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案 |
范文 |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材简介: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的: 1、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生发言) 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 [利用谈话,让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来谈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生活积累与文本之间搭上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3、学生提问。 4、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大家的问题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 2、小声读读课文,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 4、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识字,总结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明白的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 (3)、师:这幅画中都“画”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小河、山腰、汽车、鲜花、水库、人家……) 【1】、指名读后六句话。想一想: 这六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赞美的语气) 【2】、师配乐范读,生想象祖国的美景。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理解“水库好似明镜”的意思,“好似”能用什么词语代替?你能用它说个句子吗? (4)、续写“画中景”。 【1】、师:祖国的美丽景色数也数不完,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想一想,还能观赏到什么景色?(师可出示图片进行引导想象。) 【2】、学生充分的说。 五、指导书写:流、往、似、扔、忽、然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笔顺、互相提醒哪一笔容易错或容易忽略等;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大组交流,最后由老师着情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火车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朋友组词或说个句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流动的画》这篇课文,还重点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这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美丽的景色。同时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老师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开火车读词语)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大家能把词语读得这么好,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小节,要求读时要有一定的语气,语音要准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师: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赶快读读课文第二小节,你就知道了。 2、读了第二小节,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 3、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同学吗?(生质疑) 如:是什么使我意识到不能往“画”里扔垃圾?为什么说“祖国的画中,还有一个懂事的娃娃?”…… 4、“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呢?妈妈的话应怎样读呢?(指名读)同桌读读看——听录音范读(生评议)——指名读。 5、师生分角色合作读本小节。(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让学生充分的读文,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涵,在问题的碰撞中受到环保教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师: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美丽如画,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做个“懂事的娃娃”呢?当你外出旅游时,你是怎么做的? 2、学生发言 3、师小结: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用我们的双手绘出祖国更绚丽多彩的图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发挥语文学习的导向功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指导书写 1、书写生字;道、弄、脸(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观察,互相提醒,教师着情指导。) 2、给文中的“四 会字”口头扩词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用“好似”、“忽然”练习写一句话。 教后记: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理念:一是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探究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遵循课标的要求,坚持多读少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的内涵;三是注重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更多了解祖国,体会祖国的山河美丽如画,树立爱护、保护的意识,培养了爱国情感。从学习情况来看,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任务还是以识字为主,所以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花较多的时间,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识字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本堂课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挺高的,课堂很活跃,基本达到了预计的目标。但学生对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需多加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2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让学生找一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阅读;也可以让父母、爷爷、奶奶讲讲古代的神话故事。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尽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 首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 其次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通过读书、讨论、交流等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如,天为什么要补?在补天前女娲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补天的? 最后练习感情朗读,在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阅读或听过的神话故事。可以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讲,评评谁讲得好。 一、读读背背 指导学生通过读读背背,积累一些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并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得到启发,陶冶情操,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培养守信的品德。 学习这些句子,要让学生熟读背诵,教师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句子的意思尽量鼓励学生自己体会或和同学一起讨论理解,然后练习背诵。对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老师可做适当引导,但不要把意思直接告诉学生。课后鼓励学生再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激励作用的有关立志、守信的名言警句,并以多种形式与同学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指导思想: 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会学习,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2)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3)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3)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4)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3)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二)学生质疑: 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 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2)配乐朗读。 六、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秋浦歌〉。 七、拓展延伸。 (一)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诗。(学生自备投影片,把诗中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背下了。 八、作业: 1、预习《绝句》,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并搜集杜甫的诗。 2、选择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上。 (2)请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 板书设计: 红日 紫烟 瀑布挂前川 美 飞流 直下 银河落九天 小学语文教案 篇4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练习按事物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非…不可”、“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赤壁之战 二、介绍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 3、预习生字、新词。 ①字音 di4o ti4o ku9 调兵遣将 眺望 丢盔弃甲 ②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4、复习巩固。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说说什么意思。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的谁?在干什么? 抓词:非…不可,连船(画图) 3、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学习,我们了解到“曹操”尽管有80万大军,但他们都是北方人,不惯水战,只能战船相连。虽然东吴只有3万人,却都善于水战。既然这样,俗话说“两军交锋勇者胜”,“周瑜”一声令下,杀向曹军,行吗?不行。光凭勇气是不行的,要想取胜,有勇还要有谋。 我们看一看,东吴是怎样用智谋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 “黄盖”提出火攻。 说说“火攻”为什么好?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 追问:火攻是个好办法,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对于火攻好在哪里? 3、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是一个什么计策? 2、追问:“曹操”为什么就相信了呢? 小结:这部分讲的是—— 周、黄定计假投降, 曹操相信喜洋洋, 双方赤壁大决战, 到底怎样? 接着往下学文章! 3、轻声读3~6自然段,从书中找根据: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组讨论。 5、集体汇报。 6、指名读6~10自然段,领会内容。 7、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说说写了什么? 2、总结: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3、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 、会认 3个生字,会写 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3 、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①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也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科利亚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个小木匣,可喜欢了,板书:木匣指导写法、读音。 ②你认为木匣什么样?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预习提示: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②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2、交流。 ①读词语:小手锯台阶多音字(量盛) ②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③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 ④文章哪几段写的`是这些内容?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1、埋木匣 (一)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再读,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3)师读生做动作,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出示:“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3)再读句子。 4、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读埋木匣的句子) (二)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 ) 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1、交流。 (第一次) 出示:“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1) 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2) 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 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4) 师创情景领读此句。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1、科利亚在想什么? 2、他在想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木匣可能找不到,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3、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师:科利亚,你的木匣可能找不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4、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木匣一定还在,算术也管用,方向也对,那一定是自己的步子有问题,科利亚最终想明白了吗? 出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科利亚认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只量五步? (2)、这时的科利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心情怎样? (3)、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吧。指名读。 (4)、科利亚想的对不对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5)、“果然”什么意思?再读这个句子。 (三)明白道理 1、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2、指名读13段。 3、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4、我想,他的小伙伴们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于是,我们都明白了() 5、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6、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四、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是,有一个大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园地七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想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 小学语文教案 篇7教材分析: 全文详细叙述了弗莱明经过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发现了能给人类解除疾病痛苦的青霉素。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探索科学发现。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七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理解能力。 3、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重点: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教法: 讨论法 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青霉素是什么吗? 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自读课文,深入理解 (1)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但是他怎么发现了青霉素了呢? (2)找找发明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试验。 (3)找出弗莱明决定做实验的句子。 (4)读这些句子,谈感受,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精神。 (5)说说每次实验的结果。 (6)弗莱明是弗莱明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 (7)弗莱明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发现了青霉素,他的发现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8)齐读最后一段。 (9)学完课文,你觉得弗莱明是什么样的人? 四、回归课题,理解“发现”与“发明”。 五、课外拓展、丰富知识 作业: 自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8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爱爸爸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爱爸爸妈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日字头) 2.认识9个生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方”字的笔顺。 2.“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读准“早、了、在”的音。 三、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结构 (1)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笔顺,分析字形结构,数数一共几笔写成,是怎样一笔一笔地写成的? (2)想想用什么样的识记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想想它的意思,组成词语。 2.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3.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汇报时教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用多种识记方法记忆生字,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给予点拨。 早:zǎo 上下结构,上边是日,下边是十。教师点拨:“日”是偏旁,在“十”的上面就叫“日字头”。组词:早上,早晨,早起,早饭…… 方:fāng 上下结构,上边是点,下边是“万”字,也可以用笔画记忆:上边一点,中间一横,下边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撇。组词:方向,方法,地方…… “方”字的笔顺容易错,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小手指进行书空“方”字的笔顺。 了:le 读轻声,是独体字。用笔画记忆:横撇、弯钩,第二笔教师强调是弯钩,不是竖钩。组词:吃了,喝了,笑了…… 子:zǐ 用刚学的“了”来记,“了”加一笔横就是“子”。组词:儿子,孩子,瓜子…… 在:zài 可以用学过的“土”字来记,一横、一撇,一竖加上一个“土”字,就是“在”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组词:现在,正在,在场…… 也:yě 独体字,用笔画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也”表示和前面相同,出示句子: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让学生体会“也”字的用法。引导学生用“也”说一个句子。 四、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打开书62页,看第二题,让学生按笔顺描红,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 3.让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 (1)指导书写“在”字。 ①电脑显示一个带田格的“在”字。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笔画位置,教师范写。教师强调三个横的收笔位置依次稍长一点,收笔处点上红点。 ④学生独立书写“在”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⑤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 ⑥修改自己书写不好的笔画。 (2)指导书写“也”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也”字。 师问:“也”字的第一笔是什么笔画?( )“横折钩”在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出现过?(月) ②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月”字。我们让“月”字帮助我们好吗? ③点击鼠标:“月”字的横折钩变红,跳出来,跳到旁边空白田格上变成“ ”。注意横长,向上斜,折短。让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④让学生观察第二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从上半格中间起笔,过横中线一点。学生说后,点击鼠标书写“竖”。 ⑤让学生观察第三笔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说后电脑书写“竖弯钩”,教师强调起笔要低,“竖”写到与第二笔“竖”一样长时慢慢地向右弯的长一些再写“钩”,“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出来一大块儿。点击鼠标,出现红色的竖线“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弯钩”的“弯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宽出来。 ⑥学生练习书写“也”字。 ⑦展示评议。 4.用这种观察方法继续完成书中田格中“了、子、早、方”,每个字写一遍。写后展示评议。 五、学习生字下面的认读字。 (1)自己读,注意读准“晨、拿、桌、灯”的音。 (2)抽读卡片。 六、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每字3遍。 2.读书中62页练习3的句子。 (1)学生自己读。 (2)引导学生说说这3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 课文 1.爱爸爸妈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