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教案 |
范文 |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案 篇1总课时数:6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5)师生总结梳理 4、动手练习: 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6、收拾与整理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同学们打下下一课的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而设置的,在学习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冷暖色彩游戏中激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的过程,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本课中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小学美术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学生点及难点: 1、构思构图 2、色彩和谐,主题鲜明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VCD 教学过程: 一、分析地球现状 1、谈话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只有和谐相处,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2、欣赏VCD,分析地球现状 现状:森林面积缩小, 全球气候变暖, 物种迅速减少, 空气严重污染。 3、提问: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你希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吗? 二、欣赏范画 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的。 如何构思,如何表现的? 三、学生创作 为学生素材,启发这生思维: 你打算如何做?又如何表现?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 构图要饱满,色彩要和谐。 四、作业 1、作业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 小学美术教案 篇3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 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 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①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 小学美术教案 篇4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2、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教学思路: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传统观念文化。 小学美术教案 篇5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做笔筒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做笔筒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 分析研究。(图片和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 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 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 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省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