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马说阅读答案 |
范文 | 马说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说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阅读答案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1)才美不外见 ___通 ___含义: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通 ____ 含义:_________ ____通_____含义: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 _____通 ___含义: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1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有时 (2)它,代千里马 (3)等同,一样 2.(1)见现显露(或表现) (2)材才才能食 饲喂 (3)邪耶吗,表疑问 3.(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4.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5.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马说阅读答案2记毗陵驿马 (清)刘可毅 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毗陵驿当孔道,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吾驿枢其中,蹄声、铎声、箠声,午交衢,昼夜不绝。驿置马,故无弗良也。江阴金逸亭部卒善畜马,过武进,货之驿者一。帖耳曳尾,足涂泥,寖下矣。而曰:是尝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者,固百战余也。而厩故所畜者,兰筋①竖面,雄健出马上。而马又不任施羁靮,蹄啮乘者使踣。而时或风厉霜肃,林木瑟瑟下,则又仰首鸣鸣嘶,足奋掷地,绝辔腾跃,飙忽若鹰隼,追勿得。而他马则驯伏枥下。方是时,善相马者等定他马,此下之。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而马亦益老。 江阴金逸亭者,从李勇毅百战蕲、黄、潜、太、舒、桐间。折西规德安随州,北解南阳围,复东下统防休宁。军畜名马,多能绝尘驰,战辄陷陈,奔突矛弹,望景不可见。若客言,马固甚凡也。 则又曰: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见马早:是惫至此耶?昔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而卒以自全。复卒以惫,毋宁其死于贼渊锋刃犹有令名焉,而顾郁郁久居此耶?马似闻言悲,卒去,不食死。厩卒剖马革,则腹胁隐旋作龙鳞文,惊,报相马者。至,大言曰: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埋马于驿之阴。 予闻之悲,而记其语,客亦去。 【注】①兰筋:马目上的筋名。古人认为马目上兰筋竖者,可行千里。 辕马说 (清)方苞 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枙,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 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毗陵驿当孔道 孔:大 B.善相马者等定他马 等定:定等次,评出优劣的级别。 C.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 与:和,跟 D.常自顿于辕中 顿:困顿 【答案】C. 与:遇到(这种困难)。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表现良马情态的一组是 ①帖耳曳尾,足涂泥 ②蹄啮乘者使踣 ③战辄陷陈,奔突矛弹 ④领局于枙,背承乎韅 ⑤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 ⑥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答案】A. ⑤⑥是写不能胜任驾辕的马的窘态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阴金逸亭部卒将一匹身经百战的战马卖给毗陵驿站,相马者因为它温顺,缺少桀骜不训的气质,就认为它是一匹普通的马。 B.部卒因为其他的事再到毗陵驿站的时候,见马已经老了,感慨说如果因为疲顿的样子死去,还不如壮烈战死有个美好的名声。 C.方苞认为辕马应艰辛负重,历尽艰险而不推辞,但判定马是否可以作辕马,需要让它驾辕才可以知道,力不胜者会窘态百出。 D.方苞对驾驭辕马者用车辕夹在马侧,用皮带套住马背,勒住马腹、马臀,用鞭子驱赶马登坡、从坎陷中挣脱出来的行为不满。 【答案】D.方苞只是描述辕马辛苦坚忍的情态,表现它的能力和精神,没有对驾辕者进行批评。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3分) (2)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3分) (3)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3分) 【答案】(1)而喂马的士卒因为它不是良马,更加增加其他马的草料,别的马更加强壮,更加善于奔跑。(第二个益、走、大意各1分。)(2)我本来说它是一匹良马,可是把它当劣马对待让它因此而死。(马之良、驽视、大意各1分)(3)它登山坡的时候,气尽力微,喘息不止,汗流浃背,之后才能把后退的轮子拉向前。(阤、引、大意各1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答案】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封德彝满面羞愧地离开。 【文言文参考译文】 记毗陵驿马 有一个擅长相马的客人对我说:毗陵驿站正处在大道上,如果碰到紧急文书快马传递,从云阳到锡山南北相距三百里,我们驿站是路途中的一个重要站点,就会听到马蹄声,铃铎声,马鞭声,交错奔走于大道上,昼夜不停。驿站里面备置的马匹,所以没有不是良马的。江阴的金逸亭手下有一个善养马的部卒,经过武进的时候,曾经出售给驿站一匹马。马耳朵耷拉着,尾巴垂拖着,脚上都是泥巴,愈发显出劣弱的样子。部卒却说:这匹马曾经陷于敌阵,沉没深渊,被刀剑所伤,本就是百战后存活下来的。而驿站马厩中以前蓄养的一些马,是千里马,雄健超出于一般马之上。这些马又不套马笼头和缰绳,常又踢又咬让骑马的人颠覆下来。有时候秋风劲起,寒霜凛冽,林中树叶瑟瑟飘零,这些马感知肃杀之气仰面嘶嘶鸣叫,脚有力地敲击地面,挣脱缰绳,飞腾飘忽的样子像天上的鹰隼,追赶也追不上。而别的马却温顺地卧在马槽边。在这种时候,擅长相马的人就会按等次评定其它马的等级,这匹马处于下等。而喂马的士卒因为它不是良马,更加增加其他马的草料,别的马更加强壮,更加善于奔跑,而这匹马也更加衰老。 江阴的金逸亭,跟从李勇毅转战于蕲、黄、潜、太、舒、桐之间,身经百战。转向西边谋划德安、随州,北边解除南阳的围困,又向东统领防卫休宁。部队里蓄养的名马,多能一骑绝尘地奔驰,作战就能冲锋陷阵,奔袭冲锋在枪林弹雨之中,连想望见它的身影都不可能。像客人所说的,这匹马真的显得很是普通了。 客人又说:马老了之后,部卒因为别的事第二次来到驿站,很快就去看那匹马:竟然疲顿到这个地步?当初陷于敌阵,沉没深渊,被刀剑所伤,可最终能够自我保全,假如因为疲顿而死,哪比得上死在敌人深渊锋刃之中尚且还有一个美好的名声啊,可难道要忧郁地长久呆在这个地方吗?那匹马听到这话好像很悲伤,部卒离开以后,不再饮食而死去。喂马的士兵剥开马皮,就看到它的腹肋地方隐隐有回旋的图样,显现出龙鳞的纹理,很吃惊,报告相马的人。相马的人来了以后,大声说:我本来说它是一匹良马,可是把它当劣马对待让它因此而死。后来,把马埋在驿站的北边。 我听完这个故事后非常悲痛,就记下他说的话,客人也离去了。 辕马说 我出行到塞外,乘坐一辆承载负重的马车,看到驾辕的马,对此有一些感触啊。 古代的车子,一根横杠要加上两根横木驾两匹马。如今是一匹马夹在两辕中间,颈部被拘限于轭下,背上掮着缰绳肚带,皮带勒住胸部,套住马的后部。它登山坡的时候,气尽力微,喘息不止,汗流浃背,之后才能把后退的轮子拉向前;它下坡的时候,后腿紧绷马蹄聚拢,之后才能抵住车辕贴地。用鞭打以催促其用力向上登坡,从坎陷中挣出来,因为遇到危难而跌倒,折断筋骨,没有可以回避的地方。而那些作前导和在旁边的马,不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它渴了就到溪边饮水,卸下辕驾到马槽边吃草,常常落在众马的后面。 唉,马的任务哪有比这更艰难的呢?然而它的品性和能力,不在车辕之下去试试却不可能分清。如果马的能力和驾辕不相称,那么即使善于御马的人也难以掌控它啊。劣弱的力量不能胜任,狡诈易怒的马容易惊惧生出变故,有时行走在平坦的路上因受惊从而弄翻车子。它们登高的时候像跛足的样子,下坡的时候力不能支,像要崩塌一样,遇到泥泞则回旋不进,陷入泥沼则不能起, 常常就困顿在车辕之中,别的马都受他牵制。 啊,驾驭马车的人要慎重啊。 马说阅读答案3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2)通“现”,显现(3)鞭打(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马说阅读答案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l。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评文: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1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5分) 答案: 10、C 11、B 12、B 13(1)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14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 1、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2、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3、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马说阅读答案5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策之不以其道(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1)有时 (2)等同,一样 (3)方法(4)怎么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称________。文学主张上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________;苏轼称他________。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可根据书中注释完成。 答案:《昌黎先生集杂说》 唐 文学 哲学韩愈 退之 韩昌黎 韩吏部 文以载道 文道合一 以道为主 “惟陈言之务去” “辞必己出” 杜诗韩笔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说”这个古文体。 答案:记叙 议论 一个道理 《爱莲说》 《师说》 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题考查关于韩愈的文学知识。 答案:《龙说》 《医说》 《崔山君传》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提示:C项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答案:C 2.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提示:B项,文中没有强调“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答案:B 3.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提示:第一,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头就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然后”,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后事续前事而起,没有前事就没有后事。第二,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接着的第二句从反面承接上文,转入论述。本来千里马是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是经常有的。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第三句的“奴隶人”并非奴隶,而是指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交到他们手中一般地对待。所以说先有马而后有伯乐。 参考答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 4.《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作者在首句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 参考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5.你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感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来说。 参考答案: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马说阅读答案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 】【 】A.一食或尽栗一石;食不饱B.食之不能尽其材;吾欲辱之(《晏子使楚》)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策之不以其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E.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小题2】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千里马”被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分) 【小题3】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的作用,韩愈用伯乐、千里马比喻什么?你对二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B(每对一个得2分) 【小题1】(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分)着力写出了“食马者”平庸、浅薄和愚妄。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其真不知马也”。(1分) 【小题1】文段的“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1分)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毛遂自荐,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知人善任,正确认识、选拔和使用人才。(1分) 解析【小题1】A项中“食”都是“吃”的意思。B项中“之”都是“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方面,根据“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分析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来体会用意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伯乐以及千里马的比喻义,然后针对两者关系来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7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共18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 C、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食之不能尽其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甲]文中所写的“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3分) 阅读答案: 9、D【解析】文章中没有连续、频繁的变换韵脚,只在每小节转换韵脚。 10、B【解析】A第一个为“成为”,第二个为“雕刻(成)”B都是“颜色”的意思C第一个为“因此,所以”,第二个为“旧的,学过的(知识)”D第一个同“饲”,喂;第二个为名词“食物” 11、(1)海水运动 (2)盘旋飞翔 (3)有时 (4)怎么 12、(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13、“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14、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马说阅读答案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见通现,显露。 (2)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3)邪通耶,吗。 2.(1)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 (2)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3)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意对即可) 3.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马说阅读答案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策之不以其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韩愈 唐 2.B 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4.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马说阅读答案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2.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翻译。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①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重点词为“策”“临”) ②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意对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11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是马也() (2)才美不外见() (3)执策而临之() (4)策之不以其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马说阅读答案12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2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0xx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2.C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6.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 马说阅读答案13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3.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马说阅读答案14[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⑴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⑵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⑶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⑷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见,通“现”,表现。⑵临,面对。⑶子,你。⑷顾,回头看。(4分,每小题1分) 小题1: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 ⑵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2分) 小题1:(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1:(4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紧扣文本内容,联系“伯乐”、“马”的人才观,说出名人做广告的效应的利弊,分析有理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1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代的。(2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 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唐韩愈(2分) 【小题1】B(2分)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答: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答: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学常识,平时应多积累,那么回答此题会很容易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B、策之不以其道(道:正确的方法)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选文的第二段,再谈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即可。 【小题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