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屋教学课件
范文

小屋教学课件

六年级下册《小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教科版《语文》第12册。

  教材简介:

“小屋”是“我”童年的家,那里是一个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的地方。“我”对小屋的感情是在不断变化中,一天天加深的,热烈而深沉!瘸腿的大门、平整的大炕、方方的箱子……都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妈妈的声声呼唤、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她讲书中好听的故事……怀恋之情让“我”无法割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细节入手,表现人物情感。

3.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你生命里住过的第一间屋子吗?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住过的那第一间屋子吗?请你再用两句话简要说一下,发生在那个屋子里的难忘的事。

生:我住的屋子:简陋而快乐。

师:为什么说简陋而快乐?

生:简陋指的是那间屋子是我们和另外一家合租的,只有一个厨房。快乐是说:白天父母外出工作,就把我托付给合租那家的阿姨,我和她家的小妹妹都爱喝娃哈哈,但没有钱买,阿姨就把普通牛奶装在娃哈哈瓶里,我们不知道,照样喝得津津有味。晚上爸爸妈妈和阿姨一家坐在一起聊天,我和小妹妹在大人中间跑来跑去相互追逐。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我们今天新认识的朋友王立春是怎样形容他人生的第一个小屋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立春童年的小屋,去分享他童年的快乐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懂字音,读通顺句子。

2.弄懂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在小屋生活多少年?(12年。)

(2)文中哪些语段是描写这些年生活的?(以时间过渡词语为标志引起下文的语段。)

(3)全文分几个部分?(3部分。)

  三、细读文本,感悟理解

1.读文中第1部分。

(出示课件句子,生填空:我 小屋,爱那个 的小屋。)

2.读文章第2部分。

(1)让作者深爱的小屋是个什么样的小屋?

生:小,简陋。

(2)在那时,在作者的眼中,它小吗?简陋吗?

生:不小,很快乐。小屋很大,它的炕让我拖着大勺满炕跑。那个炕是我的童年的舞台。

(3)后来作者发现了什么,让他迫不及待打开大门,像一发炮弹一样射了出去?

生: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新鲜,那么精彩。弯溜溜的小河里,泥鳅多得要爬出来……

(4)在第6自然段里有个字用的特别好,是哪个字?为什么说它好?

生:是“勾”字,一个勾字写出了美丽的大自然,让人难以抗拒。

(5)除了刚才谈到的事物很精彩外,还有一些特别精彩,吸引人的景色。现在大家做一组练习,填空:

()的草丛里,露着()的草莓

()的果林里,飘着()的果香

()的瓜园里,躺着()的'西瓜

(6)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7)指导读文。

(8)外面的世界这样精彩,我在小屋还能待得住吗?

生:不能,打开大门像一发炮弹一样射了出去。

(9)大家反复读这一句,要读出感情,读出趣味来。

(10)冲到外面后,我都做了些什么?

生:拼命——,拼命——,拼命——,拼命——

(11)出示例句,提问:可以置换哪些词?(疯狂、尽情等。)

(12)此时,小屋与外面的世界比变小了,当妈妈想唤我回来时,我对小屋的感情发生了怎么样变化?

生:小屋成了我的负担。

(13)妈妈又用什么把我玩野的心收回小屋的?

生:用书。

(14)在书里我看到了什么?

生: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15)出示语段:听啊,书里的故事好远好远,在南山那边呢。书里的世界好大好大,比小屋外面的绿草地大多了。

怎样理解:“故事在南山那边,书里的世界比小屋外面的绿草地大多了?”

生:因为,在孩子的眼里,南山就是最远的了,绿草地就是最大了,他还想象不到,比南山更远是多远,比绿草地还大是多大。

(16)说得好。但是作者已经是成年人了,怎么会这样说呢?

生:因为,他写的是自己的童年,所以用的都是孩子的心理写的。

(17)很正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写法?

生:悠忽忽的南山,软绵绵的白云……

(18)很好,我们要学习这样的用心,写谁就用谁的特点去写。现在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孩子本来不知道还有比南山更远,比绿草地更大的世界,但是后来怎么知道的呢?

生:读书。

(19)好。作者不愿意离开小屋半步了,如果现在让“我”抛弃小屋而去?“我”舍得吗?读文说出你的感受。

生:小屋给过我欢乐,给了我最难忘的记忆,她像朋友,像母亲一样,我无法割舍它。

(20)在告别时,文中哪些描写让你最感动,最难忘?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烘托气氛,调动读者的感情?

生:小屋愣愣地望着我,小屋小了,瘸腿的大门还在傻傻地踮着脚,小屋远了。给人的印象最深,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本来没有情感的小屋赋予了人的情感,让人感到特别揪心。

3.读文章第3部分。

(28)我们齐读“长大后的体会”一段,作者为什么说:“我愿意变成一只蜗牛把你背在背上?”有什么特殊的情感?

生:这是一个矛盾的情感,人必须要长大,但是我对小屋依然牵挂,非常希望能带着小屋一起去快乐闯天下,作者把小屋看成了母亲。

  四、小结

本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写自己对小屋情感的三个阶段,写出我成长历程和对小屋眷恋感恩之情。

本文写作方法上始终以儿童视角、儿童语言、儿童心理叙述故事。同时,他赋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个简单的搬迁,写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和牵挂。

  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会走入误区: 要么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上成了纯粹的技术课,这就使学生怕语文,不愿意学习语文。教出来的学生呆板,没有创新意识,不会运用,知识也成了死知识。要么就是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语言文字于不顾,一味地去“感悟”“体验”,忽略了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丢失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教学变得空洞而不够踏实。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

本课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寻找一个结合点,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首先是改变了过去单一开掘人文价值的做法,在教学中尽量辅以对字、词、句、段的训练与品读,同时在训练中蕴涵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热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但是在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小屋的情感时,处理得比较简单,不够细腻,应该逐步分析每一个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从孩子的视角,体味“怀念”这种情感。

此外,在本课教学导入时,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较为成功。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延续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就不够圆满。应该围绕“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会使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训练达到双赢的效果,更加圆满地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