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教语文教学的职业属性定位的论文 |
范文 | 关于职教语文教学的职业属性定位的论文 【摘要】 职教语文教学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问题的根源在于职教语文教学的模糊定位。文章从职教语文教学现状、职业属性定位的必然性、定位应把握的关键点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职教语文教学定位应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学科属性倾向向职业属性本位的转变,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应具有的职业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职教 语文教学 职业属性 定位 语文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职业观念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教语文教学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实践,虽然在教学理念更新、校本教材开发、教材教法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职教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职教语文教学的模糊定位。定位不明确,势必削弱职教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准确定位职教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刻不容缓。 一、职教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职教语文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学科属性倾向。职教语文教学的学科属性倾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语文学科为中心,以语文固有的基础性、工具性为目的,注重语文学科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单一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将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囿于语文学科范畴之中,忽视职业教育特有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知识技能等职业素养以及语文的职业化应用能力的培育,教学方法多以教师、教材、讲授、考试为中心,削弱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所以出现学科属性倾向,基于课程建设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与普教课程改革相比,职教语文在教学理论研究、教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发展缓慢,尚未形成统一、科学而明晰的课程建设体系,参照的仍是普教模式。受此影响,不少教师习惯于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师生互动,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多数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薄弱。进入职业学校后,尽管对即将开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但学习定式还停留在中学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适应的仍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职教语文课除教材内容与中学有所区别外,其他的并无不同之处,学习兴趣不高,主观上轻视语文课的学习,逐渐形成了语文学习随意、马虎、厌学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因此,职教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境地。要改变这一现状,职教语文教学就必须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学科属性倾向向职业属性定位的转变,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应具有的 二、职教语文教学职业属性定位的必然性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为标准确定培养目标的。换言之,以特定的教育形式完成个体的职业化过程,实现个体目标的职业化,就是职业教育。由此,职业教育明确了自身的本质属性——实现个体职业化的目标,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本质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学生个体理应具备的职业属性——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是体现在个体成为社会人并胜任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中的。为此,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实现个体发展目标的职业化。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初、中、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更为直接而密切,是个体由单一学习者角色向社会职业者角色转化的起始点和必由之路,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由此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职业技能的获得途径,是对职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而职业素养的培育,则更多地来自于文化基础课尤其是语文、德育等课程的学习。因此,职业教育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定,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无不表现出显著的职业属性,作为职业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必然打上职业属性的烙印,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了职教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职业属性定位。 三、职教语文教学职业属性定位应把握的关键点 职教语文教学的职业属性定位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为标准,以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设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性特点,使学科教学和职业素养培育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的职业化应用能力,真正发挥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职教语文教学的职业属性定位,是以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为基准的。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核心内容为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是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劳动者进入职业角色的必备条件。职教学生作为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后备军,职业教育是其职业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职教语文教学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角色如何确立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进而达成培养目标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教师的教学角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身份及所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笔者认为,实现职教语文教学的职业属性定位,以达成学生职业素养有效形成的目标,必须在教学中以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教师身份、规范教学行为,这是职教语文教学职业属性定位必须把握的关键点。2013年9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明确了国家对合格中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和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截至2014年底,虽然教育部尚未出台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上述《专业标准》是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设定的,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学校,该《专业标准》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定位都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指导作用。 1.以《专业标准》明确教师身份 以《专业标准》明确教师身份,是实现职教语文教学职业属性定位的基础。《专业标准》的核心是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解决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的问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紧紧围绕“职业”这一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教师应“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以及“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职教语文课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学科教育理念迅速转变为“以技能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严格以《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武装自己,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确立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各专业、职业群对语文能力的需求度,自觉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特色及职业要求高度融合,把自己身份确定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真正完成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向职业素养的培育者的身份转换,方能为实现职教语文教学职业属性定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专业标准》规范教学行为 以《专业标准》规范教学行为,是实现职教语文教学职业属性定位的有效途径。《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体现在其“基本内容”之中的。“基本内容”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解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基本要求条目,详细规定了各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仔细解读“基本内容”不难发现,基本行为规范是紧密围绕学生个体的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育确立起来的,其核心是实现学生个体职业化的目标。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严格遵循此行为规范,还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之逐项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落实行为规范应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设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性特点,使学科教学和职业素养培育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的职业化应用能力。为此,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并加以落实: (1)调整教学目标。职教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语文职业化应用能力的双重任务,基于学生语文能力实际和从业需求调整教学目标,既有利于落实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又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顺利实现学生个体职业化的目标。设定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性特点的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学生个体职业素养的培育,依据“够用、实用”的原则,以提升学生一般语文能力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语文职业化应用能力为目的,使语文教学和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对语文能力的需要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语文职业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尽管目前各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是通用型的,无法与众多专业一一对应,但我们可以针对专业课内容及职业素养内涵对语文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适当淡化学科理论知识教学,强化以学科理论知识为载体的职业素养培育。 (3)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语文职业化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其内容必须是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整个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是其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学科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适时创设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不断质疑解疑。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的能力,并以学科理论知识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迁移到群体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上。如此,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形成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获得提高。 (4)革新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语文教学应确立“以技能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中心”的职教评价观,改革以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根本,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方面,降低学科技能考核标准,要求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即可,突出听、说、读、写职业运用能力的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评价的方式上,将阶段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考核,既可以按期中、期末评价,更可以每周、每月评价;既可以试卷、分数评价,更可以通过演讲、礼仪活动、自我介绍,模拟现场招聘问答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评价,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关注点引导至职业化应用能力的训练上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2014年2月26日,李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牢固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因此,职教语文教学只有遵循职教规律,把握职教本质,突出职教内涵,进一步明确职教语文教学的职业属性定位,才能担负起为社会培养素质好、技能强的实用型职业劳动者的重任,为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生乾.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9,(2). [2]俞冬伟,闵亨峰.论中职文化基础课的职业属性与人文属性[J].中等职业教育,2010,(2). [3]周艳冰.职业素养:职校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J].机械职业教育,2010,(8). [4]马蜂,胡广龙.基本职业素养[J].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12). [5]蔡红卫.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13,(83). [6]杨玉芝.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1). [7]马路.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4,(4). [8]马路.中专语文教学的文化教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6). 作者:马路 单位:安庆广播电视大学<安庆市建筑工程学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