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脊、莞、锦、姹、嫣、暇、颇”等7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真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第三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深入研读,围绕重点词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培养阅读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在情境中,在想象中、在感悟中,在拓展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加强语言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德国的奇丽景色。 (2)初步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的奇丽景色,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奇特民族风情;在读中培养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奇丽的景色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奇特民族风情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准备 1、读读课文。 2、搜集关于德国的有关信息。 3、搜集整理有关季羡林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季羡林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留学德国的生活时,动情地对人们说:“在我的心灵深处,那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幻灯片出示句子1) 德国,为什么会给季羡林先生留下这样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爷的写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生读课题。 2、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选择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读一读,把它读通顺,读流利。(要想成功,一要自信,有信心,二要努力实践,克服困难。同桌读――个别读,教师随机指导。) (3)读了课文,你能概括地说说,季爷爷心灵深处的德国,是个怎样的国家?(美丽) (板书:美丽) 3、深入研读,感悟美丽 (1)默读课文,想想季先生为什么会觉得德国的美丽。用心地静静地去读,想想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交流反馈。 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A、“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幻灯出示句子2) 从:“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可以看出花的多,可以看出景色的奇丽。 (幻灯出示“如入山阴道上”的图片。指导理解花的多,花的密,花的美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多。) 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可以看出花一团团拥在一起,各种颜色都有,很美。 (幻灯出示花:你还准备要什么词语来赞美这美丽的花?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美。) ☆这儿的景色是多么奇丽,难怪季羡林爷爷会把这份美丽刻在心中。(板书:奇丽的景色。) B、从“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看出德国民族的奇特,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 (理解“脊梁”、“莞尔一笑”的意思。理解花的主人把美丽留给了别人,心中想着他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他们的心灵就像他们的微笑一样美丽,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特的民族) (学生圈出三处“家家户户”,师引读。他们家家户户都把美丽留给别人,人人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五十年前,他们家家户户养花给别人看,四五十年后他们依然是家家户户都养花,岁月流逝,没有流逝的美丽的风景和人们美好的心灵,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 学会写字7个,会读10个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3。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 课前让学生唱歌。 2。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活泼充满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启迪思考。 1, 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 (影子) 有谁注意过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 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 2, 学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 指名试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影子。 挥挥手。 蹦蹦跳跳。 嘿。 主人。 小矮人。 竟然。 有趣。 捉迷藏。 ) 2, 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教认生字。 五, 分析字形,自习生字。 1,读一读字音。 2, 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首相加等方面帮助识记。 3, 让小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挥挥手。 嘿。 捉迷藏等动作) 六, 阅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 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在太阳底下做各种手的动作,让学生说说手的影子的变化。 5, 师: 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 生: 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生:接着笑着说: 影子就像自己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师:是啊,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变来变去,真神奇!还有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7, 讨论: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七, 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阅览室是干什么的地方呢? 2、小朋友们,平时你们喜欢读书吗?把你的小手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谁愿意说一说你读过哪些有趣的书? 3、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原来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怪不得人们常说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贴字)哪位小朋友愿意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句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课件) (二)了解获得书的途径 新世纪出版社 1、今天,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王老师邀请了两位十分可爱的小朋友和大家一起去逛逛图书一条街,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好!他们来了(课件)让我们也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牛牛遇到困难了,让我们来帮助他,好吗?可是,这两个字我们平时也没见到过,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好方法,赶快行动吧!谁有答案了?这个词连起来怎么读?(齐读,帖字) 3、它是干什么的地方呢?工人叔叔很辛苦,把书进行排版,打印,最后才能印刷出一批又一批有趣的图书。看来大家平时都很注意积累知识,让我们继续前进吧!(课件) 新华书店 1、咦?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国古代汉字书写起来非常烦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简化,形成现在我们写的简体字。新华书店的简体字是这样的:(齐读,贴字) 2、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新华书店?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在书店里买到许多自己喜爱的图书,你还去过哪些书店? 图书馆 1、除了在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书,还有哪些地方有书呢?让我们接着去瞧一瞧吧。(课件)他们来到了哪里?(贴字)图和馆也是我们新认识的生字朋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2、图书馆里什么样?让我们一起进去吧!(课件)这是哪?从阅览室中你可以看到什么?图书管理员把图书分成好多类来摆放,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类?儿童文学类的书大多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像一些童话故事等。你们希望这里面有哪些书?科幻故事是通过想象写的一些科学家幻想故事,比如发生在宇宙。太空中的一些神奇的事情。人物传记常常整本书都是写一个人的,或者写这个人一生当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或者写这个人为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记得上学期我们开过一个《学赖宁》的班会,大家还记得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赖宁的故事》就属于人物传记类的书。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每一类中究竟会有哪些书呢?哪一组想知道儿童文学类的?下面我们就来分组读一读每一类中书的名字。小组派代表读。 3、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我们学校的藏书室每一类都有哪些书?让我们和图书管理员汪老师一起看看吧! 4、王老师看出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读书。我们就来作个游戏,名字叫猜猜看。(进行游戏过程) 5、阅读时要注意什么? 音像店 1、(课件)学生质疑:音像店怎么也在图书一条街里?渗透非文本图书。 你看过或听过哪些非文本图书呢? (三)办图书馆 1、我们想要读书有这么多地方可以去,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在班级就可以读到好多书呢? 2、小组内展示书。 3、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图书? 4、请同学们拿起你喜欢的书,把书的名字大声的读给你的好朋友或周围的老师听一听! 5、请大家把书放到你们组的书架上面,空闲的时候大家可以读一读书中的故事。 6、总结放书方法。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有关书的知识,你们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下课的时候可以把你喜欢的书介绍给你的好朋友。我们看看牛牛想和大家说什么(课件)再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故事设疑,提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小偷潜人了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刀片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展览馆内顿时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小偷抓住了。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新型玻璃都有哪些名称? ⑵ 具有什么特点? ⑶ 有哪些用途?…… 4、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 可用什么办法解决?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更能激发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读文、解决疑难 1、自主读全文,可边读边划。 2、交流学习结果,用投影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种新型玻璃。 三、默读存疑,读议解疑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2、把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 3、反馈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说说这种玻璃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感情朗读: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独特感受来朗读课文,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5、总结学法: ⑴ 读课文,思考问题,标出不懂的问题。 ⑵ 交流思考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课文。 四、提出问题,合作释疑 1、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2、每小组先派一人汇报,说说读懂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难。 3、同学合作,互助解疑。 4、个性化表达:可以合作读,小组内竞赛读,也可以与其他小组比赛读。 五、独立运用,还原生活 1、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2、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完成下面的作业—说一说,演一演: ⑴ 以“我是一块变色玻璃”为开头说一段话。 ⑵ 以推销员的身份到建材商店推销产品。 ⑶ 以“街头商贩”的身份卖玻璃。 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大课堂。 六、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发明更多的新型玻璃,提高生活质量。 七、表达心愿,自主作业 1、向家人及朋友谈谈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课外延伸: 转换角色成为顾客,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厂家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提供市场信息,为厂家不断研发新型玻璃提供参考(如“自动除尘玻璃”“气象预测玻璃”等等)。 自主,生活化的课外延伸作业,能拓宽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线。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学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用语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知道不能贪心。 2.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愿望。 3.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准备: 图画书《聚宝盆》,投影仪,聚宝盆形状的画纸,画笔。 过程: 一、观看图书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1.引导幼儿看图画书至“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观察人物细节,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 师:多多有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样好吗?为什么? 师:多多的表情怎样?高兴吗?他为什么不高兴? 2.引导幼儿观看图画书至“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引发幼儿想象聚宝盆的神奇作用。 师:老公公的穿着是怎样的?跟我们一样吗? 师:他可能是一个什么人?他来干什么? 师: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神奇的聚宝盆。这个聚宝盆到底有什么魔法,你们猜猜看。 3引导幼儿观看图书“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理解、感受聚宝盆的神奇作用。 师:老公公送给多多聚宝盆的时候对多多怎么说? 师:聚宝盆变出什么来了?多多开心吗?他后来是怎么做的? 4.引导幼儿观看图书至“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再次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师:聚宝盆这么神奇,多多怎么想的? 师:多多爬到了聚宝盆里,你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5.引导幼儿观看图画书至最后.理解故事寓意。 师:多多爬进聚宝盆后结果怎么样?这可怎么办? 二、想象表现 1.如果你有个聚宝盆,你想放人什么东西?为什么? 2启发幼儿画出自己最想变的东西。 3.引导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4.将绘画作品装订成图书。 延伸活动: 将自制图书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阅读、交流。 附故事: 有个小男孩,名字叫多多。多多要色纸,给他一张,他嫌太少;给他两张,他说不够;给他三张,他还想要更多。多多要气球,给他一个,他嫌太少;给他两个,他说不够;给他三个,他想要更多。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老公公说:“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放一个在盆里,一个就可以变成很多很多。只要你不说够了够了,它就越变越多.多得叫你不想再要。”老公公拿了一颗水果糖放在聚宝盆里.水果糖一颗变两颗,两颗变三颗,几百颗,几千颗,越变越多,聚宝盆装不下了。多多对老公公大叫:“够了!够了!”老公公说:“你告诉聚宝盆吧。”多多对聚宝盆大叫:“够了!够了!”聚宝盆就不再变了。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进聚宝盆里。一只变两只,两只变三只.几百只,几千只,玩具熊太多了,从聚宝盆里滚到地板上来了。多多赶紧大叫:“够了!够了!”从此,多多喜欢什么东西.就把它变成很多很多,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 有一天.多多想,盆子里藏了什么法宝.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没想到呀!一个多多变成两个,两个多多变成三个.聚宝盆里的多多越来越多,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叫,有的跳……小朋友.这可怎么办呢?谁来喊:“够了!够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 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 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第2自然段。 奇异 第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 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指导朗读: 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 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神奇 3、自然博物馆 4、动物王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