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白将进酒的教案 |
范文 | 李白将进酒的教案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进酒》教案,好的教案可以让教学更好地进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3.观看视频 请先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中央十套-科教频道子午书简”节目《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三、解读全诗 (一)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师: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3.再听范读,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范读,注意随时人感情的起伏变化,声调或高昂或低沉,语调或快或慢,学生作思考品味状。) 请学生答自己听后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一正音。 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可以个人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归纳要点) 4.赏析诗歌 师: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板书——悲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板书——欢、狂放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板书——愤激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板书——狂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