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
范文 | 五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 本课选择语文版第三册,作者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朗读带 教学方法: 诵读学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诗题可理解为? 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二、交流资料,简介诗人 1、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三、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四、诵读诗句,感悟诗境 1、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教师出示问题)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 (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2)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5、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升华主题: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全诗,感悟古诗内涵。 2、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自学提示(四个明确) 1、学习第二首古诗。 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会认生字词,会背、会正确默写古诗。 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 1、第二句学生不易理解诗意,诗句翻译不够连贯。 2、不能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解决办法预设: 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 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古诗,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茅檐畦排闼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 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古诗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理解诗意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默写古诗 2、评价书写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3、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4、再次,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