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评课发言稿 |
范文 | 评课发言稿(通用31篇) 在当下社会,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发言稿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评课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课发言稿 篇1在前面听了朱兰玲老师的《9加几》,陈移玲主任的《9的乘法口诀》以及钟海英主任的《合理搭配》三节课,我要感谢这三位老师,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公开教学课,让所有的数学老师特别是新教师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得我们数学组在课堂教学上有了更高的提升。这3位数学教师,应该说是各自己的教学特长和特色,听了这3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3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9的乘法口诀》一课中,教师先复习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导学生编出9的乘法口诀,在熟记9的乘法口诀时,并不是以一贯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先是要学生去发现隐藏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在创新性地使用手指记忆法教学生熟记口诀。使学生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9加几》及《9的乘法口诀》中,教师都从学生感兴趣的 西游记作为入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合理搭配》一课中,教师以创设老师过生日这一情境,请学生帮老师搭配衣服开课,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都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三、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创新过程 在《9加几》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摆小棒;在《合理搭配》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摆学具,并提示学生怎样搭配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在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思考、动手、实践及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教师的训练到位,练习有针对性。 这三节课都紧紧地扣住教学重点设计练习题,练习形式多样,通过练习最大化的巩固所学知识。 五 、常规教学稳抓不放。 这三节课是低中年级的课堂,从课堂中来看常规教学这项工作都做的非常的扎实,都能以较强的亲和力,丰富的语言和表情,来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得低年级的课堂都能做到活而不乱。 总之,这3节课,都上的非常成功,让公开教学活动目的真正发挥了实效。 评课发言稿 篇2各位语文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衷心感谢仙踪中学各位领导和语文组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我还要感谢县教研室的张先富主任,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推动;感谢各位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刚才大家的发言十分精彩,以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是计主任和赵书记的发言,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让本工作室在座的各位成员受益匪浅,我对大家深表感谢。 今天既是学术活动,大家本应畅所欲言,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无法满足各位同仁的愿望。对此,我深表歉疚。下面,我先就两位老师的课作一简要分析。我觉得今天下午两位年青教师让我觉得眼睛一亮,我们认为仙踪中学语文组是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充满活力的教研组。两位老师阳光活泼,语言简洁流畅,课堂的节奏控制得十分得体,面对那么多专家和领导,整节课表现出十分娴熟的驾驭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先说一下王玮老师,总体觉得她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十分准确的,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古体诗歌,属必修内容。在设计的时候,教师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正音正字的过程也是一项不少的。听录音诵读并且指出读错字音,培养了学生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三个方面:即自然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把诗歌的目标定位在美的体验,符合课标要求。因为《蜀道难》这首诗从主题来说,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非常麻烦的争论对象,到目前为止,至少四种说法。即便如王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是送友人入蜀,也还是个谜。此说依据为原文:“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仅凭这两句就肯定是一首送别诗,未免武断。关于此诗,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 (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趄趑,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对李白此诗在古题之外翻出新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孙绍振先生说:“《蜀道难》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其难能可贵,就在于突破了乐府古题的单纯空间的夸张性铺排,呈现出多给复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时间上,纵观历史,驱遣神话传说;在空间上,横绝云岭,驱策回川;在意象上,天马行空,色彩班斓,纠结着怪与奇,交织着惊与叹,赞与颂。”①在艺术上的突破是两位学者的共识。因此,王老师选择的抓手无疑是正确的。第二理由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一下子读懂这首诗是一种奢望。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诵读,引领着孩子们踮起脚,让大师们俯下身子来对话,通过诵读建立起一个纽带,让孩子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哪怕是一点点的体验,我都觉得是成功的。可惜,这节课没有将诵读进行到底。 王玉辉老师是一个有六年工作经历的老师,但是看上去他应该比较成熟了。他有着语文教师应该有的学养和追求;他有着年轻教师的那种满满的自信;他还有着一般语文教师所没有的个性。对于他的课如果作一般意义上课来观察的话,我非常赞同赵书记的话:该强的地方没有让它强起来,该弱的地方没有让它弱下去。这是一则《孟子》寓言,对于寓言来说最为重要的当然是作者的寓意了。因为这里头不仅是文本的核心,多数还包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至于对本文中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刻画的生动性,这是前人已经认可的东西,当然是孟子文的亮点,但是,却不应该成为本文主要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再细看一下,玉辉老师选择的课文是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文本《先秦诸子选读》,那么,对于目标的确定则应作另外的考虑。 我们的新课标中对必修和选修的培养目标方面都有比较明确论述。必修部分侧重于工具性,即语言基础的培养,兼顾人文性;选修方面则应侧重于人文性,即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层面的探究。因此,本文作为选修课,则不应也不必上得如此细致,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大可以进行整合,要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我觉得本文可以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设置富有探究意义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回归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上面来。儒家构建的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价值观为何在今天受到如此重视,从孟子时代来看,对于人的追求与价值的评判就已经达到如此高度。如果这样来处理教材,就等于把教材用活了,而不至于死在教材之中。不管怎么说,玉辉老师对于先秦诸子思想观点的深入了解,那种随意驱遣,滔滔不绝的演讲(谓之玉辉大讲堂)的霸气,实在值得我学习且佩服。 下面想简单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听评课。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两本书:一本是《课堂观察》一本是《课堂观察II》都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先生主编的。这本书并非是纯理论性质的,它更加重要的是崔先生与他的研究生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高级中学的全体老师八年实践的结晶,凝聚着一个满怀话语霸权的大学教授对于中学课堂教学的深切关怀,当我读着那些老师的观察范例,听着那一个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的时候,常常为之动容。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让听评课走向专业化。根据我的个人体会,我认为,当前多们中学的老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使我们的听评课变得有些学术的味道来的。 一、从关注课文(文本)教材到关注课程 1.要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教材,比如,今天我们听王玉辉老师的这节课,我们除了关注文本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是一篇选修的文本,我们在处理的时候,要更多的去关注选修课的特点,这就是关注到了课程。 2.就语文课而言,我们应该去思考:除了课堂,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语文是母语,我们老师们的教学能让我们学生感受到了什么了呢?一种日渐强大起来的霸气?还是一种油然而起的自豪?“汉字听写大会”只是央视的一档普通的节目,为何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度?还有是生活影响了语文,还是语文影响了生活? 3.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我们应当做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者。这些事情现在有人在做,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在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有的老师在研究“流行文化”的问题,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二、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1.我们在评课的时候有多少真正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你统计这堂课有多少学生在活动吗?你统计过老师叫起的或者是自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是多少吗?你注意到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影响了学生,还是学生影响了教师? 2.你注意到教师课堂的行进路线了吗?你注意过教师关注的学生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3.你对课堂评价的时候关注过学生在课堂外的活动吗? 三、从关注外在的形式到关注内在的核心 1.多媒体的运用是否真的辅助了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教师是否真正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了学生?还是围起桌子,调转凳子,做做样子? 3.是不是越热闹的课堂就越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四、从关注预设到关注达成,到关注生成 1.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为什么拼命把学生往自己设定的答案上引? 2.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航线,或者造成“失联”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从关注信息(知识)的释放到关注信息(知识)的接受。 我们的老师可能仅仅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即与他设定的答案是否一致相符,但是,我多少人会更加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错误信息,并且能够智慧地运用错误信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呢? 六、要改变目前教师的这种状况,我呼吁我们的一线们更加紧密地结成教研共同体,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协作的精神,实现共赢的目标。 七、最后,我想提议让阅读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的习惯。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能来到美丽的大关中心小学上课,我倍感荣幸!首先,感谢大家在各方面给予我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我简要陈述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 《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三十四年前的一天晚上,詹姆斯和父亲去钓鱼。他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把鲈鱼放回湖里。后来,詹姆斯从钓鱼这件事中中获得了启示。全文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文思清晰,语言简炼,细节描写生动细腻。 根据文本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有:学习本文生字词;与文后“金钥匙”结合,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用心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詹姆斯的情绪变化。第二课时主要围绕“启示”一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小时候钓鱼这件事对詹姆斯以及他的后代深远的影响,理解作者为父亲、为自己骄傲的原因。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为了创设高效课堂,课前,我委托四(1)班伍老师发了一个预习单,布置了相应的自学任务: 朗读: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积累: 认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查资料: 了解鲈鱼的禁渔期以及开放日 理解: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 质疑: 写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努力建构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分为六大板块: 一、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二、检查预习,初知文意。 三、再读课文,走进不舍。 四、追溯原因,理解不舍。 五、遵守规则,体会父爱。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还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 为此,在教学中,我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紧扣詹姆斯心理变化这一线索,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并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朗读、表达、想象中去体会、感受人物情感,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受到情感熏陶,促成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为下节课深入感悟“启示”打好基础,也使得三维目标达到有机的融合。 想法很美好,但是否达到了预期?在这,还恳请在座的各位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今后能更好地改进教学。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4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在这里非常的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在今天早上能来听我的课,在里我向大家很衷心地说声谢谢!说句非常实在也不怕大家见笑的话,十三年了,用多媒体上课的我只有上过三节,应该算是媒体盲吧! 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根据本人的总结,在没有意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了是一节失败的课,我上的是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在整个过程中就本组的大自然的启示这课文中进行汇报,本人把它界定为汇报课,在备课过程中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导入,导入这部分主要是以回顾前面所教过的课,巩固学生的掌握能力和消化能力,让学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启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息息相关,怎样去悟大自然之道的“道”。在上课过程中就以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和一系列的图片让同学们悟启示悟其悟道,知道了飞机装上雷达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第二部分出示范文,出示范文是通过观察图片得出的启示,让学生去发现和老师的点评,由发现到了解到掌握。第三部分就是让学生尝试完成口头习作,教师指导。 那么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本人基本完成了课堂所设计的内容,但是在这里本人也知道毕竟对这个多媒体的知识的缺乏,所以在课件上弄得不好导致出现了一点点小小的失误,另外就是在界定这堂课时出有些懊恼,造成了在备课上面不够充分,就像导入我没有点明这堂课的课题是什么?就直接进入了……还有就是在上课过程中觉得有点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氛围,另外就是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时不够到点到位,解析得不够清楚,没有中心没有重点,课堂安排不当,时间显得比较紧,课上得比较赶,应该算是流水线型课堂吧! 有句话说得很对教师不能只固定自己只是一桶水,而是要像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会更加的虚心,更加的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教学态度面对学生,用最好的能力去传授给学生,用最好的知识感动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和语文组的全体老师以及听了今天课的老师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潘少梅老师、教研组长邱静双老师在本人备课过程中的指导。同时,本人非常的虚心恳请和聆听同事对这堂课的点评和指教!发言完毕! 评课发言稿 篇5今天,按教研组要求观看了**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其中一节课堂时录,让我感受破深,给我一些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 方睿老师以往承担低段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老师们一致地认可和欣赏。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美观新颖的教具都成为她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而这次听方睿老师的课,同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里,我感觉方睿老师随着她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变换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增添了些许成熟优雅,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比如,课前的歌曲由儿歌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video欣赏; 教学设计中少了机械操作的游戏,更多地引导学生连贯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 二、简单的形式,丰富的内容。 该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以清晰实在的印象。这堂课教学步骤并不多:歌曲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论, What can you see? 接着引出学生不能说的新授单词,再着说说what do you like? Why?然后再引入课文。但是,老师却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地听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老师的声音;更多地听到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声音,而不是机械齐读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学生有着丰富的词汇量。这与方睿老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她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三、夯实基础知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 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是方睿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而这堂课,方睿老师一个课件一张嘴,同样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个听课如天书的学生,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我随手翻看了两、三个学生的课本,每课都记着老师补充的同类词汇,每课都有学生回家朗读背诵的家长签字。因为有着每天一步一个阶梯的艰辛,才能享受明天登上峰顶欣赏美景的喜悦。 评课发言稿 篇6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张知锋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朱淑艳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丁玉萧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丁玉萧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张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张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艳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丁玉萧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7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代表听课教师在这里发言,我很荣幸,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大家的支持。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有心人”,“留心”人,换成现代的文字内涵,就是认真。所以,根据这些年自己的一些教学及听课经验,总结了自己在听评课活动中的一点感悟和心得,现在给大家汇报如下。 一、认真听 作为听课教师,做好听课活动的根本就是“听”,但仅是泛泛的听还远远不够,还要认真听。只有认真听了,才能在听课过程中做到对信息接收的最全面和最大化,能听出重点,能悟出真经,这能为听评课活动的下面环节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认真记 “记”这里指的是,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因为认真记是认真听的必要补充。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赖笔头”,翔实做好听课记录,能为我们课后乃至为以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教研实践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最直接和第一手的教研材料。 三、认真评 评课是听评课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对授课教师的课评,集思广益,既能总结出授课教师的讲课优点,找出亮点,还能看到授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又可以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与突破。 四、认真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只有经过认真反思,教师的xx教学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的教学水准才能上升,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实际教学也可以感受到,课后反思确实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的发言完毕,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8陈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文本的处理,以人格化的语言呈现在师生面前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着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陈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陈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陈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评课发言稿 篇9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莹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观察学生的,对学生的观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个切入点: 1.参与程度 2.学生的地位。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情绪是否被学生的情绪所感染,教师教学方式、技巧等的是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的反应的变化而变化。 3.学生情感。学生情感表现在回答问题和同学间的相处情况等方面。 4.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程度。观察学生课堂上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和所提问题是否具有价值性,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5.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主要涉及这些方面:举手的次数,学习速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转注程度。 6.水平差异。 7.文化差异。教师应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 对学生不专注行为的观察: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不专注的行为 1、打瞌睡 2、说废话 3、干扰别人 4、不参与 5、等待 6、个人需求 有了这几个方面我在观察的时候做到了学生学习和听课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当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读写小红马的话时,由于老师给的时间不充足,积极参与者只有5人,茫茫然着有5人,其余的人都看着老师的表情,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老师让同学们进行同桌交流的时候,大部分进行认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说闲话,说笑话,其中有四人不参与,在玩耍。当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为小骆驼的脚掌,所以,积极举手者3人,其余的学生也不知道是会还是不会。最后老师让学生讲本课的故事的时候,积极参与者只有3人,不参与者35人,玩的有15人。总之,从这节课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不容乐观,还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有序的组织课堂教学。 评课发言稿 篇10今天上午听了顾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有这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准备充分。从精美的挂图和头饰中,不难看出顾老师为这节公开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板书工整。这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多,但并没有因为板书内容多,而字迹潦草。工整的板书与课文的挂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结构完整。作为一节阅读课,这节课既有上节课字词教学内容上的回顾,又有故事内涵上的挖掘;既有课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课本剧的表演;既有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又有师生思维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两种动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学生。 顾老师以其扎实地教学基本功,敬业的工作态度,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仍要努力改进。 一、第一次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把该问题解决了,但确切地说是老师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认真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权利,放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是我,我会按“读——思——说——评”的环节,组织教学。 二、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思考的价值。它是帮助教师把一篇完整的生动的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如果我是教者我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统率这节课的教学: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你想对这只狐狸和乌鸦分别说什么?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做至少避免了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错误倾向。 三、对文本的表演,应建立在熟读理解、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否则,这样的表演,就会显得很仓促、很呆板。不但会让表演者显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难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另外,我觉得语文姓语,不姓演,没有特别的需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谓课本剧的表演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文本中受到震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四、要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识。要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乌鸦肉被骗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它会吸取什么教训?努力实现“课虽终,但意无穷”的效果,让“读、想象、体验、表达”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评课发言稿 篇11今天有幸参加了“海门市幼儿兴趣课堂名师工作室”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的工作者,每次参加观摩研讨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获颇丰。 在上午的活动中,有个环节就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很欣赏东洲幼儿园黄瑾主任的说课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话筒脱口开讲:讲大班孩子绘本阅读的目标,目前孩子的已有阅读水平;讲读到绘本《月亮先生》时触发的教学知识点;讲如何捕捉绘本的重点;讲怎样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透过黄主任看似信手拈来的话题,真切感受到黄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有多充足,包括对孩子、对绘本、对大班年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虽然活动中有关月相图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度,但活动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次活动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师的科学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四个人合作一张记录单。在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该我记啦,我听到旁边的听课老师说,对啊,应该每个孩子一张记录单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结合后面的活动环节我们发现:这才是丁老师设计的巧妙,正是让四个孩子合作记录一张记录单,才有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自己思考自己记录,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 再比如通过王祖霞园长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藤蔓之美》,可以看出通源幼儿园的特色,王园长的美术功底和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本次活动学习到了有关装饰画的许多知识,收获了操作性极强的美术教学方面的技能。有个小疑惑:活动的课题是藤蔓之美,在后面的环节中,特别是后来的请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装饰,如果特别地强调用藤蔓状的线条,不知是否更贴合课题? 感谢“海门市幼儿兴趣课堂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评课发言稿 篇12我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性很高! 第三, 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总之,通过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管理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评课发言稿 篇13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我们本着虔诚的学习态度到此听课。听了上午的三节课,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执教老师对数学的精益求精与不断思考,更感受到庵东中心小学浓郁的教研氛围和孜孜以求的教研精神。老师们针对问题侃侃而谈,针尖对麦芒的对话依稀可见。向大家学习之,同时也谈谈本人对本次活动的切身感受。 首先,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区域活动。上面,老师们课上得好;下面,老师们课评得好。我想,这都是为了让大伙儿对数学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从沈教研员的指导中我们学习到许多,从一线上课教师中我们学习到更多。上课教师紧紧围绕着本次的研究主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展开教学,有的教师特别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形成”,多让学生述说与感悟;有的教师特别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强调解题的步骤;有的教师特别关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以玩带学,学以致用。 其二、我对沈鑫莹老师执教《两步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考,经过多方素材的取证(苏教版、人教版相结合),实践之,改进之(听说试教过几次),铸就成了一堂如此精典之课,着实让我们学到了许多。 (1)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如引出乒乓球的问题中,面对纷繁多样的“信息”怎么办?引领教师给了我们很好的明示: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哪两个条件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哪两个条件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思考后,又让学生通过众多形式(通过师生对话、同桌互说、四人小组说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说)让孩子们述说算理,让孩子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关注教学的细节。细节处方显大智。老师巧妙地用“先算”两字就抓住了中间问题(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实在妙哉;每每学生列出正确算式之余,老师不急于求成,可是让他述说思考过程;当学生回答出现小括号时,老师又追问:“小括号能不能去掉?” (3)合理地“避免”。从会后的交流中,我们不难看出庵东镇小的教师正在探究的“解决问题课题”,认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解决策略就不需要在全班面前涉及,如若学生能讲出个所以然也罢。面对这种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我们表示接受。是呀,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式看看行,想想可以,可就是说不清所以然,连老师们都糊涂的事,小学生更说不清。如: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6盆花,(图中隐含共有4层),一共有多少盆花?方法一:先算一共有几个教室,即4×5×6=120(盆)方法二:先算每层有几盆花,即5×6×4=120(盆);此时学生自然根据乘法交换的规律列式:4×6×5=120(盆)。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还没想好。其实呀,给他再多的时间他还是想不出来的。就此种方法,如果我们只以默认的方式认同是不是有点肤浅了?我倒认为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真正践行“算法多样化”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接触“假设思考”的好时机。我们不妨帮助学生这样理解:“先假设每层只有1个教室,那么每层就有4×6(盆);可事实是每层有5个教室那就再乘5解决。”当然,此方法建议有直观图示比较好。如教学“三个方阵共多少人”中将三个方阵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或在求“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中将乒乓球从盒子里拿出来重排后再计算。我十分相信,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与掌握的。 其三、我对张金忠老师执教《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张老师的课是我一直以来十分佩服的。教学思路之流畅,教学环节之紧密,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对数学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善于对教学进行重组与整理。例如他今天所设置的一连串任务情境恰如其分地验证了他的这种教学风格。大家都知道,设置一组好的任务情境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天讲春游谓恰到好处);设置一组优秀的任务情境可以很好的达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设置不能层次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历练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今天张老师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 (1)教师角色的恰当拿捏。《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今天的张老师从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路和引导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发挥;从老师与某个学生的点对点对话到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间的多方位对话;从教师的板演到学生上台板演。细心的听者会发现,学生的活动要远大于老师的主导,这不正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每每出现一个任务时,张老师总是先让孩子们独立思考。是呀,独立思考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只是平常的工作中我们很少顾及。而张老师愿意花时间,等待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当学生需要想一想,再组织一下语言时,张老师还是选择了倾听,他相信孩子自己能解决)。 (3)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让每一学生掌握每一种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那么当教学过程中学生没能出现教学预设时怎么办?从张老师的行动可以表明:毫不含糊,教师讲。例如:在解决“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一共击破了18个气球,平均每人击破多少个气球”这道题时,学生只出现两种方法:其一、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即3×3=9(人)18÷9=2(个);其二18÷(3×3)=2(个)两种思路显然权属一种,于是教师出示:18÷3=6(个)6÷3=2(个),聪慧的学生一点拨便知是“先求一排同学击破了6个”。 (4)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数学思考强度也越来越大。第一层次为“解决划船、游乐场”,要求学生先想一想、不明白的四人小组交流,再列式;第二层次为“解决射击场”,要求学生可以独立想一想,再列式;第三层次为“解决智慧宫”,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同时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或“不足资源”,让其板演,“因错出彩”。我们体验到张老师十分注重对课的坡度设计,同时善于抓住教学有利资源,特别是错误资源,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错?错在哪儿?怎么修正。” 热闹的交流暂时结束了,但思考并未此打住。沈教研员的话言还在脑海回荡,让大家好好咀嚼:“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重在解题思路的培养”、“应培养低年级学生讲出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形式始终是为目标服务的”…… 评课发言稿 篇14老师们: 下午好!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我校几位老师的展评课,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主要针对姚敏老师和刘君碧老师的习作教学,谈谈我的收获。 习作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面对作题仍然无言以对、空话假话连篇,而这次两个老师的习作训练内容,更有利于老师去引导学生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不再惧怕作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本节习作指导课上他们把这一要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习惯,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的能力,以及由感到说,由说到写的正确表达的方法。 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在《小学作文教学应有的突破》一文中提出“作文是一个人在表述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子,以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以线性文字编码显现其结果的过程”。这其实点明了作文的实质,“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而现在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我觉得这两节节习作课的重点还是要让学生打开话匣子,说出真话,然后,顺水推舟,由说到写。写作文的难点放在了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怎样抓住事情中的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来写具体”。另外,让每一个学生从别人的评价中完成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那些写得好,那些还不足,可以怎么修改,这也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 说到这节作文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俗话“落在猫脚爪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和蔼的创作气氛,让学生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变“要学生写”为“学生要写”,把学生引入“成长”、“有趣”的境界,文思如泉,妙笔生花。这样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出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引导学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让他们自由的去表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谈话法,谈论“成长”,”回忆童年“这样一个话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关键是唤起学生的童心,”学生可以在这节课上愉快地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把真实的心境说出来,写出来,与别人交流,这是讨论法。另外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从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培养了能力。这是评价法。在这节课上,如果要把教学方法归纳出来,大概有谈话法、疏导法、讨论交流法,评价法。 这两节课的设计上从习作本质的特点出发,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上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内容的四结合。让我们非常明了的感受到从激趣——审题——选材——说作文——评作文——写作文——改作文这一教学流程的清楚和流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倾吐真言。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评课发言稿 篇15今天,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研组长论坛。本次论坛在首南一小举行,是对上一阶段教研组实绩考核的延续。由于今年才接手语文教研组工作,而论坛的内容又是09、10学年的教研组开展情况和成绩汇报。所以昨天下班从学校搬来了厚厚一大叠资料、档案,准备论坛发言稿,制作ppt幻灯片,一直弄到凌晨1点才睡觉。 我们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现将近两年我们教研组开展的工作分四大块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 我们教研组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2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教师一起学习薛法根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又认真学习了沈大安的《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第二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跟年轻朋友聊“听课”》,研究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组织研究了由鲍丹丹老师执教的、薛法根老师点评的课堂实录《我为你骄傲》。 2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并且针对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学习20**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学期集中学习了薛法根《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教?》,并且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记录,相信这样不断地学习肯定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 2、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主要是听课、评课、讲座等。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外进行学习和听课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领雁工程”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四位老师分别在海曙小学和华泰小学脱产培训6周时间。在这6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名校听课、上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感受名校浓浓的教研气息。相信通过学习,定能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二、重视校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集体学习,深入了解教材。 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体性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给与其他的老师以思考。我们教研组的理念是一人优秀只能代表个体,整体上去了,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开展教研教改公开课。 1、20**学年我们教研组共进行了八次这样的活动。 (1)第一学期除了学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教学进行了重点的研讨和学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集体修改----再次实践”。我们有幸请来了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给我们的老师进行上课、听课指导。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吴乐燕老师上了公开课:《伯牙绝弦》,这也是我们这学期所要研讨的重点课文。课后,郑小强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对如何理解教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分析。 (2)第二学期我们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员方老师和赵老师来校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让两位教研员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以此对症下药,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剂良方,两位老师柳静君老师和吴乐燕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荷叶圆圆》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再次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一起探讨了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学年我们进行了8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第一学期10月份与海曙小学的联谊活动,海曙小学的姚桂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长城》,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学校的吴乐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11月份与华泰小学的联谊活动,华泰小学的徐福丹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朗读指导和写法的渗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们学校柳静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颐和园》,受到了同来听课的华泰小学老师的肯定。 (3)第二学期4月进行了三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第一次是柳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数星星的孩子》。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两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上公开汇报课。一位是到海曙小学学习的朱小妹老师,她上了《画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华泰小学学习的陈海峰老师,她上了《触摸春天》。从她们的课堂展示中,我们感受到了名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也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学习,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与海曙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联谊活动。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师的一致好评;海小的李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个儿子》。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们的潜力是也是无穷的,只要你关于开发。 (4)5月份与华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华泰小学的钟媛媛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徐燕萍老师共同上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华泰小学的理念差距。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5)6月份,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参加了镇教辅室组织的“新生代”教师选拔活动。虽然最后只进了复赛而没有得到参加区里的比赛的机会,但我们从这次准备中看到了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差距。 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十几次集体备课,在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制作了PPT,并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结合课件的形式一起出现,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可以说,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我们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活动了,因为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三、积极开展好语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学年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竞赛,让孩子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月荐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为学校校报《小星星报》和校刊《紫云英》提供了充足的习作数量。低年级讲故事比赛、拼音过关比赛,中高年级古诗词竞赛、现场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写作,并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孙惠妹、姜锦锦同学分别获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全国级二等奖和优秀奖,两位指导老师朱维洁老师和吴乐燕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小妹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赛中获得鼓励奖。相信这样的竞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参加区里的比赛。 在这两学年里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工作做得比较好。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我们教研组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但是鼓励是鼓励,但老师们的兴趣总鼓动不起来,也许是自觉能力不够,也许是对教育科研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近两年来,少有论文、课题、学科竞赛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全校好像只有陈波老师一人有兴趣去写写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上,这方面也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最薄弱的一点。 通过倾听各个学校的教研组简介,我真的是羡慕忌妒。但绝对没有恨,只有心中感慨万千。但我想差距不是问题,地域不是距离,虽然茅山小学地处鄞州区的边缘地区,但我相信,我们没有一位语文老师愿意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语文教研组被“边缘化”的。争取进步将会成为我们工作上的目标,前进中的动力。我们茅山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区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路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踏实!谢谢! 评课发言稿 篇16一、准备充分 有一个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利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较远影响。几位老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食物教具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生字卡片的准备一面有图一面是生词,有利于检测生词的掌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二、教师专业素养较高 教师的语音素养较好,几个老师有着良好的语音面貌。纯正的发音会影响学生。因为学生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模仿英语老师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很难较正,这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促进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几个老师倒做得较好,如刘琦老师。教师的形象与人格素质较高。形象素质并不是说教师要“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落落大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学生的心目中起模范和表率作用。而教师的教态自如和给学生的亲和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梁玲老师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语结合手势创设情境。 三、书写规范 好的板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的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这方面官志梅老师做得较好,书写也漂亮。而且课堂结构也比较合理。 四、创设了情境: 教学中几位老师都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ㄐ纬梢欢ǖ淖酆嫌镅栽擞媚芰Γ如梁玲老师在教单词是自己利用老师语言优势,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刘琦老师教学单词时也让学生表演老创设相关的情景,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五、目标达成度较高 几位老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法的训练,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 五、建议 1、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的每个环节用时合理,使整节课和谐发展,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等现象。 2、把课堂换给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真成为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主动的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把握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寻找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中间地带。 3、加强学生句型的操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正真使语言应用和中考相结合,寻找语言教学和中考的中间地带,培养说英语的同时,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评课发言稿 篇17李老师执教的《花钟》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主要教学了第一自然段。在教学中,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当然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老师又出示了3种花,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老师还没做到很好引导,学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激励性,以致教师的评价评而不导,评而不实,评而不治,评而不全。 因为是刚从二年级过渡三年级,所以在字词方面还应加强识记,另外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观察想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的老师也不用解释那么多了。 比如,在请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观察一大片万寿菊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些万寿菊开得怎么样?再请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评课发言稿 篇18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方老师在昨天的分组总结中交给我这个光荣任务,我很有些惴惴不安,生怕不能传达本小组所有老师的意见。三天以来,我们认真观摩了16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仔细阅读了16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到了许多亮点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思考,我们也是边听边在教案边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时间仓促,有许多东西还没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来谈谈我们语文组老师听课后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如果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们依据这五条标准认真评阅了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我们所有参赛教师真不愧是层层选拔闯进决赛的优秀选手,大家的功底扎实,在教学设计这方面做得都很扎实、很优秀。其中有几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当,有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东西。如:谢秀丽老师、储红娟、熊中玉老师的设计重点突出,流程简明;谢京梅老师、梁敏老师的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有方法、有措施、有设计意图;何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这一课时,找准目标,确定起点。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以备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1、教学设计过于精细,过程繁杂。教学设计它仅仅只是一种预设,它有别于我们的课堂实录。我们设计师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思路、流程。老师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不一一写进我们的设计中。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改变线形的单一结构,变为块状的复合结构。 2、课时划分不清,有些老师的设计确立的目标是整篇课文的目标,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就本课时定准目标。 课堂教学 16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语文教学正在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朴实,训练越来越扎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次的竞赛课上有很多老师选同一课文,也有老师选富有挑战性的课文,真可谓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1、讲课教师敢于碰难,选材富有挑战性。这次比赛一共16节课,只上到了6篇课文,有很多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老师们能紧紧把握重点,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来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智慧和勇气。谢秀丽老师让学生自己主持小组讨论,大胆尝试生本教育,让学生自己主持讨论活动,教师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出现在课堂。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得不够熟练,但敢于大胆尝试。熊中玉老师敢于选择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选段,大家都知道这个教材,古典名著的理解,首先朗读和语言理解这两关就难过,但我们的讲课老师能够化难为易,紧紧抓住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为重要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被我们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智慧所折服。 2、文本解读比较深入,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上呈现有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教学有四位教师同上这一课,大家都注重挖掘了描写“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重点语段,以这一重点语段位抓手来理解文本,展开想象,调动并运用已有词语积累,展开语言训练。这些切入点都找的非常准确。还有段小丽老师主讲《卖木雕的少年》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脉络清晰。老师通过比较阅读重点句,促使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3、强化双基训练,体现工具性特点。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在本次竞赛中大家上的都是中高年级的教材,但是大家都没有忽视识字教学,尤其是孔凡菊老师和谢京梅老师扎实的写字、写词的训练和储红娟老师结合课文,利用文章中的语言来词语理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梁敏老师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仿说句子的能力,对“如果-----就------”这一句式的训练,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 4、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意识有所增强。在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看到大多数老师都是朗读贯穿课堂始终,感悟语言与识字、理解词语相结合。在《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的何艳老师和许国平老师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感受诗境。让我们在课堂上听见了朗朗书生,学生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如,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16节中大多数课上有练笔、有仿说。龚性珍老师在教学《太阳》一文时紧紧抓住文中那些用上说明方法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方法后,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以《太阳的自述》为题进行小练笔。熊中玉老师学完人物描写的片段后进行小练笔,用一个小片段写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我查看了自己的听课笔记,好像是16节课有11节课都有小组交流活动,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落实。还如:刘志红老师主讲《月球之谜》用游戏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梁敏老师让学生仿说句子时,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他们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安排书面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7、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圈、点、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注意读书姿势等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举例:何艳老师老师富有新意、颇具语文味的组织课堂的方式。谢秀丽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前运用的巧妙运用一些经典语言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中亮点很多,在这里我总结的一定不是很全面。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我感觉这种遗憾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引领我们就我们的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就想就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一些现象,与大家一起展开一些思考。 1、用均衡的眼光,对一、二课时整体关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时划分不清的问题。读写结合在中高年段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不够。 2、用务实的眼光,对目标的达成整体关照。怎样达成目标,我们教学中都在力求找准切入点,用精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 ,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提问要精而准。在我们听课中,汤守国老师主讲《太阳》,它提到一个问题,后羿为什么不能射下太阳?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究,对前面太阳的特点这个部分起到了总领的作用。这一部分我们只需要这一个精的问题就足够了,后面----但在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很多,很碎,而作用又不大的现象。 问题缺少整合性,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因此,我们要思考:课堂上我们要怎样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朗读不到位时,教师该怎么做? ①体现层次性。 ②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③要注意发挥范读的作用。 3、用发展的眼光,对所有的学生整体关怀。怎样组织好有效地合作学习?由于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就有老师不顾课堂教学的效果,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也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好看或者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盲目地分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在小组合作这个层次上的学生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四类。其一是个人独立思考,能自己完成的内容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二是同伴互助:一个读另一个听,一个做另一个检查,这样既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浪费时间。其三是小组合作,一般是四五个学生一个小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评课发言稿 篇19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 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 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 二、识字环节非常扎实有效 朱老师将生字新词利用课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组是新的词语,第二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课中新的生字。学习时,首先抓读准字音。先个别抽读,集体纠正。接着男女读,再让全班齐读,读完请学生发现规律,互相说一说,哪些生词拼读得注意。简短的言语,形象的理解记忆,就将识字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非常扎实,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语,丰富写作的语言。 三、品、读、绘结合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花朵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重点,教师先让学生默读探究答案,教师相应点拨,指导学生绘出花钟的日钟图和夜钟图,接着课件出示“花钟”图,引出下文。多种手段结合,理解课文。 四、给予学生很大的肯定 整堂课中,朱老师都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学习兴趣,充满了自信心。孩子生词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会读了”。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在课件出示花钟图时,应先让学生仔细观看一下图片,了解花朵,这样学生会有更直观的印象,理解这个难点更容易些。学生绘画“花钟”难度也小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给位老师点评指正,互相交流学习。 评课发言稿 篇20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感谢中心学校为老师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每一次活动都会有收获。我个人认为活动中注重过程享受,不在乎结果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几位教师的精心准备说声“谢谢”。听完几堂语文教师的课来不及系统的整理。对于评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谈点个人的认识,首先我向几位老师学习,你们的课是我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你们的课各具特色。从听课情况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师角色转变。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从几节课看,老师们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上老师们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方法鼓舞、唤醒。学生自主地学习,老师恰当点拔。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老师们在一次次反复地、耐心地、期待地启发下,孩子学得快乐,学得真实。包老师课堂上的激趣导入,趣味表演理解等都较好诠释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2、师生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今天的几位老师将尊重学生做得淋漓尽致。 二、教师们的语文意识。 1、以读为本。几节课,我们听得到朗朗的读书声,有学生默读时的沉思。这就是语文课以读为主,有老师范读,齐读,指名读,读的时间充足。 2、解读文本,吃透教材。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3、教师言行和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的话语是学生学习的旗帜,你的形象和体态语都会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黎静老师年轻,但给学生亲切,教师上课有激情,语言也很有特点。 4、上出语文特色。语文课主要是听、说、读、写。这是双方的,一是老师的听说读写,老师以引导、示范、评价为主;一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以训练、巩固、评价为主。各环节之间能做到水到渠成,丝丝入扣,不着痕迹地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我们的活动重在交流,我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认识,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1、备课时备学生,作精心准备。课堂四十分钟要的是效率,所以,要在构建高效课堂上做学问。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不明白的不讲。学生课堂上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课堂上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课堂上能写的老师不写。 2、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小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课堂上对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个要求,对学困生给予更多能够得着的机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多一点语文意识,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越来越精彩。 评课发言稿 篇21《老人与海鸥》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一个真实的故事。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等事例表现了求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向人们展示的是老人与海鸥至真至爱的人鸟情。 这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姜洪霞老师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上课伊始,姜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老人陪海鸥”、“海鸥送老人”两个主要内容,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从而引导学生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当学生抓住重点语段体会情感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话题“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海鸥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复习梳理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配乐读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课堂后半段的教学,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通过朗读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姜老师在教学15、16、17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在选取的文本中,也做到了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抓住海鸥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海鸥与老人不舍的深厚情感。 四、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课中,姜老师多次恰到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在悲伤的乐曲中,诗歌的范读;以及让学生想象说话“老人想和海鸥说些什么?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建议: 一、关注问题设计的同时关注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可操作性,让孩子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孩子几乎没有动笔,缺少学生批注能力的训练和片段练习。最后想象训练可让学生选择一幅图片动笔写一段话,而不是说一句话,不符合高年段的训练要求。 三、课堂时间的把握因该再斟酌,有点前紧后松,可以在品读重点段落部分更耐心点,让孩子充分朗读,感悟深情。 评课发言稿 篇22《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有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蒋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读中理解。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蒋老师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从哪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遗像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导入自然,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请同学们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在《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执教中,如:蒋老师释题后就会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重点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战士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和叫海鸥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想鸥群呼唤。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和“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感受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和爱。老师叫给巧妙地朗读方法,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 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蒋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培养朗读的有时,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渎、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评课发言稿 篇23三天来,五位老师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节教学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代表三年级组对本周的五节课做评课发言。 共同优点: 1、课件制作精美,直观,讲解清晰透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题型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3、整堂课既有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又有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课堂参与方式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下面就三年级白老师这三节课进行讲评: 1、一开始就创设了“小猴子下山”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情景,导入新课,趣味性强。接着通过摸球游戏来验证“一定”“不可能”“可能”等问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动手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 2、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了积极思维、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氛围,始终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师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3、课中的律动,贴切自然,事半功倍。 4、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 不足之处: 1、讨论部分占用时间过多,对显而易见的问题不需要进行讨论,应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2、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浓,不能自主的质疑、发问,表达不同的意见,这也是这几节课的共性问题,也是我们教者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评课发言稿 篇24今天我市语文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对这个主题的阐述,后面高主任将做详细的阐述,这里先谈一下我们的理解: 教“课文”的主要特征之一 1、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 2、多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繁琐、碎片的分析为基本形态。 重的是内容的理解,碎片的、磨叽的语句分析。 教“语文”重点取向之一 以语文知识获得、语文学习方法掌握和语言技能形成的结构课堂教学为导向。 重人的认知品质、智能结构的培养。 要实现变教“课文”为教“语文”,核心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怎么“用’?对教材的处理,学法的设置尤为关键。我们力主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好本课的几个具体目标(几个学习要点),又要引导学生弄清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场(文本、信息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点,提出学习的思考问题;进而教交给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思维结构。 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说说三个处理: 一、对文本的整体处理(6层次)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层次: 1、老人的青铜雕塑 2、课题:老人与海鸥 3、两组词语 撮嘴呼唤 边走边放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4、想象两幅画面 5、依据画面和课文内容概括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6、提出学习问题。 了解了文章的脉络,看着这样感人的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呢?(梳理同学们的问题:1、老人是怎样爱海鸥的?2、海鸥又是怎样回报老人的?) 这样的处理,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整体处理,实现了: 文本、信息源——重点词语——情节画面 文本、信息源——抽象概括——主要内容 文本、信息源——思考辨析——核心问题 整体处理教材,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引导发现的过程,不是空投、指定(教师的) 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是路径、目标的寻辩(学生的) 帮助学生把庞杂的文本、信息源,概括出了主要内容、两个画面,抓出了要学习的要点、方向。坚持长久的训练,学生会形成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培养。 二、海鸥送老人的画面处理(5层次) 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紧扣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5个教学层次: 1、读课文14至17自然段,勾“意想不到”句子、想象画面 2、抓语句悟画面——标出重点词 画面一:翻飞盘旋:“翻飞盘旋”“大声鸣叫” 画面二:瞻仰、守灵:“煽动翅膀”“轮流飞到”“瞻仰” “纷纷落地”“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画面三:直扑过来:“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大声鸣叫” 3、联系生活说画面(可以一个个画面说、可以三个画面一起说、抓词说) 主题:体悟海鸥的感恩、思念。 方法: 一组词整体说;联系生活说。 把握:从海鸥的什么描写看出海鸥的情感?落实到动作、声音,而不是追问你理解到海鸥的情感? 4、引导悟表达方法: 海鸥们不会说话,这丰富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海鸥的动作、声音、细节) 5、感情朗读,提升主题——回报、感恩 这样的整体学习方法,实现了: 整体的方法抓内容:段落——句子——词语 整体的方法谈理解:一组词整体说,不碎片化。 整体的手段导学法:想画面、联实际、感情读。 三个层次的整体把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结构的处理(6环节)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1、整体感知提出问题———教材的整体把握、 学路的整体梳理、 目标的整体定位。(师导设) 2、学习海鸥送老人的画面 3、学习老人爱海鸥的场景 4、学习老人部分 5、以读生情,回扣主题 6、整体收获,收获整体——从整体上收获学习(两层) 是收获的整体集中(生体验) 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 再次智能结构的塑造。 以上是我们试图体现的教学观点,很不成熟。也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体现的还不到位,敬请各位同仁海涵、指正。 评课发言稿 篇25今天有幸参加了“xx课堂名师工作室”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的工作者,每次参加观摩研讨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获颇丰。 在上午的活动中,有个环节就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很欣赏东洲幼儿园黄瑾主任的说课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话筒脱口开讲:讲大班孩子绘本阅读的目标,目前孩子的已有阅读水平;讲读到绘本《月亮先生》时触发的教学知识点;讲如何捕捉绘本的重点;讲怎样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透过黄主任看似信手拈来的话题,真切感受到黄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有多充足,包括对孩子、对绘本、对大班年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虽然活动中有关月相图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度,但活动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次活动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师的科学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四个人合作一张记录单。在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该我记啦,我听到旁边的听课老师说,对啊,应该每个孩子一张记录单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结合后面的活动环节我们发现:这才是丁老师设计的巧妙,正是让四个孩子合作记录一张记录单,才有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自己思考自己记录,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 再比如通过王祖霞园长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藤蔓之美》,可以看出通源幼儿园的特色,王园长的美术功底和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本次活动学习到了有关装饰画的许多知识,收获了操作性极强的美术教学方面的技能。有个小疑惑:活动的课题是藤蔓之美,在后面的环节中,特别是后来的请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装饰,如果特别地强调用藤蔓状的线条,不知是否更贴合课题? 感谢“xx课堂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26各位老师: 大家好! 听了刘老师和杜老师的《购物策略》这两节课,我收获很多。下面就我观课的维度,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参与度谈谈我的体会。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量化分为两部分,讨论交流部分和展示反馈评价部分。 刘老师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得分40分,展示反馈评价部分,参与学生35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刘老师让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家商店优惠方案的理解,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学生在展示时,大胆、大声、大方,尤其是小老师表现出色,学生有个人见解,有提问、有解答、有质疑、有补充,勇于展示自我,不怕出错,展示了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 杜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交流讨论,全班学生参与率90%以上,得分40分,学生参与人数累计29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杜老师从学生购物经验导入、贴近生活、贴近课题,学生个个活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交流的时间。在“问题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足够的思考过程,独立完成问题后,再与别人交流讨论,提 高了学习的实效性,但在探究时,个别学生解题有困难、速度慢,如果让学生“1帮1”,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可能会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为课堂添彩。 我们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27《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孔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堂既简约有效又扎实的语文课堂。孔老师的课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不论是在教材处理上,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上等,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尤其让人觉得巧妙的是,孔老师充分把课本提供的素材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可用资源,特别耐人寻味。 一、亲近课文插图,让课堂锦上添花。 1、巧用封面,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孔老师没有运用一些华丽的语言,而是出示了课文中的三幅插图,第三幅图是本册教材的封面。在小朋友观察了图片并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以一句:“这3幅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纸船和风筝》”导入了课题。我们在赞叹这样简洁、干脆、自然的导入方式时,不得不对胡老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产生敬佩。可以看出,胡老师不仅对所教课文《纸船和风筝》作了研读,更是对整册教材都已有了深入、透彻的钻研。而就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教本上的素材更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也就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简笔画,创设情景。 在让学生看图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之后,引出了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松鼠和小熊;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孔老师很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板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场景,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从板画中理解了“山顶”与“山脚”这两个方位词,从而简单明了地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3、妙用插图,理解“乐坏了”。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生动、形象的图片往往比文字更易于理解。教本的插图无疑成了执教者首选的素材。胡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小熊收到松鼠的纸船后的心情是乐坏了”时,首先出示小熊“乐坏了”的图片,学生观察后问:从哪里看出小熊开心?你可以关注它们的表情、动作。再出示句式: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他乐得()。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他乐得()。 在学生说出“小熊嘴角弯弯的”“小熊乐得跳了起来”和“小熊手舞足蹈”等词语时,随机又引导学生:你们听到它们的声音了吗?引出:乐得哈哈笑,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然后才引出课文中形容小熊很开心的词语“乐坏了”,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乐坏了”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总之,运用了课本原生态的插图,学生不但兴趣高涨,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一些词语,并且很真切地体会到了小熊收到纸船后那种“乐坏了”的心情,这些,又怎是枯燥的语言文字所能取代的? 二、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多样。 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孔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如猜字谜游戏加深识记字形,念儿歌巩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印象较深的是教“扎、抓”时,老师先让学生比较两个字读音的异同,再比较字形的异同,都有一个“提手旁”,“抓”:怎么抓?用手抓。小动物用什么抓?爪子抓。抓是“提手旁”+爪;通过动作演示,使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扎、抓”的不同意思。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简单有效,又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三、设计课堂练习,学得有效扎实。 低段重点还是写字识字教学。课堂上,孔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动笔练的时间,运用分散写字方法,两处穿插了写字教学,分别写“抓”和“幸福”,并及时反馈,做到作业的“做有成效”。语文课上,我们应做语文的事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孔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小熊是怎么做的,松鼠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2—6小节,用“—————”画出来,学生反馈后随机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并通过念儿歌帮助识记区别这2个字。胡老师在小结时还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这两个“漂、飘”,孔老师结合《课堂作业本》完成第3题:选字填空。通过练习,学生已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这所有种种,都能让听课老师感受到孔老师的课教学扎实有效。 纵观整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又如孔老师重视说话训练、朗读训练等等。但我认为,对教本的运用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我想,这不仅是孔老师自身素质高的一种表现,更应该得益于她对教材精心、透彻的钻研。可以这样说,这堂课上各个环节,在听课者眼里,看似“信手拈来”,而对孔老师而言,实是“苦心经营”! 评课发言稿 篇28《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深情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世界。课前,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我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张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课的开始,张老师朗诵了一段充满深情的话: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 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 那就是海鸥。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用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中心话题:海鸥会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从而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张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 好情感的熏陶。 四、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张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再如:张老师在教学“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时也别具匠心,他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呼唤海鸥的名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 五、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张老师多次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如果你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 评课发言稿 篇29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评课发言稿 篇30首先,非常感谢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各位领导,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一起分享经验和想法。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赛点设置在威宁县第四中学的“大面积”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担任体育评课组组长,通过这次活动的参与,首先我感受到县教育局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视,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体育组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这次听了来自全县不同学校优秀体育教师的17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次评比活动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从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和参加的人员来看,可以说是一次重要的体育盛会。各学校先组织听课评选,然后挑选出优秀的教师推到县优质课的评选中来,他们代表我们全县的最高水平。 第二、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选题方式,其他地方是将提前准备好的课反复练上几遍了再来“表演”,而我们这次活动是在上课的前一天进行抽课,然后来设计安排好课,直接在第二天上抽到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加大了上课的难度和对课堂的充分主宰,更有利的锻炼了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三天紧张地听评课中,每位参赛教师克服了场地不佳、器材不全、气候恶劣的困难,精心设计教学,努力达成教学目标,把课堂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敢于直面困难、勇于突破的精神。 第三、是我在这次听评课过程中我的一些建议: 1、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是有效上课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并且,高中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放手开发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达到技能互补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到全面掌控,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能使教师有时间解决学生们存在的普遍问题。 2、一堂好的体育课不在于你拥有大量的内容和无比花哨的表现手法,而在于这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怎样的条件?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的技能?达到了怎样的目标?能否体验快乐体育?是否学习到了想学的技能?这也是本次评选活动中,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虽然很好,但实际的效益不好,从而导致成绩不佳的原因。 3、一个流畅,细腻的课堂程序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你在课堂常规时都不清点好学生人数,那么你不了解学生干什么去了,即便课顺利的完成了,也是失败的,因为学生出现了意外谁能负责呢?学生的一切就是你的一切。 体育课是每个学校的“窗口”,可以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本次活动,我深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拥有优秀的教学智慧是多么地重要。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和各位同志一起,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先锋。 评课发言稿 篇31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早上好!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欢聚清茶飘香、人杰地灵的大寨,共同参与、见证云县教育局举办的三优活动,更感荣幸的是我能代表小学语文评委组向大家汇报小学语文组的竞赛情况。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与同行汇报我们组的评课情况。 一、感受 1、活动组织严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十月份就发文要求各乡镇精心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2、各乡镇对活动高度重视,选派的选手年轻、优秀,能代表各乡镇的最好课堂教学水平,并能引领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大寨镇党委政府、教办、学校全力支持,使活动得以成功进行。 4、大寨完小教师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们真诚朴实的笑脸和一声声礼貌的称呼、问候以及好学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们。 二、课赛的亮点 本次课赛是对我县一学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的检阅,所以意义深远,它既是对我县课改工作的一个小结,也将对我县今后的课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参加小学语文组竞赛的共有来自12个乡镇及云县爱华完小的13位教师,课赛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到六年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教师年轻化,最小的教师虽仅有21岁,但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积极向上的风采与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十三位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较高,他们精心准备,风采各异,为我们提供了十三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 1、授课教师有语文意识,能把握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教学。有依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意识和理念,设计课时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目标设定及环节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学内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学段目标突出教学特点;教学呈现方式上注重文段选点铺设,注重朗读理解感悟,基本杜绝了肢解文本来学习语文的做法,努力在点与面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明显,面向全体学生,从一个“请”的手势、点头、微笑或翘大拇指等动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师生参与、互动交流氛围浓郁,如幸福镇的李仕玲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是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使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底蕴丰富,课堂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高,环节设计合理,能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爱华镇的沈嗣瑜老师的《月光曲》的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就较为新颖,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有的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亲和力,便于与学生平等相处;有的教师板书工整,设计既能体现文章脉络,又较美观。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体现情感目标。各位教师利用创设情景、多读感悟、重点词句理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人间真情,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师、涌宝杨永晶老师执教的《假如》就是在让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诗歌的补白点续编诗句:假如我有神笔,我会……有的学生说要给盲人带来光明,有的学生说要给农民画出粮食,还有学生说要给自己的外婆画一个会煮饭的机器人等等,学生稚嫩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童真的可爱与美好。 5、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单一,出现了多元评价的现象。如栗树的王祖伟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和大寨王仙老师执教的《假如》就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转变,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具体的转变。 6、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引进课堂。虽然我县各个乡镇条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将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把文字、图片、视屏、动画、音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教学资源的主动扩充,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体现。特别是偏远的栗树、后箐等乡镇的老师努力打破了条件限制,大胆尝试运用,尤其年轻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和使用熟练程度都较好。 7、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丰富语文课堂。文本、课件、卡片、头饰、简笔画和讲授、朗读、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穿插课堂,生动了课堂,并且真正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爱华完小的潘红梅老师巧妙地运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生动传情,而且活跃了课堂,引起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8、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老师们重视课前游戏,轻松活泼的游戏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再者,无论是导入还是课堂学习与交流展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师们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用生动的语言、故事、音乐或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和互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尽快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如漫湾的字文香老师的导入就是通过自己的现场演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9、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激励语言和激励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激励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潘红梅老师的“这个小组开始学习了”或“这个小组真会合作”等,促使别的孩子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忙怀的周文俊老师跟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握手等等。 10、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巩固,低年级教学突出了识字教学;大部分课堂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教师激情范读、配乐朗读、听录音和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并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我认识,使自我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11、大部分教师注重教学拓展,既重视利用教材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字文香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就不局限于高山与流水,还引导学生感悟明月与清风,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义。 12、注重学法指导,例如李仕玲老师的给文章批注,潘红梅老师的学法归纳、引导。 三、有待改进之处 可以说,即使一节成功的课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败笔之处,正视不足能让我们更快成长。纵观十三节语文课,亮点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们忽视。 1、目标设定上把握还欠妥,有些课设定的目标过大,过全,导致课堂容量太多,难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课目标设定上有偏向,没有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过于偏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问题设计不够精炼,琐碎问题过多,有些课通篇都是问题,而效率不高。 3、选点之后的分析过多,强化阅读感受的时间安排过少,而且部分教师包办了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地方和内容,对学生信任不够,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心灵得不到放飞。 4、教师们的评价语言及与学生交流后临时生成的语言呈现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和无意义,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5、多媒体的运用辅助了教学,但有的教师忽视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多依赖媒体,该板书的不板书,该示范的不示范,有的甚至过多脱离课本而用课件代替,失去了媒体的辅助作用;有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课件上的错误不能当场纠正,甚至连音乐播放的声音都不会自行调整,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掌握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刻不容缓。 6、大部分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但大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探究的价值,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小组合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7、对学生的激励做到了适时适度,但忽略了对学生的表扬既要有肯定,也应该有委婉的指导和引导,不能只说“你真好”或“你真棒”,而应明确好在什么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师甚至滥用激励语,读个课题也表扬说真聪明,难道这不是一种明显和无意义的语言贿赂吗?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 8、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努力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规范普通话发音和板书的正确示范,尽量杜绝口语化和随意性较强的现象。 9、有的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只顾按着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感觉把学生当成了协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唱读不加以指导。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