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范文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导语:意境是我国古典诗歌美学所独创的概念,它集诗歌创作者的理想、情趣、审美经验于一体,通过词句的提炼将其生活形象实体与创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

“咏怀”等。

2.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以物象为题。

(2)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1)写的是什么物,有什么特征。(2)寄托什么志。

三、写量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人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是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例1】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上面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____,“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__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答案】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方法总结】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答案】(1)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人意好”(“好“意好”);(2)示例:“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方法总结】品味炼字题型,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例3】品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尘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两句诗。

【答案】

画线的两句诗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意近即可)

【方法总结】技巧分析题型,答题的一般步骤为: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

大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地循序渐进的,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确也经历了由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历程。

可是,其间却有一些颇可怪且有趣的现象

其一,据王力先生考证:“七言诗的起源,似乎比五言更早,至少是和五言诗同时,这是颇可怪的事。”①

其二,在诗经四言诗与汉代五言诗之间有以杂言为主的离骚体崛起,屈原的《离骚》和《诗经》成为了古代诗歌两大顶峰;然而这样富于表现力的杂言离骚诗体却很快堙没了,很少看到它的余波,这也是颇可怪的事之二;

其三,五言诗与七言诗之间的六言诗始终不成气候,远远不能与五言诗和七言诗匹敌,这是颇可怪之事之三;

其四,七言诗以后再没有发展成为八言以上的诗体了,而是长短句的杂言诗体——宋词体和元曲体成为了新鲜的诗体了,这是颇可怪的事之四;

其五,杂言诗在诗经时代已经出现,直至宋词体成熟之前一直没有断缀过——杂言诗经、杂言离骚、杂言古风,可为什么一定要到七言诗再不能向更长的句式发展之时,杂言宋词体这才成为诗坛中的主流形式之一呢?这是颇可怪的事之五。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形式的发展必定会受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受语言发展规律的制约,这是外部因素;一是诗歌本身形式发展的制约,这是内部因素。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