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回顾·拓展七》教案 |
范文 | 《回顾·拓展七》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顾·拓展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顾·拓展七》教案1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 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 《回顾·拓展七》教案2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时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同学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干不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回顾·拓展七》教案3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回顾·拓展七》教案4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回顾·拓展七》教案5教学目的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回顾·拓展七》教案6教学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三.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评与思:“交流平台”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学这一版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让学生明白同是写动物的课文,着重点和所用的写作手法都可能不一样;“日积月累”重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要把弄懂诗意作为重点;“课外书屋”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教师要作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拟订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后的交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 《回顾·拓展七》教案7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哪些成语意思你不懂?讲解。 4、抄写两次 交流平台 一、导入:在学习课文时,我们曾经在预习阶段查找过许多有关课文时代背景的资料。在举行演讲比赛的时候我们也是通过查找资料丰富我们的演讲内容的。 指名朗读要求。说一说本节课要交流些什么?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布置任务: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讲故事比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