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
范文 |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大班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1学生情况: 本班共8名学生,实际年龄在3—4岁之间,其中2名学生佩戴人工耳蜗,6名学生双耳配戴助听器。通过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本班孩子听觉能力为一级,听觉补偿效果基本达到最适;语言年龄平均为3岁。 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活动过程: 一、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二、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 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幼:羊妈妈包饺子。 三、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四、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x吃。) 五:学习仿编:“我把xx给x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六、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活动反思: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2一、目的: 1、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2、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3、和父母一起包汤圆增进父母亲情 二、时间: 20xx年12月10日小班8:00开始中班8:30开始大班9:00开始 三、准备阶段: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案板、围裙,菜刀(班主任合理分组安排) 以微信、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时间、地点、家长需要准备的物品(提前三天通知家长) 2、幼儿园厨房准备:汤圆馅、包汤圆面、厨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厨房12月10日上午8:00之前准备好汤圆馅、包汤圆面、等待班级生活老师来领取 3、班级准备:洗手液体、洗手水。 四、活动阶段: (一)介绍冬至来历 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吃汤圆“以防天冷冻掉耳朵”、宰羊、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二)以班级为单位亲子活动开始包汤圆分工: 1、家长孩子分别擀皮、包汤圆 2、班级保育员:负责厨房领取包汤圆面团、馅料,和指定家委会人员负责把包好的汤圆送到厨房 3、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负责维持班级秩序、指导家长孩子擀汤圆皮、包汤圆、活跃班级亲子包汤圆气氛 4、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比赛: 1、擀皮 2、包汤圆 3、吃汤圆 五、煮汤圆阶段:(20分钟) 1、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集中包好的汤圆送进厨房并负责把煮好的汤圆拿回班里 2、班主任和配班教师协同家委会:组织孩子开展儿歌、唱歌、故事、亲子朗诵等活动(班主任设计好)(等待汤圆煮熟) 3、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维持家长秩序 六、吃汤圆阶段:(30分钟) 1、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负责把煮熟的汤圆分发到小朋友的餐盘中,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汤圆。 2、邀请家长品尝——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分发和维持秩序 七、活动结束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3活动主题: 情暖冬至,传承文化。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了解中国传统食品—汤圆的来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包汤圆的程序和技巧,提高生活的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刀具、围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2、班主任准备,宣传冬至的板报,有关冬至的科学资料视频,儿歌、手指游戏、谚语。 活动过程: 1、由汤圆谜语趣味导入,谜语:岸边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春潮张落三遍后,白鹅一起上山坡、(打一食物)今天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让孩子看电视了解冬至来历及相关知识。 2、教师讲解冬至的.科学知识,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 3、了解24节气歌,冬至诗歌,冬至农谚及数九歌,学说冬至包汤圆手指游戏。冬至又是天最冷的开始,也是一九的第一天,谚语说得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 4、播放儿歌《包汤圆》,然后做手指操。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汤圆,(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5、学习包汤圆方法,体验包汤圆乐趣。 教师带领孩子到厨房,与家长一起学习擀汤圆皮,包汤圆的方法。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了冬节,在快乐中品尝了文化,在合作中愉悦了身心。 6、品尝及感恩教育,与长辈一起分享汤圆。 幼儿园顺利举办“情暖冬至”师生教育活动。二十四节气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是人类社会灿烂文明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冬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其久远的传承度和使用度,也代表着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4一、设计初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 章良忠(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 大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 (糯米、芝麻、黄豆、红糖)2. 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 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 能融在一起。 2.癍团曾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 来看一举 (2)章沸黯碰:锄一部分米团矽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涟动体』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 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幼:又香又甜。章: 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三)小结。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 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七、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 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5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 冬至节气 每到12月份时,太阳直射点往南半球移动,在12月22日移动到南纬23°26′时,便不在往南移动,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便开始往北移动,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节律 中文名:冬至 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 气候特点:暴雪、低温 季节:冬季 时间: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70° 前一节气:大雪 后一节气:小寒 属性:二十四节气的十一月中气 冬至假期:汉代5天假期、唐代7天假期 起源:依据天象物候制订 冬至由来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6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为让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节气,又能感受到自己动手包饺子的气氛和乐趣,培养小朋友集体生活的乐趣,我们特举行了本次集体活动。 目的: 1、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2、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3、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增进父母亲情。 时间: 冬至日,12月22日 小班9:40开始 中班9:50开始 大 班10:00开始 大大班10:10开始 准备阶段: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 、锅拍、围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02 02以校讯通、黑板报形式告知家长时间、地点、家长需要准备的物品(提前三天通知家长) 2、幼儿园厨房准备:饺子馅、包饺子面. 厨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厨房12月22日上午9:40之前准备好饺子馅、包饺子面.等待班级生活老师来领取 3、班级准备:洗手、带好围裙 包饺子阶段: (30分钟) 以班级为单位亲子活动开始包饺子 分工: 1、家长孩子分别擀皮、包饺子。 2、班级生活老师:负责厨房领取包饺子面团、和指定家委会人员负责把包好的饺子送到厨房。 3、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负责维持班级秩序、指导家长孩子擀饺子皮、包饺子、活跃班级亲子包饺子气氛。 4、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 活动安排: 1、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集中包好的饺子送进厨房并负责把煮好的饺子送回班里。 2、班主任和配班教师协同家委会:组织孩子开展儿歌、唱歌、故事等活动(班主任设计好)(等待饺子煮熟) 3、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维持家长秩序 六、吃饺子阶段:(30分钟) 4、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负责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到小朋友的餐盘中,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5、邀请家长品尝——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分发和维持秩序。 结束阶段: 1、家长品尝完毕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家长回到班级门口填写表格、顺序离开幼儿园 2、班级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动结束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7【认识冬至】 1.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2.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遇阴气会弯曲,遇到阳气则会伸直身体,冬至日照渐增,但阳气不足,蚯蚓依然会卷缩身体,在洞里过冬。 二候麋角解。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是阴气旺,冬至时感觉到阴气减退,头上的角就会自动脱落。 三候水泉动。冬至后白昼增多,泉水感受到微弱阳气,便已开始萌动流出。 【冬至习俗】 1.南方地区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南方地区十分盛行,汤圆是冬至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搓揉而成的圆形“小球”,里面为了口感好,里面一般会加入黑芝麻等辅料。“圆”寓意圆满、团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 2.北方地区吃饺子 冬至,吃水饺。我国北方冬至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色鲜味美、满口生津、老少皆宜。相传“医圣”张仲景,将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用面皮包裹成耳朵样子,制作成“驱寒矫耳汤”给乡亲,吃后冻烂的耳朵就会变好,固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画九 所谓的画九,是指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圆圆”冬至】 冬至这一天,当然少不了汤圆啦!十九娃们可要自己做汤圆吃呢!老师一起准备糯米面团吧! 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地洗干净了小手,开始搓汤圆,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工夫,就已经搓出了许多汤圆:大的小的、扁的鼓的......看着自己搓的汤圆,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到处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盛到孩子们的碗里,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份甜蜜,别提多快乐了! 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冬至的由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的节日气氛,更是从中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劳动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冬至大班美术教案 篇8活动目标: l、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吗?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1)师: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师: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操作细节。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