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论文 |
范文 | 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论文 维果斯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所研究的心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最近发展区 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只能简单地模仿成人,完成当前的任务,但事实上儿童的模仿与动物的模仿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在外在力量的帮助下模仿并完成一系列远远超出自身力量的动作,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由此便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一个是儿童平常状态下的学习水平,另一个是有了成人参与指导后所达到的学习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1]。 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智力水平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对成人简单的模仿,根据研究指出,儿童可以模仿超出其本身水平范围之外的动作,而且在成人指导下可以完成更高水平的任务,这种模仿比独立情况下完成的任务难度系数要高的多。 比如,两个同龄阶段的儿童可能会表现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一个儿童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高难度的题目,而另一个则只能完成中等难度的问题。这就启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还要进行个别指导,给予他们帮助,促使他们向高水平发展 。 二、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要遵循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建立在他们过去一定的经验上,又要超出其经验水平,展望未来。儿童现在不能完成的任务,可能明天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解决;儿童今天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可能在明天就可以独立解决,这都是可以发生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实现。 所以这要求教师不止要看到儿童完成的、静止的水平,更需要关注其尚在形成的学习状态,即教学走在发展前面。 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表明儿童一旦掌握了当前解决问题的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依旧停滞不前、原地踏步,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感,对于难度高于自己水平的任务产生陌生感,对自己产生怀疑,无法很好地评价自己,也无法完全发挥潜力。 这样的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能是跟在发展的后面,亦步亦趋。 如果换一种方法,即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在行动中进行研究,进行高一水平的教学并在适当的时候指导,那么教育就真正走在了发展的前面。 三、学习的关键期 众所周知,人类心理发展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波浪式的曲线,即发展道路的不平衡,这是由心理的发展速度、时间、高度决定的。所以只有当儿童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相应的教学才可进行,就此出现了“学习的关键期”,指的是在波浪线的每个突起的顶端都存在一个教学的好机会,只要采取相应对的.方式,可达到事半功倍。 究其原因你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儿童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产生极大地兴趣,想要跃跃欲试,而且相应的机体条件也已成熟,相关神经突触异常活跃,稍加刺激强化,学习的质量很高。 然而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即使施以更大的刺激,取得效果也是很低的,就如狼孩,他虽然具备人的一切正常身体机能,可因其幼年没有和大的社会集体生活在一起,众多的关键期没有很好的发展,最终导致其不会思考、不会说话,各项身体器官退化。 回顾我们传统的教学观,你会发现他们很多时候忽视了波浪线的凸起处,只是一味地遵循死板教条的教学观,就此荒废了大好的时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的。而且任何一种新的学习都存在一个最佳期,不可有偏颇上下地教学,否则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2]。 学习的最佳时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一个阶段教学的结束,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发展区,随后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最近发展区”,与其相应的方法也要做些调整。 总之,教学不是随心所欲的,它有着自身的规律,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以儿童潜在性来设计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展,抓住学生的关键期[3]。 四、主体性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针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传统的观点认为学生要绝对地服从于教师,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一直把教学归结为教师权威性地教和学生被动地学,这种体制从教育长远的角度来看是极度荒唐的[4]。 然而这种观点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很难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知识,缺乏创造性。 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是人与人的交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教学的实现仅仅依靠某一方是无法实现的,这个过程实质是教师、学生、环境构成的一个三维教育结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