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科技创新小论文创作的学习案例
范文

关于科技创新小论文创作的学习案例汇总

探索科技创新小论文创作的学习案例

适用年级:初中

涉及领域:其它

学校名称: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简介

随着二期课改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已步入各校的教学殿堂.如果把研究性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把研究性课程中这种学习的方式与基础型课程加以整合,使其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这种可操作性尝试是本文学习案例设计时的总体构想.

随着二期课改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已步入各校的教学殿堂.如果把研究性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把研究性课程中这种学习的方式与基础型课程加以整合,使其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这种可操作性尝试是本文学习案例设计时的总体构想.

我校是一期,二期课改试点学校,而课改试验率先从劳技学科开始.劳技学科成为课改的先锋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我校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学年劳技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机械传动中常有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平面连杆机构传动,知道常用机械连接的方式,有螺纹连接,销键联接,和铆接,知道常用机械材料的种类与选择,然后通过学习知道机械设计用三视图的表达方法和有了使用AUTOCAD进行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技能,最后根据设计,学习机械加工,即:锯,锉,钻孔等技能,完成了简易电梯的制作和组装,通过一个学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即学生不同程度构建了进行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具有初步实践经验的认知结构.为学期年终每位学生参与的创新论文撰写的研究性课程中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1,学习任务是怎样撰写科技创新小论文,论文课题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生选择与其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通过基于项目的科学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学习,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考途径,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交流初步研究成果,通过实践检验,评定对初步研究成果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这种学习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符合二期课改要求.

学习流程:教师通过分析两个案例,首先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

(1)课题的选择倡导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为目标,要善于捕捉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才可创造.

(2)研究问题常用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3)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案例分析实录:

案例一:不对称伞面的雨伞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会遇到大雨中两个人撑一把伞,而顾此失彼,两人衣服都被雨水打湿的尴尬,可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因为用一把伞撑两个人所带来的上述困窘呢

分析湿衣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研究法,分析湿衣原因有:

(1)雨点下落受风雨影响,往往侧面袭来时,转换风向造成顾此失彼.

(2)因为伞面不够长,雨点侧面打来时,用伞侧对,往往伞面又不够大,另侧的人头上就要淋雨了.

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通过假设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方案.

(1)把伞面做大,也许可以解决淋雨,可是太大了,在多人行走时,因为伞的空间太大,造成行走的不便,还有携带的不便.

(2)伞面全部做长,固然可以不用侧伞挡雨,可是如果伞面材料不透明,会造成行走时,视线的遮挡,带来行走的不便.

提出一种设计方案:加长一侧伞面,做成一把与普通伞一样大的不对性伞面的雨伞.其实只要在另一侧增长伞的骨架,配以伞面,即9根骨架中延长其中3根连续的骨架即可制成.

小结:此案例告诉我们,事无巨细,其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观察研究法,找到问题症结,创造性地予以解决的.

案例二:蚯蚓对生活垃圾处理与校园空气质量改进的研究.

我校北侧是一条小小商业街,紧邻校墙一段有一垃圾集装箱,垃圾箱内大多是商业街中清理出的有机垃圾,随着气温升高,垃圾箱内的有机物分解变质,发出阵阵恶臭,对我校教学大楼北侧的教室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此影响的关注度很高,亟待净化空气质量的意愿强烈.

案例采用调查研究法:

结果显示,在学校呆得越久,对臭味的来源越清晰.

案例中对了解这根源的同学进行调查,如下图:

了解该问题的学生的态度

民意表明,强烈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该问题.

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垃圾箱内垃圾分解速度较快,环卫工人每天在清理垃圾的周期内不能逆转有机垃圾堆放所散发的臭味,学生设想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可知:美国,日本等国采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处理这类有机垃圾,并取得良好效果,即用蚯蚓来"消化"有机垃圾,但需要大量的蚯蚓才能完成.所以,方案的设计:

(1)蚯蚓克隆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

实验日期:

05.3.14~05.3.21

实验材料:

蚯蚓6条

实验过程:

1.将2条蚯蚓近头部切断,前部放入1号烧杯,后部放入2号烧杯;

2.将2条蚯蚓近中部切断,前部放入3号烧杯,后部放入4号烧杯;

3.将2条蚯蚓近尾部切断,前部放入5号烧杯,后部放入6号烧杯;

4.在6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适量泥土;

实验结果:

3,4,5号中6条蚯蚓存活

总结:

实验失败.原因分析:气候干冷,不适宜蚯蚓生活.蚯蚓繁殖时期要延后,等气候条件适宜(温度在二十五度)时,进行为好.

(2),蚯蚓分解腐殖质:

新鲜大白菜50g

10条蚯蚓所用时间:

30天左右

搁置2星期大白菜50g

8天左右

总结:

蚯蚓喜好已经发酵的或开始腐烂的有机物.

小结: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在写论文时可采用调查研究法,通常可采用问卷调查,如案例中对垃圾箱臭味问题影响和需要解决该问题的意愿,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结果均用条形图表示,对比一目了然.如何解决有机垃圾的处理 通过资料查阅,即文献研究法,提出用蚯蚓处理垃圾的观点,最后又通过实验研究法,做了蚯蚓克隆和分解腐质的实验,本案例中对问题研究的方法的使用比较全面.

总结:通过两个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与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研究成果,时间节点要求从5月23日到5月30日组队确定研究课题,并收集相关资料,可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如:网上资源,资料文献资源等,5月31日到6月10日完成创新论文的撰写,并交给教师初评.

2005年6月10日到6月17日,对论文点评,据统计6个班级学生,共计完成论文180篇.

教学流程:通过案例学习,学生自愿以学习小组形式组队,明确组内分工,进行资料收集,完成科技创新小论文的撰写.

三,教师辅导策略设计

6月18日到8月1日,教师对各个小组上交的论文进行细致的阅读,评价,综合创意,实用性,可行性以及文笔流畅性等方面从中筛选出9篇论文,进行实验性的师生网络评价.

为了使大部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论文的了解与评价,我们采取了与信息学科整合的方法,搭建科技创新论文网络评价平台,在此平台上,为学生创建各自的帐号,将学生的论文上传到服务器,所有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到参评的作品.我们初步草拟了对科技论文评价的方案,量化四个指标,即:创意,实用性,可行性和论文文笔.利用过程评价平台,首先对筛选出的9篇论文进行评价.<>

指导思想:

教师于8月13日到8月14日,在暑期组织学生对部分论文通过制定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对话,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对论文中研究的问题向进一步完善的纵深度拓展.

具体步骤:

1,集中部分学生到计算机房,学习该评价平台使用方法.

2,参评论文作者介绍自己论文创意.

3,作者对论文进行自我量化评价打分.

4,教师及全体学生分别对参评论文进行量化评分,同时,发表自己对该论文的文字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对网络评价进行整理,反馈,取得第一手材料.

部分学生评价表: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