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范文 |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胸、婉”等5个生字,会正确读写由“散、诚”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透过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神态描写,体悟他们的心理活动。 4、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聚焦重点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齐读课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课文中的灰雀吗?(课件出示:“xx的灰雀”) (让学生自由填写,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谈出不同感受,为下一步的习作铺垫。) 师:说得多好啊!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各自初步的感受,不错!读书就应该如此。 (卡片逐个出示词语:惹人喜爱、白桦树、胸脯、婉转、列宁、男孩、仰望、面包渣、找遍、欢蹦乱跳。)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这些词语已经跟你们都见过面了,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1、认读“惹人喜爱”: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灰雀很惹人喜爱? 2、认读“白桦树、胸脯、来回跳动、婉转歌唱”:的确,这是几只多么可爱的灰雀啊!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列宁、男孩”:它们赢得了谁的喜爱?从哪儿看出小男孩喜欢灰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 列宁、男孩。 4、认读“仰望、面包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 5、认读“找遍”:是啊,列宁每天都去看灰雀,还给他喂吃的,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现其中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林──?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说说? 6、认读“欢蹦乱跳”:可是第二天这只失踪的灰雀又在枝头──?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回到灰雀失踪后的情节,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聚焦“列宁的一言一行”,体会他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循循善诱。 课件出示: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问:“会飞回来吗?” 1、自由读,同桌合作读,齐读: 合作时要注意方法,特别要学会听同桌读的本领,听后认为他读得不错,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表扬他,认为读得不够好,就应该帮他指出不好在哪里,或者和他一起再读一读。 2、学生交流: 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3、是啊,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都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4、列宁真的以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吗?引导学生明白他是想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列宁的话。 三、聚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体会他对灰雀的爱,感受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课件出示: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请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小男孩的话。 2、交流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过程: ⑴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 ⑵孩子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⑶“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 这个“看看”表明他已经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 “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进一步说明了男孩决定改正错误的心变得更加坚决。 3、指导感情朗读小男孩的话。 四、整合对话 对比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进一步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男孩知错就改的诚实品质。 课件出示: “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1、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读、男女对读。) 2、师相机小结过渡: 其实列宁和小男孩都非常喜欢这几只灰雀,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引导学生明白: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第二天就把灰雀放回了树林。 课件出示画面: 灰雀在枝头歌唱,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理解第11至13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三段话。 2、师:看,可爱的灰雀又在枝头欢唱了,此时的它会对列宁说点什么呢?又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灰雀在枝头欢唱,好像在对___说: 3、理解: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而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4、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此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 小男孩在心里默默地对___说:“______。”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知错能改的好品质。 5、激情总结: 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男孩,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也赢得了男孩的喜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快乐作业 1、指导书写: “或、者”等六个生字。 2、任选一题,写几句话: ⑴学了课文,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___。” ⑵学了课文,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 ⑶学了课文,我想对灰雀说:“________________。” 学了课文,我想对每一个人说:“________________。” 3、拓展:观看搜集到了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灰雀 爱爱 列宁更爱男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为两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 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2、复习词语。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反思: 这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组单元课文,明确什么是段落的关键句; 2、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4、提炼出“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教学过程: 1.一认识“关键句”。 师:昨天,我读到特别有意思的两段话,你们有兴趣读读吗?出示两段“关键句”在开头的段落。点生读。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后面都是在围绕第一句的意思写。 师:相机引出“关键句”。 有两个聪明的小朋友,他们还有更多的发现呢!你快读读他俩的对话,看看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生合作读“交流平台”。动笔勾画其中的“秘密”。 3.师生交流。 师:说说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罗列“关键句”出现的三个地方和作用。 回顾课文、回归整体、提炼写法 师: “小福尔摩斯”们,现在去到本组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蛛丝马迹”吧! 出示交流要求: (1)学生小组交流,找出所学精彩段落,师相机出示,让学生美美地读; (2)师:去掉段落这三个“关键句”,进行对比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总结出“关键句帮我们更好理解一段话”,“段落中心意思更突出”。 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1.出示“美食糖醋排骨”图。 2.学生自由练说: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真好吃啊! 3.出示“春光”图学生自由练说: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总结: 师:看来,关键句作用真大啊!同学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写作方法,以后习作中我们一定要记得用上哟!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在平常上课中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要么是老师不太明确要求,要么授课时“一笔带过”。事实上它的存在对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写作手法等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用“以段代段”的理念,借助课外阅读段落,引领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会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也符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化学习,建立词语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脑海形成画面,实现“文字到画面”的一次转换; 2、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3、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难点: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好吗? 师:随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走、看、跑……(夸大地做以上动作) 生:猜出——轻悄悄地走、笑眯眯地看、兴冲冲地跑…… 师:孩子们,真棒!不但猜对了,而且说的比之前更生动!难道你们有什么“秘密武器”? 出示课件(有无形容词进行对比)——引出能使表达更生动的“秘密武器”! 二、游戏闯关 会认——会理解——会运用 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六个词语认读,记住音、形; 可以齐读、小老师带读、抢读、小组加分读; 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读音,师纠音。 第二关:“我会想” 玩“我做你猜”游戏 先小组交流一个比划一个猜;然后老师比划学生猜,学生比划老师猜。达到将脑中对这个词语理解所浮现的画面用动作“外显”出来的目的。 第三关:“我会填” 玩“帮词宝宝回家”游戏 (1)出示句子,请学生正确填空。 第一组:我(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妹妹(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蜗牛(慢腾腾)地爬着,去找自己的安乐窝。 奶奶(颤巍巍)地伸出双手抱紧了我。 精彩的电影正在播放,影院里面(静悄悄)的。 集市的人太多,到处都(闹哄哄)的。 小明习惯不太好,每次做完作业,书桌上都是(乱糟糟)的。 放学了,(空荡荡)的教室就只剩军军一个人了。 (2)出示句子,请学生进行根据前半段句子,填写后半段句子。 第二组:海参懒洋洋地在海底蠕动。 树懒慢腾腾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桉树。 牡丹花在风中颤巍巍地摇摆不定,优美极了。 小明兴冲冲地邀请我明天参加他的生日party。 兰兰把乱糟糟的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河边偶尔传来的蛙鸣。 闹哄哄的操场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小伙伴们。 第四关:“我会写” 玩“我是魔法师”游戏 1、出示要求:用上任意一个词,我能变长句。 A(谁)(怎么样地)(干什么呢?) B(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生独立思考,然后动笔写一写。 2、小组交流说一说;师生、生生互评。 注意提醒学生——老奶奶走路慢腾腾的。 老奶奶慢腾腾地走路。 都符合表达习惯,但要注意“的”“地”用法。 第五关:终极挑战 “小小演说家”游戏 (1)师出示“春运车站图”,你想说什么? 生:人真多啊!出示句子:“车站的人真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人多?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表达。 生围绕前半句中心意思,将“人多”尽量说具体,通顺。师相机小结,评价。 (2)播放一段“夏夜蝉鸣蛙叫”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你喜欢吗?能分享你看到的吗? 生:我听出了这是夏天的夜晚,我喜欢……我看到了…… 师:相机出示句子: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因为有XX;有XX;还有XX。 师:和你同桌聊聊自己为什么喜欢夏天的夜晚吧! 生小组里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口头填写,然后师生交流、生生评价。 (3)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围绕一个关键意思,把话说通顺、连贯、有的还很具体生动呢!让听的人不但明白你的意思,而且还好像真的亲眼看到了一样。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么说,这么写。 设计意图: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听不离说,读不离写。将贴近生活的语境作为学生思维和语言组织及训练表达的“脚手架”,巧妙地设计到闯关游戏中,让学生始终浸泡在语境中去习得语言的规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难点:掌握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组词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看到这个字——鸟,大家想起哪些成语或是诗句呢? 小鸟依人 鸟语花香 百鸟朝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大家对鸟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一和鸟有关的课文,请看到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好奇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一)初读全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疏通长难句。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初读效果; 2、指导朗读: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幽深的雾蒙蒙的这两个词语比较难度,大家可要都准确啦!可以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来表示强调! 3、学习一类字:雾、蒙,。 ①我们先来看雾字,上下结构,一个雨字头,一个任务的务,请注意雨字头写扁,同学们看过雾吗? ②再来看蒙字,这是个多音字,同学们知道吗?它有三个读音。蒙字也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中间有两笔短横。 4、联系实际理解字词:雾蒙蒙是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你看过雾吗?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这句话中还有比较难懂的词语——幽深,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法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幽静/深远的意思;那现在请大家想想这是怎样一个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指名朗读; 2、理解字词:凝神静气、兀立,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实际去理解,同学们请起立,我们来演一演父亲,像父亲一样望一望。 3、通读一类、二类字词。 (三)学习一类字:这课文中还有这些字需要同学们学会书写,请同学们准备好《写字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字! 1、一类字按结构归类; 2、重点学习:鼻、翅、膀三个字; 3、每个字描红两遍,临帖两遍。写好了同桌交换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观看朗读视频,在文中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黎明,地点是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人物有我和父亲,事件是父亲和我在树林里谈论鸟儿。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写字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关于鸟儿的百科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扩写段落。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板书:创编故事 (1)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 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 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故事的方法,指导他们的习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词语、段落的特点,提高他们对词语运用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2、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4) A、大声朗读词语。 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 C、体会表达效果。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5) 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 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 如:一毛不拔铁公鸡 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杞人忧天 拿不定主意举棋不定 (2)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出示课件6) A、读44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的不同。 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 B、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详细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思,从而达到对诗歌的理解。】 3、日积月累 学习《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度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导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7) 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8)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了古诗。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三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基础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原文与新作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旧模式,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们多读,达到当堂成诵。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乞巧》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致使同学们对我国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解得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讲解详细,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这首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中国古时风俗,是七夕节最普遍的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民间各地乞巧的传统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在人们印象中,“天堂”是怎样美好的存在? 板书: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想象: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3)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在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 (1)就三个思考的问题集中交流。 ①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最后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④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用鸟的乐园(或世界)?“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将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四、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吗? 1.练习读课文,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1)指导朗读:要读出榕树的静态美,抓住: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绿、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美丽等重点词语。 (2)想象: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可爱!一簇树叶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啊长的!请同学闭目想象。 3.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 读一读,说说感受: (鸟多: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快乐:叫、飞、扑) 五、扩展讨论交流: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就是这里的一只小鸟,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 ②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2.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你的同伴呢? 小结:榕树为鸟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榕树更能茁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哇!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体会到留恋之情) (2)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体会到无限赞美) 2.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同学们,“鸟的天堂”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受到人类保护。可怕的是,让鸟儿自由快乐生活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多了。如果有一天世界失去了鸟儿的叫声,看不到鸟儿的飞翔,大自然会变得多么寂寞、冷清啊!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为它们创造更美的生活环境! 八、作业: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摄氏”等13个词语,会写“繁”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说明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在本课中为了提高孩子的生字学习兴趣,设计了识字闯关游戏。 2、《太阳》是一说明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学习说明文,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说明方法,本课运用多媒体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这样说明的妙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并体会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启情导入 出示《后羿射日》的动画。 提出问题:太阳能不被后羿射下来吗? 活动2【讲授】识字写字闯关游戏 第一关:读词语 出示9个生词。 出示旭日东升图片。 第二关:读生字 出示8个生字做后羿射日游戏 出示太阳的真实图片 第三关:选词填空 出示问题: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 出示九大行星的图片 第四关:书写生字 教师利用白板上的汉字笔画功能出示“繁”字圈画“每”部分的横折钩不出头的写法,并启动笔画顺序功能,帮助学生书空笔顺。 运用拍照功能出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出示太阳系图片 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描写了太阳哪些特点? 3、出示任务:画出描写太阳特点的相关语句。 4、全班交流汇报(随机) 汇报太阳离地球非常远。 a、出示句子:太阳离地球有1、5亿公里远。用图片把1、5亿公里遮盖住。拖出列数字说明方法,并讲解。 b、出示句子: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差不多要走3500年,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提出问题:从哪个词语看出太阳的远。 提出问题:二十年是7300天,那3500年呢?时间用的多,也说明太阳非常远。 (2)汇报太阳的大 出示句子:130万个地球抵得上一个太阳。 教师白板上的画图工具,按比例画出太阳和地球,让学生比较大小,体会太阳的大。 (3)汇报太阳的热 a、出示句子:太阳的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b、出示句子: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教师指导,这是用钢铁碰到太阳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太阳的热。 c、出示句子:太阳是个大火球。提出问题,把是字换一个词,就是比喻句。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为了让学生体会打比方的生动形象,出示了一张太阳的真实图片。 活动3【活动】突破难点 出示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与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画出相关语句。 全班交流汇报 钢铁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雨雪的形成离不开太阳。教师出示相关文字图标,提出问题,你能摆一摆说一说,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吗? 风的形成,教师提出问题,冷热空气的流动性成了风,那么风是怎样流动的呢?教师通过画图演示风形成的过程。 活动4【练习】巩固拓展 谈谈学习课文的感受 观看视频太阳黑子的相关资料。 作业:课后找到老师的博客学习更多的太阳的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岸”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指导认识“雾”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语。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指导写字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雾怎么样?(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同桌互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雾来到岸边他又把什么藏起来了?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接着,他又把谁藏起来了?(自己)他可真是个淘气的孩子。练读7-9自然段,读出淘气。(指名读、赛读)讨论:雾哪里去了?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爱鸟、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的情感。 3.初步感受从概括到具体描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一、拓展文本,导入课题 1、出示《鸟》。 2、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课,《父亲、树林和鸟》,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感受,对树林和小鸟的浓浓爱地读一读课题。(把声音读轻一点,柔一点,就能读出对小鸟浓浓的爱,请再来试一试。) 3、词语也是有温度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就能赋予它生命。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过渡:读课文,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昨天预习课文,读课文吗? (读正确了吗,读流利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自测,你能达到哪一级? 2、出示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检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4、出示、交流以下几个句子 (1)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a:指名读。(谁敢来试试?) b:读准字音“滹沱河”。(滹沱河你读准了,说明你的预习很认真) c:简介滹沱河。滹沱河发在河北省,是一条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河流,滹沱河两岸有着一大片幽深的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2)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读准“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这个句子,可不容易读好, 我们先来读读这三个带点的词语。) b、掌握停顿: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读会了难读的词语,再来读句子,就容易多了,谁来试试?你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你在这几个地方做了停顿。) C、小结:遇到难读的长句子,我们可以先把难读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根据意思先划出它的停顿,就能读好。 (3)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的心理掠过一阵沉重。 a、出示“沉重”。(你的预习很仔细;预习的时候你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b、读文章时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三、创设情境,品读开头,进入文本 1、过渡:同学们,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任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注意听清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课文的哪句话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读完一遍就坐好。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3、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读到的这种感受? 4、你最喜欢什么?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去读一读。 5、小结: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简明的写了父亲对鸟深厚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概括描写。 四、小组合作,品读细节,体会情感。 1、过渡:但是,一文章里如果只有概括描写,没有具体描写,那就好比大树只有树干,没有枝叶,内容不生动,不具体,让人不爱看。《父亲、树林和鸟》这文章描写了一生最爱鸟的父亲,下面让我们走进父亲,去看看文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同们学,要读懂一个人,就要学会察颜观色,看看他的动作,听听他的语言,看看他的神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探究问题 (1)从哪儿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听了 (2)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要求:先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组内谈谈自己想法。 (2)出示“小组合作分工及角色责任” 组长:组织组员每人至少就一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纪检员:噪音纪律监察控制(采用蜂音讨论)。 记录员:清楚地记录组员讨论的有用的信息。 分享员: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合作。 4、全班交流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的组说过的不重复。 第一组:父亲的动作(解读“发觉鸟”“闻鸟味”) 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找出动词。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父亲对鸟的爱。抓住动词“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2、品读句子,体会“仔细”。 从父亲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得很仔细)请你把这种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生活中,你会对什么“上上下下看了又看,上上下下闻了又闻呢”。(请两三个学生说一说,再把这非常喜欢的感情送到句中去读一读);父亲只看了一次,闻了一次吗?(体会“又”,看了很多次)父亲看得可真仔细,全班读一读,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父亲望见了什么?(树叶在动)看见树叶在动,父亲知道了什么(林子里有鸟,小作者能看到吗?)父亲闻到了什么?(鸟的味道,你闻到过鸟味吗?你知道鸟味是什么样的吗?)看见树叶动,只有父亲知道有鸟,走进树林,只有父亲才能闻到鸟味。这说明父亲经常来树林,对鸟非常熟悉。 4、创设情境,体会“深深地爱” 从父亲的“仔细”和“熟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非常爱鸟)是啊,父亲一定是深深地爱着树林和鸟,才会对它们如此熟悉,一定是经常来到树林看望小鸟,才会对它们如此了解。在父亲眼里,看看幽深的树林,听听鸟儿们的歌唱,那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让我们把这种幸福和享受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师引读“所以,父亲站住了,生接读:朝幽深地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读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5、小结:刚才我们父亲的动作中感受到了父亲的爱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号学习小组,他们引领我们探究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组:父亲的神态(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父亲却看得如此专注,对鸟们熟悉,喜爱。) 2、“茫然”、“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 3、父亲静静地望着树林,他在想什么呢? 三、第三组:父亲的语言(品读句子,感情父亲的爱鸟之情) (一)解读“听鸟歌”” 1、出示“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父亲说。 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2、从父子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3、你最快活的时候是什么? 4、体会父亲对鸟儿的热爱之情,读句子。 5、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就是爱,是真挚的爱。 (二)解读“为鸟忧” 1、出示: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容易被猎人打中。” 2、从父亲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对鸟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鸟 儿容易受伤,父亲对此深深的担忧。) 3、把你的感受送到文章里去读一读。 4、角色体验,体会父亲的爱鸟。 A:鸟儿快乐,父亲就快乐,鸟儿有危险,父亲就担忧,同学们,在生活中,谁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谁会为了你的安危而担忧。(亲人、父母) B:父亲的对鸟儿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呀(是朋友,是亲人)父亲是多么的爱鸟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父亲对鸟的爱流露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这就是具体描写。父亲之所以对树林和鸟如此熟悉,是因为他一生最爱树林和唱歌的鸟。 五、交流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3、我为什么“沉重”?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 (1)体会我为鸟忧 (2)小结:我受父亲的影响,有了爱鸟,护鸟之情。 六、总结提升 1、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课题中的顿号可以换成哪个字?(爱) 3、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树林和鸟,我们应该怎么去爱呢? 4、我们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做积累;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练习说话;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练习说话。 难点: 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交流平台: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吧。 生: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位同学说,这是很有新鲜感的句子,你觉得“新鲜感”在哪里呢?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观点。 生:这句话写的是窗外十分安静,同学们在很专心地朗读课文,而且声音一定很好听,吸引的小鸟和蝴蝶都过来听了。 这个句子和我们平时读到的句子不一样,很生动,是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句子 生读: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也是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这个句子的语言风格跟我们学过的泰戈尔的《花的学校》非常相近。其实,这个句子也是泰戈尔写的,你知道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给人们报时的人,是一种职业。“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生动有趣。 同学们,你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呢?大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多读几遍,然后摘抄积累。(出示学生摘抄) 语句段运用 1、巧识成语 积累了有新鲜感的词语,我们再来看几组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把音读准。(生读)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同学们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听老师读:爪 张牙舞爪,吊 提心吊胆,赤 面红耳赤,燥 口干舌燥 自己再读一读吧,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 (课件标红身体部位词) 真善于发现。下面几个成语迷路了,试着把它们送回家吧! 摇头晃脑 提心吊胆 披头散发 口干舌燥 1、妹妹一边朗诵一边( ),可爱极了。 2、沙漠里实在太热了,大家都觉得( )。 3、生怕被妈妈发现我偷玩手机,整个晚上我都( )的。 4、妹妹不会扎头发,只好( )地去上学。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成语里都含有一组近义词。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师:真是火眼金睛。还有类似这样的词语 心灵手巧 手舞足蹈 指手画脚 牵肠挂肚 …… 你还知道哪些?不妨都积累下来,和同学分享吧。 2、趣读句子 同学们,学完了成语,我们再来看几个句子。请朗读下面几句话,回忆课文学习时是如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 生读: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学们,朗读句子有很多种方法,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有的需要重读,有的需要轻读,有的需要读得快一点,有的需要读得慢一点。老师也来试一试。(师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加点词语“真的”“一点儿”“不懂就要问”) 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试着读一读吧。 我们再来听一听 刚刚哪位同学的朗读。 (播放生读) 朗读时,关注句子中一些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3、巧取名字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一定参加了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吧! 不如在班里也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我们先来观察这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怎么样吧! 生1: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 生2:我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你也来大展身手,像这样给你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我们来看看聪明的同学给自己的兴趣小组起了什么名字吧! 生:我给我们的合唱小组起名“天籁之音合唱团”,我们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一样悦耳动听。 我给我们的书法小组起名“妙笔生花书社” 我给我们的田径队起名“飞毛腿田径队” 我给我们的播音小组起名“金嗓子播音组”…… 同学们起的名字真是令人过目不忘呢! 4、日积月累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蝉鸣) 知了在树林鸣叫,有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走进了这片树林。树阴下很凉快,牧童高兴地放声歌唱。突然,牧童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望着树上。怎么回事呢? (出示古诗) 借助拼音读一读,试着把这首诗读准确。 (借助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理解诗意) 所见,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诗人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一天,他在树林里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牧童骑黄牛, 牧童,放牛的孩子 歌声振林樾。 振林樾:在树林中振荡。 意欲捕鸣蝉, 欲:想要 鸣:叫 忽然闭口立 立:站立 你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林中。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间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带着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读。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生:唱歌的牧童,无拘无束的牧童,因为想捉蝉,一下子不唱歌的调皮样。 真是一个快乐牧童又调皮的牧童!你能尝试背一背吗? 5、作业设置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课后将这首有趣的诗背给你的家人听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近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习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两岸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习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习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习。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坐在这里听课,你们有什么感受?(紧张)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也紧张)对了,老师也紧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作铺垫。 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在“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强感受。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六、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七、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习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记提纲式笔记;尝试快速阅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的国际共产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的国际共产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随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齐读第一段,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地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5)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3.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 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4.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四、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六、作业布置。 课下自己找关于白求恩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