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化学主题课件 |
范文 | 初中化学主题课件 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每人都有自己的技巧和方法,但是课件也是不可缺少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主题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初中化学主题课件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建立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通过习题训练,巩固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熟练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问题。 教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 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并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与运用知识的缺陷,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提高学生复习课堂听课的效率。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温室效应怎么造成的呢?二氧化碳气体由什么构成的?那么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什么呢? (三) 知识回顾,直击考点 一、分子与原子 1、提出问题:你怎么认识分子、原子的?分子、原子有什么性质?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分子原子的比较 3、习题巩固。 二、原子的构成 1、引入:“原子是一种不能再分的粒子”这种说法正确吗? 2、提出问题:原子由什么构成的呢?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用图表归纳梳理:原子的内部结构。 3、认识原子结构图。提问:1、各部分都代表什么?2、有哪些规律? 三、离子的形成 提出问题: 1、为了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会有什么变化呢? 2、如何区分阴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呢?并记忆常见离子符号。 3、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 四、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关系 1、归纳梳理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2、习题巩固。 五、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析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2、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篇二:初中化学主题课件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