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信用风险及管控建议论文
范文

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信用风险及管控建议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经济下行和经济增速、增长结构和发展动力调整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挑战。本文从商业银行实践分析着手,探讨如何主动管控信用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变化

经济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速回落、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改变,这些变化对商业银行这样的强周期、高依赖型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无处不在。

(一)经济增速放缓与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业务增长速度将逐步回落新常态。从整个金融业来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7%~8%,而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却保持20%~30%,这显然不尽合理,也不可持续。在这样的格局下,很多的金融活动实际上是“脱实就虚”“自娱自乐”.同样地,单个金融机构对其未来发展速度的预期也要更为现实、理性。总之,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区间的下移,商业银行过去“高歌猛进”的黄金繁荣期已经结束,从2015年前三季度公布信息上看,国内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比较明显,全国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同比增速2.1%,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增速下滑至1%以内,商业银行业务增速回落将是金融业的一个“新常态”.

(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金融业态将发生变化。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金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

一是“资金多,资本少”,造成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率偏高;二是“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国民经济的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三是“银行存贷业务多,其他业务少”,商业银行重视发展存贷款,较少从事其他金融业务。今后,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种局面将逐步得以改变。一方面,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服务业态将加快涌现;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价格机制更加市场化,未来利率、汇率的.波动也将成为金融的一种“新常态”.

(三) 与经济增长动力改变相适应,商业银行各项基础条件将不断改进并完善,金融监管环境将日趋严格。一是维护金融稳定,对银行资本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流动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二是实施“栅栏原则”,要求把银行或其他不同类别金融业务及风险进行区隔;三是加强审慎监管,一方面要求银行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要求金融活动更加透明、规范。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经济增长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不可避免要经历行业景气周期性波动,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态势将不断加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尤其是顺经济周期的行业信用风险将不断上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压力加大。

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带来了重大冲击。危机之前,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平稳增长,很多企业对未来发展普遍乐观,并基于对当时经营环境的判断,采取了增加财务杠杆扩张的经营策略。但是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投资增速下滑,出口负增长,内需提振乏力,加之信贷政策收紧,很多企业资金断裂,关停倒闭。受大环境影响,煤炭、钢铁、水泥、冶金、有色、机械等支柱行业经营持续低迷,整体经营效益持续下滑,行业风险管控压力加大。在采矿、有色、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支柱经济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下跌,销售量、现金量和利润普遍下降的情况,客户经营状况下滑,盈利水平明显下降,第一还款来源保障度有所减弱,存在通过自身经营性现金流之外的资金偿还贷款本息情况,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冲击加大。

(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据统计,近来多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现“双升”势头。预计在今后两年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还将进一步增加,不良贷款管控的压力还将持续加大,信用风险管控成效将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风险传递范围扩大。从区域分布看,不良贷款首先从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集中暴露,目前仍在持续发酵,逐步蔓延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不良贷款新增较多的区域。从客户结构看,受国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风险处于高发态势,产能过剩行业风险严峻,钢铁、有色、煤炭、采矿等行业普遍经营恶化,并向上下游扩散,产业链风险加速暴露。同时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条紧张、库存量大、集中、房企融资难,绕道融资量大,风险凸现。特别是高风险担保圈、通过关联公司流向房地产行业也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信用风险管控压力明显增大。

(四)客户自身抗风险能力脆弱。

当前企业客户出现风险,有前期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丧失,陷入流动性紧张、有资产没有现金流的困境。近年来,企业集团化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多头融资、过度负债扩张规模,跨界经营,涉房、涉矿,涉及民间融资。随着经营环境变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加之用信短贷长用,用信期限错配,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不匹配,导致资金回笼出现问题,企业难以应付日常开支和偿还到期借款,风险很快暴露并传染至子公司。加之受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房地产价格回归理性的趋势,抵押物的价值与过去几年相比出现明显下跌,抵押物的价值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折,信用风险缓释能力有所下降。

(五) 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不到位。一是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存在“重发展、轻管理”,关注贷款抵押手续落实,轻视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识别不准,预警处置不及时,缺少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二是贷后工作不扎实、不精细,对企业生产、销售、盈利、投融资、担保、重大事项等情况不深入调查分析,只停留在客户汇报和表面数据分析,贷后现场检查走过场,没有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和经营变化“对症下药”,风险信号报告滞后。三是资金监管不到位,受托支付落实不到位,资金流向与申请时的用途背离,不能专款专用,尤其是集团客户信贷资金多被变相归入集团或关联公司,从而“身首分离”、失去控制。四是抵押物管理不到位,抵押物管理未按规定开展定期评估,抵押物被强行处置、变卖,或被重复抵押、转让不知情、不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形同虚设。五是对发现的风险信号不敏感,反应不及时、决策不果断、处置措施不坚决,丧失风险化解的最佳时机,造成最终损失的扩大。

新常态下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建议

新常态需要新金融,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对信用风险管控的新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新常态下信用风险管控带来的挑战。

(一)严格落实信用风险管控责任。商业银行行长是信用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前瞻思维”“底线思维”,对辖内风险管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推动信用风险管控。对大额信用风险客户,商业银行领导要挂点包户,亲自研究风险化解方案,亲自推进化解方案实施,前台客户部门要按照分层管户要求,担负起风险化解的牵头责任,做细做实客户风险防控;信贷、风险等中后台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职能,加大贷款到逾期监测,及时预警风险,协助客户部门制定风险化解方案。不断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强化条线工作督导,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构筑有效的前、中、后台三道风险防线,提升风险管控合力,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与化解能力。同时,加大对虚假骗贷、内外勾结等引发的信用风险事件责任追究。

(二)主动做好全流程信用风险管控。坚持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全流程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则,严控信用风险。一是提高调查质量,严把准入关。提高调查质量,严格落实信贷政策和准入要求,不能以客户营销和同业竞争需要为由随意突破准入标准,防止“病从口入”.对高风险担保圈、隐性集团客户要加强准入管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做好前瞻性风险预警和防范。二是做实贷后管理,严把评估关。前台部门要定期开展贷后管理,准确识别客户生产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及时掌握客户风险变动状况,有效处置各种可能形成贷款下迁的风险因素,防止贷款形态向下迁徙。特别做好贷款到期前及利息结息前各项贷后管理工作,提前落实还贷资金来源,力争贷款到期及时足额收回,防止出现因内部管理不到位、非客户因素导致的贷款逾期。

(三) 持续开展问题客户信用风险排查。定期对辖内法人客户专门开展风险摸底排查,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的前瞻性管理,真正做到客户风险状况“心中明、底数清”.排查的重点是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风险状况,尤其要高度关注客户出现过逾期、欠息的,是否存在过度授信、多头授信、民间借贷;是否存在短贷长用、存货和应收账款超常增长;所处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生产成本是否出现大幅上升;是否存在产能盲目扩张、脱离主业从事矿产品以及房地产开发;是否涉及担保圈、担保链,存在较大代偿风险;是否存在关键管理人员突然离职、失联、涉案;是否存在被收购、兼并,或还款主体变动,造成偿还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债务落空等情况。根据风险排查结果,对有问题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加大贷后管理力度和频次,紧盯客户经营变化和资金流向,防止风险劣变。同时,要根据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开展风险专项治理,不断提高信用风险管控效果。

(四)全力化解问题客户实质性风险。一是强化预警。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风险”原则,紧盯辖内重点领域和重点客户,监测客户融资来源与经营模式变化,分析客户资金流向以及各种“软信息”,强化风险预判,实施分类预警,突出实质性风险化解,增强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制定预案。按照客户分层管理要求,由前台部门牵头制定客户风险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做实抵押担保手续,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具体任务,有效管控风险。三是主动处置。客户部门要按照各自的“防区”,主动履职,守土尽责,密切关注客户可能面临的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置风险,严防风险隐患演变成实质性风险。

(五)加快清收存量不良贷款。在坚持自主清收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呆账核销和批量转让力度,进一步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速度,着力化解存量不良贷款风险。一是立足自主清收,最大限度实现处置收回。突出清收处置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大额不良贷款、新发生不良贷款、抵押担保相对充足的不良贷款的直接清收,以快收、抢收把问题解决在当下。

二是要加大核销力度,实现“能核尽核”.切实做好核销前期准备工作,对存量不良贷款分门别类进行梳理,逐级细化和落实核销项目名单制管理的责任、时限及工作标准等要求,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核销。尤其是对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等不良贷款要加快核销。三是创新思路,拓宽视野,加快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工作,防止贻误处置时机,造成资产风险扩大。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3: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