (价值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并了解车牌的作用。) 1、出示一辆车,情景导入。 2、提问:为什么这辆车不能开到马路上去呢?(幼儿自由表述)这辆车上还缺了一样什么东西?(车牌) 3、车牌有什么用?马路上的车为什么要装上车牌? 假如没有车牌,会怎么样呢? 小结:车牌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名字和学号一样,可以用来区分车辆,有了车牌可以方便我们找到自己的车辆。 二、制作车牌(价值分析:动手制作车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1、观察车牌。 (1)提问:车牌上有些什么呢?(有文字、号码、有英文字母) (2)看看,王老师家的'车牌号码是:沪D25136。就像小朋友说的牌照上有文字、号码、英文字母。 (3)你们家的车牌号码是什么呢? 小结:这些文字、字母和数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思。 2、车厂里的许多新车子出厂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上车牌。 (1)利用1、2、3数字制作车牌,教师示范启发孩子们还可以怎么做车牌。 教师:我们用三个数字,变一变,变出车牌号码,我做的车牌号码是沪A123是用数字1打头的。请你们也去试一试,怎么变出一个车牌号码。 (2)幼儿制作车牌,教师指导。 (3)交流:请你们来告诉大家,读一读自己的车牌号码。 (4)幼儿观察:哪些是1打头的?哪些是2打头的?哪些是3大头的?的车牌号码,共有几种车牌号码?(在心理默数)小结:三个数字,排法不一样,可以排出6张不同的车牌。 (5)启发孩子一样的车牌,想一想再变一变,让它们变成不一样的车牌。 提问:这些一样的车牌也想上到车子上,怎么办呢?(车牌的颜色、文字、数字等都可以变化) 三、游戏巩固。 (价值分析:在情景游戏中幼儿继续认读车牌数字,发展幼儿认读数字的能力。) 1、游戏:小汽车,真啊真漂亮,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汽车开到了金叶商厦,停一停。这辆车的车牌号码是什么呢? 2、幼儿认读不同的车牌号码。 活动建议: 利用车牌的游戏可以继续延伸。例如:让孩子做小警察,发展孩子的瞬时记忆,问问孩子看到的车牌号码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一、活动目标 (一)尝试移动光源的位置,让影子舞动起来。 (二)喜欢探索影子的动态变化,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了解影子会舞动的原因。 (二)难点:初步感知光源移动的方向与影子跳舞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一)光线较暗的活动室。 (二)大手电筒一只,彩色纸剪的蝴蝶、兔子各一只(教师教具)。 (四)彩色纸剪的兔子、小乌龟、蝴蝶、小猫若干。 (五)幼儿用书第5册第11~12页。 (六)教师自备活动音乐《四小天鹅》。 四、活动过程 (一)蝴蝶姐姐来跳舞。 1.黑夜舞会,激发兴趣。 ——森林里要举行黑夜舞会了,可小兔子不会跳舞,于是,它请来了一个小帮手。谁来了? 2.教师出示蝴蝶,幼儿进行猜测。 ——这是谁?你猜蝴蝶是怎么跳舞的? 3.教师操作。 ——这是一只蝴蝶,它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能在纸上跳舞哦!(教师演示蝴蝶跳舞,但并不讲解具体的方法。) ——蝴蝶跳得好吗?小兔子也来学一学跳舞吧! (二)小兔学跳舞。 1.幼儿初次探究。 ——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只小兔子,在手电筒、胶水、白纸的帮助下,试一试,让你的小兔子也来“跳舞” 吧!(自由探索,尝试发现小兔子跳舞的秘密。) 2.交流分享。 ——你的兔子会跳舞了吗?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请个别幼儿展示。) ——这两只兔子都会跳舞吗?这是为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教师同时展示“会跳舞”和“不会跳舞”的小兔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小兔子“跳舞”的秘密。) 3.教师小结:要让小兔子跳舞,小兔子的四肢和白纸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紧紧地粘在一起,只要将小兔子身体的`中心部分粘上即可,其余不用粘上。 (三)跳舞的秘密。 1.幼儿第二次探究。 ——请你再去试一试,让你的小兔子跳起舞来吧!看看谁的舞蹈动作多! 交流分享。 ——你的小兔子会跳哪些动作?你是怎么做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兔子为什么会跳舞?(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述。) (四)黑夜舞会。 1.幼儿再次尝试,跟随音乐《四小天鹅》进行表演。 ——小兔子跳得那么棒,小猫、小乌龟们也想来跳舞了,让我们带着它们一起参加黑夜舞会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设计意图 螺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无论是小朋友的玩具,还是家中的家用电器,或者是汽车、自行车上,都有它们的身影。中班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螺栓和螺帽这种拧拧转转的物体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拧拧看”这一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螺丝,了解螺丝的作用。 2.学会为螺丝和螺帽配对,探索螺丝的拧法。 3.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获得的成功。 活动准备 1.各种型号、材料(铁制和塑料)的螺丝,螺丝组合玩具。 2.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颈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 活动过程 手指游戏“小白兔”,活动小手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 师幼一起边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评析:让幼儿充分活动小手,为后面的拧螺丝环节做准备。) 游戏导入,引出主角 1.激趣:玩具车坏了,谁来帮忙修一下? 2.提问:玩具车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出示螺丝) 3.小结:从孔里穿进去再拧起来,拧拧紧就能把汽车装好,螺丝的本领真大。 (评析: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请幼儿来当修理工,把汽车零件通过螺丝连接。变成一辆消防车,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螺丝。) 动手操作,深入探索 1.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见过这些螺丝吗,在哪儿见过,请你比一比,这些螺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再拧一拧,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能分开的和不能分开的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2.幼儿操作。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螺丝能拧开吗?分开放,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3.交流操作结果。 师:发现了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能拧开吗?拧开后变成了几部分? 4.小结:原来螺丝由螺栓和螺帽组成,螺栓上和螺帽里都有螺纹。张大嘴巴的是螺帽,它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螺栓和螺帽能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索:首先,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螺丝;其次,比一比,发现、认识螺丝的外形特征,拧一拧分一分,知道螺丝的`主要结构;最后,通过集体交流分享操作结果,统一认识,建构新知识。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本次活动中幼儿与操作材料的首次互动,操作任务简单明了,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快乐。) 5.螺栓螺帽配对找朋友。 (1)提问:螺帽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能把它们连在一起吗?看谁找得又对又多。 (2)幼儿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提问: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成功了吗?成功了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找到好朋友的? (3)小结:粗螺栓配大螺帽、细螺栓配小螺帽,拧在一起不大不小正合适。 (评析: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通过与操作材料互动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操作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螺帽与螺栓匹配的方法。在孩子们不断地探索中,将整个活动引向高潮。) 联系实践,感悟提升 1.介绍自己找到的螺丝物品。 (1)提问:你们回家找到哪些地方用到了螺丝?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地方的螺丝是干什么用的? (2)小结:螺丝虽然小,但是很有用,像外面的吊车,如果少了螺丝就很危险,小椅子少了螺丝,我们就坐不成了。 2.玩螺丝组合玩具。 (1)交代操作要求。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架小飞机或小汽车,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展示作品。 师:你们完成了吗?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不仅亲身感受到了螺丝作为连接好帮手的方便、牢固,而且还体验到了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活动目标: 1、常规训练―认规则,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大学具块一个,自制大单榫、双榫插接棒各一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方法 幼儿做律动导入。 二、展开方法 (一)认识彩图正方体画面的排列规则 教师在幼儿对三型学具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六型学局的常规训练。幼儿打开学具时为粉底色常规排列画面。 1、教师用大型学具块进行演示:粉底色朝上,向上翻转一次成为黄底色。告诉幼儿:黄底色,黄底色上是星星画面。要求幼儿将15快学具翻成黄底色。 2、幼儿动手操作,按教师示范的动作双手翻转学具成黄底色。教师巡回,随时知道幼儿双手翻转的协调性。 3、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 4、幼儿以上方法步骤,教师让幼儿依次翻转成蓝底色、绿底色和粉底色。 5、教师演示:粉底色向左翻转一次成为白底色。告诉幼儿:这是白底色,白底色上是图形画面。要求幼儿将15块学具翻成白底色。 6、幼儿动手操作,按教师示范的动作将学具翻成白底色。教师随时指导。 7、依据以上方法,教师让幼儿将学具翻成橘黄底色。 8、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小结。 (二)识记单榫插接棒 1、教师用大单榫插接棒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单榫棒的特点。要求幼儿拿出红色单榫棒放在桌子上。 2、幼儿动手操作,拿出红色单榫接插棒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让幼儿将红插接棒放入格子内。注意每层放三个,没个插接棒的插槽朝上。 4、幼儿动手操作,将红插接棒排放在格子内,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摆放。 5、依据以上方法步骤,教师分别让幼儿拿出单榫黄插接棒、蓝插接棒和绿插接棒进行验证。然后再分色放入格子内。 (三)识记双榫插接棒 1、教师用大双榫插接棒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双榫插接棒的特点。 2、幼儿动手操作,拿出双榫插接棒和单榫插接棒放在桌子上观察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让幼儿将插接棒放入格子内,注意双榫插接棒放在盒子两边的格子中,每层放四个,每个插接棒的插槽的插槽朝上。 4、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摆放。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摆放。 三、结束方法 教师给出各种指令,幼儿按指令取放插接棒。例如:教师指令:拿出一根双榫插接棒。要求幼儿迅速拿出放在桌子上,并及时表扬拿得又对又快的幼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活动目标: 1、愿意主动参与探索实验活动,体会探索菠菜的乐趣。 2、了解菠菜叶的组成、叶子里面含叶绿素及其作用,学习用正确方法操作实验发现菠菜叶里面的秘密(叶绿素)。 3、能运用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方法探索菠菜叶(叶柄、叶脉、叶肉)的构成。 活动重难点: 叶绿素操作实验,把菠菜叶撕得非常小,与酒精搅拌融合产生叶绿素。 活动准备: 1、菠菜叶、酒精杯、棉签、白纸幼儿人手一份。 2、 菠菜叶结构图。 活动过程: 1、实物导入:“菠菜”,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它是一种蔬菜叫——菠菜。 2、谈话引出“闯关游戏”。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勇敢的小朋友。那你们想接受挑战玩闯难的游戏吗?今天的闯关就和菠菜有关。 3、闯关游戏第一关——感知叶子的结构。 (1)给每一位幼儿分发一片菠菜叶,引导幼儿发现叶子的结构。 师:第一关就请你们用火眼金睛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菠菜叶身上有什么? (2)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4)教师出示挂图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说得也很好,可以拿在手上,连着叶的小柄叫“叶柄”。摸上去软软的,就象我们人身上的肉一样,叫叶肉。还有中间的.小小的“小经”叫“叶脉”。 4、闯关游戏第二关——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下面我们加大难度,挑战第二关。请你们来猜猜看,菠菜叶里面会藏着什么秘密呢? (1)介绍材料。。 师:我需要一个好朋友的帮助(拿出酒精) 小朋友猜猜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给所有小朋友闻闻 (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闻)。 (2)讲解做法与要求:首先要把菠菜撕的非常非常小、然后放到杯子里面,再加入酒精然后用棉签搅拌30圈。 (3)教师操作实验,幼儿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酒精的帮助把菠菜叶里面的秘密找了出来,杯子中这些绿色的汁,它就是叶绿素, 叶绿素的本领很大,它能够制造出氧气,让人们呼吸;还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环境,给我们带来好心情。 (5)幼儿操作实验。 重点指导:叶子要适量,撕得非常小后,再倒入酒精。引导幼儿和同伴观察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5、叶绿素作画,评价及欣赏作品。 (1)教师引导幼儿用叶绿素作画。 师:这些叶绿素还可以用来画画。我们一起用棉签来画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吧! (2)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欣赏。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找生活中的叶子是不是也由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不同的叶子里面是不是也有叶绿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活动内容:风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