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
范文 |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活动名称: 有趣的跳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各种跳的方法,喜欢参与体育活动。 2.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做危险动作,有初步的健康知识。 3.积极勇敢地参与活动,有自信心。 4.锻炼幼儿腿部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长绳、短绳、积木、雪花块、平衡木、音乐磁带、黄牌、圈、沙包、口哨。 活动重难点: 会用科学的方法纵跳触物. 活动过程: 1.跳圈引入活动场地。 2.准备活动(韵律操) 3.请幼儿找出场地上有什么新东西出现。 4.幼儿利用材料探索各种有趣的跳。 5.在雪花块上蹲下,请幼儿展现各种跳。 6.和幼儿一起讨论纵跳触物科学的方法并练习。 7.和幼儿一起探讨怎样保护自己。 8.玩体育游戏:取海洋球. 延伸活动: 有趣的跳成为片区活动.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2设计意图: 动物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孩子们面对形态各异的动物,常常会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也会伸出活泼好动的小手去抚摸。虽然动物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在平时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对它们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明显的、主要的特征。为了激发孩子有探索动物尾巴秘密的兴趣,我创设情境和孩子一起说说动物尾巴的特征,并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情境引发孩子对动物尾巴作用的初步思考。 活动目标: 1、观察常见动物尾巴,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2、喜欢动物,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张 2、小动物若干 3、PPT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借尾巴 价值分析: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情景中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播放哭声:这是什么声音呀?是谁在哭呀?(ppt) (出示小壁虎伤心的图片) 2、小壁虎为什么很伤心呢? 3、播放视频,欣赏动画《小壁虎借尾巴》 引导语:小壁虎刚刚遇到了一条蛇,在逃走的时候尾巴被蛇吃掉了,他现在很伤心,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想去借尾巴,我们来看看小壁虎问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4、小壁虎问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1)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但是没有借到,小鱼姐姐说:“我不能把尾巴借给你,我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 (2)小壁虎向黄牛伯伯借尾巴,但是没有借到,黄牛伯伯说:“我不能把尾巴借给你,我的尾巴是用来赶苍蝇和蚊子的。” (3)小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但是没有借到,燕子阿姨说:“我不能把尾巴借给你,我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和平衡的。” 小结:是啊,原来小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尾巴,每个小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处。 二、各种有趣的尾巴(ppt) 价值分析:在猜猜看看说说中,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和用处,大胆表述自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引导语:今天,树林里的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他们都躲了起来,只露出了自己的尾巴,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仔细看看它们的尾巴长什么样?再想想会是哪个小动物? 1、找尾巴 提问:告诉大家你找到了谁?(强调把话说完整)为什么你觉得它是小猴子/老虎/金鱼呢? (1)猴子的尾巴长长的,细细的,可以帮助猴子挂在树上。 (2)金鱼的尾巴大又大,可以用来拨水。 (3)黄牛的尾巴细又长,可以用来赶苍蝇和蚊子的。 (4)袋鼠的尾巴长又硬,可以用来当凳子坐。 (5)狐狸的尾巴大又松,可以用来当枕头。 2、请出小动物 引导语:那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请他出来吧? 如:“猴子的尾巴长又细”小猴子小猴子快点出来吧!哎呀,小猴子说我一个人说的听不清楚,他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说这句好听的话,把他请出来,(猴子的尾巴长又细……)哇,真的是小猴子呀,他的尾巴真的是细细长长的呢,我们小朋友的眼睛真亮! 小结:金鱼尾巴像裙摆,游来游去多自在;牛的尾巴细又长,苍蝇蚊子都赶跑;小猴尾巴细又长,卷着树枝往下挂;袋鼠尾巴粗又壮,撑在地上当板凳;狐狸尾巴松又大,枕在身下当枕头。 原来每只小动物的尾巴长的各不相同,我们只要看到他们的尾巴就能猜出他们是谁,本领真大呀! 三、活动延伸(ppt) 动物世界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尾巴,看看这些动物你们认识吗?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呢?下一次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说说更多的尾巴,好吗?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2、在感知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图形的美。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各种图形若干、水彩笔、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㈠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演示PPT课件,分别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像什么?(每个图形左上方都有一个像什么范例,如圆形像篮球、正方形像魔方、长方形像电视、三角形像警示标志) ㈡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演示PPT课件,请幼儿上台操作,找出与当前图形相同的图形,并且点击确定。如果选择正确,图形会自动移动到主图上,出现鼓掌声,反之出现爆炸声。请几个小朋友到电脑上操作。 ㈢运用图形拼物体 演示PPT课件,内容是用图形拼成四个图案范例:鱼、房子、汽车、小狗 1、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然后再点【演示过程】按钮,课件会自动演示拼图过程供幼儿观察欣赏。 2、依次展示房子、汽车、小狗方法同上。 3、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活动延伸: 1、展示作品,互相学习。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优点,维护幼儿的自尊心。 2、在美工角提供各种图形材料,刺激和鼓励幼儿随时拼图或自己制作拼图。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5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在简单和固定的平衡线上或者窄道中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稳且不摇晃。 2.幼儿能够在低矮的物体(桥墩、小桥)上面走上一定的距离。 二、活动准备 1.单元砖、平衡木、手印、脚印 2.体能棒、拉力圈、木勺托球、软梯、绣球、羊角球 3.狩猎筐、小推车、粘球、轮胎、荡桥、梯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先将单元砖和平衡木拼搭成小桥,幼儿借助狩猎筐和绣球、粘球、大龟背等,在小桥之上展开平衡锻炼,持物平衡走、拖物平衡走等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行走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稳且不摇晃。 (2)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安全。 2.教师将手印、脚印、体能棒、拉力圈以及软体轮胎和梯子以及荡桥等搭建成不同的路径,幼儿在这些路径上面展开平衡走的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在新走的过程中双脚不可以离开路径,不可以用手协助。 (2)在游戏过程中注意秩序和安全。 3.教师用体能棒、软梯等搭建一个比较窄小的路径,利用木勺托球和木球开展托球、干球等平衡游戏。 (1)窄道中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稳且不摇晃。 (2)手上拖球行走的幼儿要注意球不要脱离了路径,注意游戏的安全。 4.教师搭建直线或者曲线的路径,幼儿利用小推车和轮胎等开展一定路径推、拉、滚物体的平衡游戏。 (1)能力强的幼儿注意不要讲物体滚出路径,尽量走直线的路线。 (2)在游戏过程中注意秩序,排队进行,注意安全。 5.教师用软梯和拉力圈搭建一个直线或者曲线的曲折路径,幼儿在上面开展踩线走的平衡游戏。 6.教师设置一条路径,幼儿骑在羊角球上,开展平衡跳跃的游戏。 四、放松整理 1.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说儿歌做动作,放松全身。 抖抖我的小手,动动我的小脚。 扭扭我的脖子,转转我的脑袋。 2.教师组织幼儿将材料归放整理好,在收纳的时候注意安全。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6名称: 有趣的数字 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583469583496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数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五、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后的创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 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对孩子的发现、创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探索氛围。 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方便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安排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探索。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7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太阳、月亮和星星。 2.幼儿能够准确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3.引导幼儿感受一天时间的飞逝,知道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1.《清晨与夜晚》的PPT 2.幼儿用书 3.教师自制字卡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教学PPT,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的主题,观看PPT中图画内容,展开讨论。 (1)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画中的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它在做什么呢? (2)你们知道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图画中的小熊又在做什么? (4)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呢? 2.教师继续播放PPT,带领幼儿进入宝宝识字乐园环节,展开本次公开课的识字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文字,并利用图片认识字宝宝们。 (2)教师点击播放星星、太阳和月亮的图片,看看会出现什么有趣的东西? (3)教师讲解出现的汉字宝宝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3.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识字活动,点击PPT引导幼儿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宝宝。 (1)教师点击PPT,小朋友们请看,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2)你观察过天上的月亮吗?月亮会有什么变化? (3)请看看画面上的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4)你们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得快不快呢?你们是怎么度过一天时间的? 4.教师带领幼儿读汉字,幼儿跟读汉字宝宝。 5.教师讲解汉字宝宝的意思,帮助幼儿可理解和记忆汉字宝宝、 四、活动延伸 回家之后,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一起探索时间和时辰的含义。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及初步的合作意识,探索圈的不同玩法。 2、发展幼儿行进跳的技能。 活动准备: 1、圈人手一个 2、各种饮用品、食品等物的空盒子 录音机一架、开汽车音乐 活动重难点: 发展幼儿行进跳的技能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幼儿扮演小司机,手拿塑圈为方向盘,听音乐在场地四周自由地作边跑边开车;教师扮演警察,用红灯停,黄灯准备,绿灯开的口令为信号,控制幼儿的身体动作,使幼儿准备活动有一个动静交替的过程。 (其间幼儿手拿塑圈,跟着教师做圈操) 二、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师提示:“小司机已经学会了用圈作方向盘开汽车,圈还可以怎么玩?要动脑筋和别的朋友玩得不一样。” 2、幼儿想出多种玩圈的方法,并亲自尝试,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仔细观察,邀请幼儿上来展示各种玩圈的方法。互相启发交流。 4、难度练习,重点指导 (1)教师将合作得较好的组的玩法展示给同伴看。(双脚并拢或分开行进跳) (2)幼儿自由结伴,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将塑圈摆在地上搭成各种图案,然后进行跳圈活动。单脚或双脚连续跳,左右脚交替跳,左右脚开合跳等。教师重点指导: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 三、游戏:送货 师设计二条难度不等的小路,幼儿自由选择一条给兔妈妈超市送货,途中跳过圈圈小路,爬过小坡、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才能到超市,然后把物品送到他们自己的家。 四、放松一下后进草莓班休息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9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实物,并能按形状进行分类。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熟悉音游《找朋友》 2、布置“图形乐园”,投放图形挂卡及其相似实物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白纸、、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在《蓝精灵》的音乐中,带领幼儿到图形乐园寻找小熊宝宝赠送的礼物,激发幼儿探索图形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小熊宝宝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让我们到图形乐园里去找一找吧!” (“找礼物”游戏的开场白一出,令全体幼儿对即将参与的活动充满了好奇、期待与向往,这种轻松、积极的心理环境的营造是幼儿主动、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礼物,它是什么形状的。 并与同伴玩一玩、比一比自己的礼物,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数一数正方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等。 (幼儿在“图形乐园”中,自由地找到“礼物”后,都自发地翻来覆去地看,有的迫不急待地挂到脖子上向他人展示;有的激动地与同伴用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他们以欣喜尽情宣告:枯燥的图形特征的复习活动,已变成了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渗透、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分享快乐的有趣自主的行动,教师仅有的引导与鼓励的语言,更充分体现了幼儿以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3、音乐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寻找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相互手牵着手,比一比谁找的朋友最多 音乐停止后,幼儿立即找到与自己挂卡相同形状的房子里休息。“嘘,天黑了,请图形宝宝都安静地回家睡觉吧!” (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团结协作,进行探索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颇具亲和力的介入,更令幼儿热情倍增。) 4、出示各种与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相似的实物,引导幼儿把实物分别按图形分类送回相应的房子里,并让幼儿说说自己把什么形状的物品送到了什么房子里。 师:“小朋友们收到小熊宝宝的礼物高兴么?可是有些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正在伤心的哭呢,小朋友愿意帮帮忙、把他们送回家吗?” 幼:“愿意”。 (在分类游戏中,能力强的幼儿不仅将“相似实物”送回了相应的“家”里,甚至还主动热情地承担起了给能力差的幼儿“纠错”、帮助“一起送”的任务,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认知结构,在拟人化的游戏情境的支撑下,吸引了幼儿以积极、饱满的情绪,通过比较、分析、判断、讨论等推理活动获得新的感性经验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幼儿互助友爱、协作意识的培养。) 5、巩固活动: (1) 拼图: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实物模型。 (教师蕴含有关数学概念属性的.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东西,运用多种感官,巩固体验,加深认识,并满足了幼儿表现自我,获得自信的价值体验。) 活动反思: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0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体验发明创新的乐趣,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品质。 2、充分挖掘幼儿们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改良,在操作中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大胆表现自己的愿望。 3、有幼儿们的大胆想象,而且鼓励幼儿们大胆实践,敢于创新设计、制作。 4、用多种方式进行创新实践,设计未来的飞机。 二、活动准备 1、《未来的飞机》课件 2、电话机 3、操作所需材料(橡皮泥、纸盒、纸、积木、油画棒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引导语幼儿想象,美丽的天空中有谁在飞?飞机是模仿什么制造的? (1)教师出示飞机的图片或者模型,幼儿简单了解现在的飞机。 (2)教师讲解飞机飞行的原理,幼儿尝试模仿各种飞机飞。 (3)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飞机,你想不想模仿飞机飞行? (4)你喜欢模仿什么飞机就模仿什么飞机。 2、教师引导幼儿创新想象,大胆表现自己的愿望。 (1)你希望未来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来告诉他。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然后回答,充分发挥想象力。 3、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创新。 (1)科学家叔叔设计未来的飞机去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架未来的飞机呢? (2)你喜欢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就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好吗? (3)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 4、教师帮助幼儿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发明创新的的乐趣。 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未来的飞机,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用新的方法创作未来的飞机,让家人也体验一下创作的乐趣。 五、活动总结 能够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先是对幼儿经验的积累和铺垫,让幼儿了解“飞机”,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创新、设计“未来的飞机”,让幼儿利用前面的知识经验去创新。教师设计情境表演,激发幼儿的创新愿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力得到提高。 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参与活动,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进行操作,并及时对幼儿给予鼓励和正面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从而使他喜欢创新,乐于创新。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1活动名称: 有趣的跳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各种跳的方法,喜欢参与体育活动。 2.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做危险动作,有初步的健康知识。 3.积极勇敢地参与活动,有自信心。 4.锻炼幼儿腿部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长绳、短绳、积木、雪花块、平衡木、音乐磁带、黄牌、圈、沙包、口哨。 活动重难点: 会用科学的方法纵跳触物. 活动过程: 1.跳圈引入活动场地。 2.准备活动(韵律操) 3.请幼儿找出场地上有什么新东西出现。 4.幼儿利用材料探索各种有趣的跳。 5.在雪花块上蹲下,请幼儿展现各种跳。 6.和幼儿一起讨论纵跳触物科学的方法并练习。 7.和幼儿一起探讨怎样保护自己。 8.玩体育游戏:取海洋球. 延伸活动: 有趣的跳成为片区活动.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2活动目标: 1、能积极寻找并学习用不同材料制作拓印版画,并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感受拓印的乐趣和美感,喜欢参与制作拓印版画。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周围放置一些可供幼儿制作拓印版画的材料。 2、纸风筝一个,宣纸、油画棒、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2、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架风筝)现在老师要把这架风筝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瞧,一架风筝变出来了。你们猜猜老师是怎样变的吗?幼儿猜后教师将纸挪开,揭示谜底。丰富词:拓印。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你的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或漂亮的图案也能用拓印的方法变到你的纸上。 2、幼儿尝试、操作。 三、集体欣赏、交流、讨论拓印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评议,对画面清晰、整洁、造型和底。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具体的阐述,既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3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活动难点: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4活动日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感受其作品中线条与色块的特点。 2.借鉴格子画的特点,设计、装饰手帕。 3.体验像大师一样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颜色(红、黄、蓝、黑),大小、形状不一的即时贴若干。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3.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德里安作品,了解其特点 1.演示课件,认识蒙德里安。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绘画大师,他就是荷兰着名画家蒙德里安。他的画与众不同,让我们看一看他的画与别人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画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剩下的地方是什么?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就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它叫《红黄蓝的构成》。几个色块、几条线就组成了一幅格子画,又简单又漂亮! 3.欣赏蒙德里安的《伦敦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和前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画中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色块和一些线条,但却让我们联想到很多东西,真神奇! 二、了解蒙特里安画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1.播放课件。 使幼儿了解蒙德里安的作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用格子装饰的物件。 三、幼儿操作,感受装饰的乐趣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装饰一块手帕,让幼儿了解用格子与线条进行装饰的顺序。 2.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要求像大师那样运用线条和色块设计,创造性地装饰。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作品单独做,或两人合作做。 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随机点评。 四、幼儿作品分享交流,随音乐进行“作品表演秀”。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5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的过程中,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大胆画出乌龟。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重难点: 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大胆画出乌龟。 活动准备: 1、PPT; 2、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猜谜的形式引入 1、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说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仔细的来听:穿件硬壳袍,缩头又缩脑,水面四脚划,岸上慢慢跑,这是什么?师:原来是一只乌龟。 师:孩子们,你们看乌龟长的什么样子? 师:小乌龟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乌龟的龟壳上面有什么? 2、请几名小朋友到前面画一画龟壳上面的图案。 二、自由创作——有趣的乌龟幼儿创作,通过观察尝试绘画乌龟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海边上来画出小乌龟,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画纸,彩笔和油画棒,一会儿请小朋友们画小乌龟并且给小乌龟穿上漂亮的衣服,想一想小乌龟在海边还会遇到谁,把你想到的也画出来好吗? 三、欣赏交流:说说我的小乌龟师:画完的小朋友去给老师们讲一讲你的小乌龟遇到哪些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这个课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解决了幼儿的布局问题,还拉近了幼儿与乌龟的距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考虑乌龟的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6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篇17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盘、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4、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 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 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