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伊索寓言教案 |
范文 | 伊索寓言教案 [教学目的] 1、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3、认真揣摩、理解重点段落、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讨中心意思。 2、理解难句含义。 [教学设想] 1、方法构想: 做好预习,引导学生课外读《伊索寓言》,激起学习本课的兴趣。 鼓励发散思维,采用研讨式,通过集体讨论理解文章的句子和主旨。 学习时,可先整体把握,再抓住重点内容评析学习。 2、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及结构框架,探讨作者对九则寓言的评语。 第二课时,重点段落语句的探讨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完成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你读过《伊索寓言》吗?从谈看法入手。 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是怎么理解那些寓言的?钱钟书先生也读过《伊索寓言》,他写了一篇见解深刻的读后感。大家想读一读吗? 二、读前提示: 1、关于作者钱钟书:阅读圈划“附录”材料。 2、关于寓言及《伊索寓言》: [小黑板]提示:(1)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伊索编,共有寓言故事350余篇。 [提供]《伊索寓言》样本。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示:文章比较艰涩难懂,但全文思路清晰,请在预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框架。 2、点拨并明确:文章有两大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四、研讨作者对九则寓言的“评语”: 1、学习步骤说明:阅读---思考---讨论---明确 2、研讨问题设计: Ⅰ哪些寓言讽刺了社会上某类人的劣根性?具体说明讽刺了什么。 [明确:1、2、3、4、9结合社会现实说明。 Ⅱ哪些寓言揭露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明确:5、6、7、8联系社会现象讨论说明。 Ⅲ作者对每则寓言的看法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是从寓言引申的,哪些是直接反对的? [明确:引申---2、3、4、5、8 反对---1、6、7、9 3、小结: 作家很善于透过表面挖掘出事物的新意来,常常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这便是发散思维。文章所揭示的社会人事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五、当堂训练: A级:①练习一1、2、3、4、5、6 ②哪些“看法”对你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B级:练习一1、2、3、4 分组讨论,采用抢答式。 六、课下作业: 1、将第一题整理到课本上。 2、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自然引入:略 二、重点段落阅读,分析疑难语句: (一)、重点阅读文章第一、二、三段: 1、学生阅读。 2、分析讨论: ①作者将“比我们年轻的人”,分为哪两类?你是怎么认为的? ②第二段打了一个什么比喻?作者有何“感想”? ③你怎么理解读《伊索寓言》后的那“三重安慰”?作者想“纠正”什么? 3、思考点拨: 人类历史:古代现代 比 喻 人的一生:小孩子老头子 [幼稚][昔)[成熟](今) 4、理解明确。 三、重点阅读文章最后一段: 1、学生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思考以下问题(由学生提出): A、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这是解读本文的钥匙),并认真分析。 [明确]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碰壁上当。 B、钱钟书和卢梭二人都认为儿童不宜读《伊索寓言》,但观点是不同的,不同在哪里? 钱:认为愈简单,长大了易碰壁。 卢:把纯朴的小孩教复杂了。 C、“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一句如何理解? D、结尾关于“苍蝇”句,怎样理解? 3、思考讨论:允许有不同见解。 四、本课小结: 结合以上所学,讨论并概括本文主旨。 [文章见解独特、深刻,表达含蓄、风趣;文章通过对伊索寓言的评说,说明现在有些人狡猾得很,恶劣得很,我们头脑要复杂一些,防止上当受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