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
范文 |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题解: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四、朗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整体感知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2、互文见义:词的上片用“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上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用“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拓展练习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板书设计 长 相 思 纳 兰性德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碎 爱故园 爱祖国——重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⑵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⑵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⑶ 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读诗词(初步感知诗词的语言)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第5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你能背出来吗? (生齐声背诵《泊船瓜洲》与《秋思》) 师:王安石奉诏进京,泊船瓜洲,见春景引发乡愁;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思念故乡;又是什么,触动了诗人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长相思》。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大家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谁能给大家说说关于诗人纳兰性德的情况呢? 生1:我知道。纳兰性德,清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儿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当时的人把它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生2:我想补充一下。纳兰性德的词集叫《纳兰词》。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长相思》这首词。我们先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请每位同学找出自己不能把握读音的字、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字、词,在文中标记出来。 (生独立自学生字和多音字,并标记所遇到的关于字词方面的问题) 师:老师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小组同学的智慧获得更多知识。小组同学互相帮助,解决你们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将对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测,看哪组的学得最好。 (出示课件) ▲ 能准确读出多音字和生字。 ▲ 能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 师:可以了吗?老师现在想看看,大家合作学习的效果怎么样呢? (课件逐题出示检测题) 第一题:你能准确地读一读下面的字词吗? 榆关 那畔 风一更 聒碎 (第一题,老师抽一个组回答,其他组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一学生准确读出词语,其他组同学用OK手势表示答对) 第二题:请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下列词语的? 榆关 那畔 风一更 聒碎 (第二题,老师要在每一个组抽一个学生解答,不正确的话,组内大家可以纠正。) 1、词中的“榆关”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2、文中“一程” “一更”怎么理解? 3、请说说“故园”的近义词? 4、你知道“聒”的意思吗? 生1(1组1号):我们组认为,“榆关”就是指“山海关”。 生2(2组4号):我们认为:“一程”指一段路;“一更”是指“ 一阵”。 (这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表示异义) 师:这位同学有不同想法吗? 生3:我认为“一更”实际上指两个小时。 师:刚才那位同学你为什么理解成“一阵”呢? 生2:我认为,诗中是说:在晚上,风吹一阵,雪下一阵,一阵又一阵,不停歇。 师: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学会联系课文的上下文理解意思。 生3(3组2号):“故园”的近义词是“家乡”。 生4(4组5号):“聒”是嘈杂的声音,课文中是说风雪交加的声音。 师:对于读音和字词的理解,你还有问题吗? (生表示没有。) 师:看来,大家合作学习挺有收获的,很好!让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再读两遍,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你可以边打节奏边读、可以唱读,还可以小组合作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开始。 (同学们开始饶有兴致地朗读,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在桌上、在手上、腿上敲起了节奏,有的摇头晃脑……两分多钟后,开始有学生用手势示意读好了。) 师:老师想听听大家读得怎样?谁先来试一试? (生一个学生站起来,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词。) (师激励。然后,再随机抽查一个组。) 师: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我很想听听:你从这首词中,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纳兰性德是多么的思念自己的家乡! 生2:军人是非常难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的。 生3:诗人离开家乡后痛苦万分的心情。 生4:诗人的家乡是没有风雪交加的嘈杂之声的。 生5:我读懂了词的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晚上,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学习活动二:品诗词(深入品味诗的情感) 一、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心灵,跟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吧。 (出示课件范读) 师: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再听听这首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一字一句地读一读:诗人的身在哪里?而他的心又向何方? (板书) 身、心 师:请在文中找一找。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你可以文中圈点出来、还可以写下旁注,写下自己点点滴滴的感受。 (生自主学习,认真地品读词或句,并及时做旁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作出指导) 师: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感受在组内交流,由组长将答案写在白板上,派发言人做好准备。 (生小组合作学习。组长组织组内学生逐个谈自己的体会,其他的孩子认真倾听。有的小组有人举手,欲打断,组长示意先听再谈。每组均有记录员在记录。当有学生情绪高涨,声音较大,有同学示意声音适度) 二、反馈交流、引领提升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对词又有了更深一层理解与感悟。让我们再次走进《长相思》,去倾听诗人的内心世界吧!请每个组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各小组组长在讲台前展示小白板,老师和其余同学认真地浏览) 师:我看到你们组的内容是最丰富的。请你们这一组说一说讨论结果,好吗? 生1(本组发言人):我们组认为,从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身”有时在山上跋涉,在船上颠簸;有时在山海关外,在帐篷中;有时在风中、在雪里……而他却心系故园,因为“故园无此声”! 师:我想知道,你们是从哪些字、词、句中体会到的呢? 生1:“山一程,水一程”、“榆关”“夜深千帐灯”…… 师:们的想法是不是和你们一样?你可以补充,但不希望重复。 生2:我补充一点。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在自己美好的家乡,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一个人想什么,梦中就会出现什么,而“乡心”说明诗人做的是思乡之梦,可见他心系家园。 (师板书)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师:同学们,我们的诗人正如大家所说,他和众多的将士们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跋山涉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风霜雨雪,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正如词中所写的那样,起! (引读:“山一程,水一程”,又是“水一程,山一程”哪!“风一更,雪一更”,又“雪一更,风一更”哪!) 拓展1 师:诗人在词中写道:“故园无此声”。 “此声”是指什么声音? 生1:我认为,是风雪交加的声音。 生2:我想还有战场上声势浩大的战鼓声,厮杀的声音。 师:是呀!白天战场上经历的一切都可能进入到诗人的梦中来。 生3:我想,还有战场上将士们的呐喊声! 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感受一下纳兰性德和将士们的处境吧: (课件:千军万马出征图,伴寒风溯雪声、战马嘶鸣声,壮观而悲怆) 师旁白: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而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 师:“故园无此声”,“故园”指什么? 生:指诗人的家乡。 师:故园没有什么声音? 生:没有风雪的声音,没有战马的声音,更没有战场上冲杀的声音,非常的安宁。 师:那,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用想象的眼睛仔细看看纳兰的故园吧: 师(引导学生精心角色体验,来到一位学生面前):纳兰性德,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1:红花绿草,一切生机盎然的样子。 生2:我想到了以前在河边垂柳下下棋的情景。 生3:我的。母亲鬓角又多了几丝白发;想起了母亲为我缝制战袍的'情景。 生4:我曾和家人一起在自家的院里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我也曾和好友在江边悠闲地垂钓、或吟诗作画…… 生5:我回想到过去,在花香染满的夜晚,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月光下散步。耳旁仿佛还能听见牧童的短笛声…… 拓展2 师:是呀!故园,在诗人心中,是最美丽的地方;最温暖的地方。他曾写过的词中,就有过这样的诗句(课件——音乐、诗词、画面:“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我的家乡多么美好呀!故园,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宁静详和……而身在塞外,听到的却只有风雪交加,感觉到的只有寒冷孤寂,卧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这种心情,谁人知晓呀!这种身心分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那就是── 生:(情绪激动地)──“碎”! 师:从这一个“碎”字,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诗人那颗被思乡之苦揉碎了的心!谁可以带着心碎的感觉再读全词! (生感情十分充沛地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碎读出来! (课件:配乐朗诵──生全体齐声朗读) 学习活动三:提升 一、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师:词学们,我们读到这儿,我们不禁想问一问诗人:你为什么要抛家别子,远离故土呢?为什么要风餐露宿,不回到自己的家园呢? 生1: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人民的安宁。如果不保卫好自己的国家,哪有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呢! 生2:国家国家,先国后家,没有强大的国家,哪儿安宁的家园呢?! 师:作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虽厌倦战争,渴望和平,但我要保家卫国;故土虽难离,但责任重于山哪! 学习活动四:积累 一、拓展延伸 师:古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征战疆场,既心怀浓烈的思乡之情,又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表达这种情感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师收集了几首,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出塞》、《塞下曲》) (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诵读起来,现场气氛尤显沧桑与悲壮) 二、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师:至此,我感觉到同学们已经深深地领会到了纳兰性德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愁以及那浓烈的爱国热情!这首诗,已成广为为流传的名篇佳作,让我们把它背下来,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吧! (独自背──小组互背──能背的领背──集体起立,背诵全词) 师: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共同倾诉他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长相思》吧! (齐声背诵!) 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收集这样的一些古诗词,让诗人们的情怀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中吧! 【板书】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3一、导语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二、学文 1、读课题 2、初读全词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3、说说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4、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 交流: 1)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 2)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儿? 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 师:好。(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觉得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心总是牵挂家乡的。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示范读 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指导朗读 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板书: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面写个大大的"碎"。) 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课件呈现两句词。)谁来读一读? 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掌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