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数乘法教案 |
范文 | 有关分数乘法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法教案 篇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 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xx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分数乘法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填空。(投影) 问:谁是单位1? 2.说图意回答问题。(投影) 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准备题: (做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教师订正讲评。 提问:①谁是单位1? ③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 少。) ④根据什么用乘法计算?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如果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复杂的。)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同桌互相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再根据刚才复习的有关知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老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 =1000(吨)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吨,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吨。 师追问:求用去多少吨你是怎么想的?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欲求剩下多少吨,就要先求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种解法都是经过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吨,再用总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吨。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剩下的占总吨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是多少吨。 (4)练习做一做(1): 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做完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投影订正。) 2.学习例5。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1)读题找出条件、问题。 (2)师生合作画出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说画图过程) 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列式解答。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如何解答,并考虑可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列式) 答:六月份捕鱼3000吨。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想求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就得先求出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鱼多少吨。 师再追问:怎样求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的吨数? 捕的吨数。 答:六月份捕鱼3000吨。 师追问:怎么想的? 生:把五月份的吨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六月份捕的相当于五月份捕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师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解法都利用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区别:解题思路不同。) (4)练习做一做(2)。 答。 (三)巩固练习 1.补充问题并列式解答。(复合投影片) _______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包?列式是 [ ] [ ] A.乙队修了多少米? B.乙队比甲队多修多少米? C.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 D.乙队比甲队少修多少米? (3)根据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已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复杂在哪?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复杂在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直接给出,解题关键必须先把这个条件求出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教学,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首先设计三道复习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辅垫。尤其从准备题过渡到例4,给学生搭了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桥梁,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使学生悟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律。 (2)老师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两次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分析、试做,做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解题思路。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分数乘法教案 篇3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1/6+2/6 +3/6 = 3/10+3/10 +3/10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 利用3/10 +3/10 +3/10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10 3) (3)3/10 +3/10 +3/10 =9/10,那么 3/10+ 3/10+3/10 =3/10 3,所以 3/103=9/10 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练习 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2)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 是多少?算式: 2 (2)求 枝或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2)- (3)-(4)+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4)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1- ); (5- )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 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 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 11,他们一共做了 9+ 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 (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5)分数乘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0 === 60 === 12 == 二、复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 1- (1- ) 7+ 120(+) 三、复习分数的运算定律并进行简便计算。 +12- - 48+48 24( - ) 四、相关文字题复习 1、4的与的4倍的和是多少? 2、 的 比它的 多多少? 五、相关的解决问题。 1、一块长方形纸夹板长米,宽是长的,这块纸夹板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某菜场运来茄子800千克,第一天卖完了全部的,第一天卖了多少千克,还剩下多少茄子没有卖? 3、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米,高是底的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六、拓展练习。 分数乘法教案 篇4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在分数乘法里,我们学过哪几种情况的计算?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口答) 36813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 2/11×36× 上面两题都是什么数和什么数相乘? 怎样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 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这就把分数和整数相乘改写成了怎样的数相乘? 1、统一法则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和整数相乘就可以改写成分数乘分数,按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这就是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引导计算 把这里的两道分数和整数相乘的题按分数乘分数的法则计算出结果。 说说为什么? 3、教学约分方法 分数乘法计算时,为了简便,还可以直接约分。 看课本10页上的计算。 说说是怎样直接约分的? 1、练一练上下练习 2、练习二7说出错误和改正的方法。 3、练习二8 前2题:每组里哪几题可以直接约分,那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后2题: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口算出结果。 4、练习二9口算 5、练习二11自己练习,说说想法 练习二10 板书约分、计算过程。 课后感受 由于前面的基础较好,学生学起来挺轻松,但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 分数乘法教案 篇5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单位1 教学难点: 依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100(20)?=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是带分数,把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的第1~4题。 分数乘法教案 篇6(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同时注重了培 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