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驴子始终也追不到那块肥肉。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关注字音、节奏) 2.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 3.个别朗读,同学互评 4.集体朗读 三.合作探究 1.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级互助 2.根据幻灯解决重点词句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预设: (1)好事者(2)老虎 (3)驴本身(4)黔地 4.你认为哪个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预设: (1)好事者带来且无用;不带,或带而用,则不会出现此悲剧 (2)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 (3)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 (4)黔地,没有挖掘驴的价值 注:由预设2、3理清结构,解读课文 ①虎对驴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看图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深层挖掘虎的心理)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 畏---疑---恐---不奇---怕---喜(结合画面,试背课文) ②面对凶悍的老虎,驴有何反应 “鸣”“蹄”(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③观看flash影片《黔驴技穷》,概括虎、驴的形象 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 貌似强大外强中干 虎:勇敢大胆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 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根本原因在驴自己.文章标题是《黔之驴》,但着力多的却是虎,是否偏题,标题可否改为“黔之虎”(学生讨论) 以虎衬驴 5.作者为何要塑造驴的形象,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体裁)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作品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 (2)透过现象看本质 (3)知己知彼 (4)不虚荣买弄 (5)正确估计对手 (6)坚持,不放弃 四.拓展: 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骈(p?an) 一石(da)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三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 策 其 之 助词 食 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 同桌间互相听读 (2) 男女生比赛朗读 (3) 全班齐读 (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六) 拓展延伸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六 自我评价 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 1.导入 新颖.<<神雕侠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展示精美图片,教师适时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 二、整体感知 1、展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 3、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明确: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4、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 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 三、精读赏析 1、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学生思考: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⑵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⑶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 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的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3分钟)。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 例如: ⑴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析:详见教参144页 ⑵“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教参P146 ⑶“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教参P146 ⑷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P82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主要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教师小结:像地下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38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 四、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 例: 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 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 五、小结 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给他光辉,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给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的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有“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4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 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1. 归cháo( ) 装shì( ) mì( )食 tǎng( )若 2. 冠ɡuàn( ) ɡuān( )率 shuài( ) lǜ( )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B 案 第 一 课 时 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 二 课 时 回顾课文 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内容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2~63页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懂得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相差程度有关的道理。 2、通过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3、渗透有序思考和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制作一个规格为5×3×1(单位:cm)的长方体纸盒。教师准备设计记录纸以及展示设计方案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各种包装图,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特点?(长方体)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包装有关的学问,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板书: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3、包装需要注意什么?(美观、大小、省料) 4、还记得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板书公式) 5、出示5×3×1的学具,学生计算表面积。 二、小小设计师 (一)两块学具的包装方案 1、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想一想,怎样包装呢?(学生两人小组合作用两块学具设计包装方案。) 2、学生汇报方案,教师贴图。 3、电脑显示介绍三个面:大面、中面、小面,再展出示三种包装方法图:上下(大面)重叠、前后(中面)重叠、左右(小面)重叠。 4、观察拼成的大长方体与原来的两个小长方体,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没变?什么改变?(体积没变,表面积改变) 5、猜一猜,那种包装方案最省料?大面重叠,因为这样重叠的部分最多 6、学生分组计算三种方案的表面积进行验证。(板书结论:重叠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所用的包装纸越少。) (二)四块学具的包装方案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四块学具设计包装方案,并填写记录单。 填实践统计表 包装方案 重叠面 长(cm) 宽(cm) 高(cm) 方案一 2、生汇报方案。 3、电脑展示介绍六种包装方法图:单面重叠:3种——6个面,双面重叠:3种——8个面 4、不计算,比一比那种包装方案最省料?6个大面重叠和4个大面与4个中面重叠可能最省料。 5、引导理解比较的方法:除去4个大面,两个大面和4个小面比较,只需1个大面和2个小面比较,有可能相等,有可能大,也有可能小。 6、学生分组计算可能的两种方案的表面积进行验证。 7、观察讨论记录单上长宽高数据的规律,得出结论。(板书:长、宽、高越接近,表面积越小,所用的包装纸越少。) (三)八块学具的包装方案,怎样最省材料? 1、学生八人小组合作用八块学具设计最优包装方案。 2、学生汇报并说设计理由。(长宽高越接近,表面积就越小,所用的包装纸越少。) 三、课堂小结 启发:通过这次包装设计,从节省包装材料出发,设计出最好的方案。你有什么发现? 四、省料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同学们真棒,说得真好!包装问题应用在生活中可以节约包装纸,节省包装材料,省料问题在生活中的的运用就更多了,做服装的时候精心设计节省布料,可以多做衣服,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用电……省料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创造利润……当今社会提倡节约,我们要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五、大胆尝试 12个旺旺牛奶盒的包装方案,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接口处按300cm2计算) 六、板书设计 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重叠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越少 长宽高越接近,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越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运用小数除法及其它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任务。板书课题。 二、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师生共议,回顾单元所学知识。 2、学生课前独立整理,完成知识结构框架图,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交流: (1)、三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比较好? (3)、你还有哪些疑惑? 4、小组汇报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重要性:便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更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生质疑: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这些所学的知识里面,你认为自己哪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个知识点不太明白或者说有一些疑惑呢?大声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探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随机典例悟导……)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走进我们的练习大本营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系统整理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和交流与配合意识,再通过师生之间的质疑、解惑过程系统地再现并掌握本单元知识。] 三、练习大本营。 (一)、计算练习,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 79.3÷2.6= 2.2÷3= 7÷0.25= 8.1÷1.8= 24.7÷2.5÷0.4= 0.22÷0.6+ 0.2÷0.6= 方法:先让学生独立选择题目做,再抽生板演、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正确的结果。并在讨论中发现合理灵活的方法,发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能力。] (二)、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李阿姨买了14个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买这样的橘子13千克,大约有()个。 A 200个以上 B不到50个 C80多个 2)、下面的商是3.45的算式是( )。 A 11.04÷32 B 11.04÷3.2 C 110.4÷3.2 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并说出思考过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计算、估算等。 2、口答: 1)、五一班有16名同学去春游,每5名同学乘一条船,需要几条船? (16÷5=3条……1人,3+1=4条 采用了进一法) 2)、钢笔2.5元一支,11元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支……1元 最多可以买4支 采用了去尾法 ) 3)、买3个面包用2元,每个面包多少钱? (2÷3=0.6666…… 大约是0.67元 采用了四舍五入法 ) 3、解决问题: 妈妈让小红去超市买米,某品牌的大米原来的单价是每千克4.8元,妈妈给小红准备好了买30千克的钱。小红来到超市,发现这种大米正在促销,单价为每千克4.5元。这样可以多买多少千克大米? 1、先求出小红准备的钱 4.8※30=144元 2、按照现价可以买多少千克大米 144÷4.5=32千克 3、现在比原来多买的千克数量 32—30=2千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通过思考、解答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便于培养学生估算、口算、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五、拓展练习 ※ 6除以7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循环小数表示商以及其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读熟课文。 理解“忧郁、犹豫、骤然、歧视”等词语。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第29课 掌声,请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词、句 出示生词。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想重点来检查一下这几个词语。 点击出示:犹豫、忧郁、刚调来 谁来读? (个别读、齐读2遍。) 理解词义。 师:我们看到“犹豫、忧郁”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拼音相同,但声调是不同的。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忧郁:一个人总不爱说话,整天闷闷不乐的,我们就说这个人很忧郁。 师:这样看来,这两个词语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认识多音字“调”。 “调”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它还读什么?谁来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出词语。 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这个句子里生字多,谁来读一读? 认识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读”lao”, 它也是本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还读什么?谁能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词语。 齐读句子。 了解小儿麻痹症。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接读课文。 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师、英子、同学们) 老师是怎样的?(刚调来的) 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谈理解) 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师:还有吗? 生:英子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出来的? 生:我是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来的。 表扬: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她能从课文的词句中读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她是一个孤独的小姑娘。从哪里知道的? “早早地、又总是”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英子不爱说话、孤独、寂寞,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忧郁) 师: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内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引导:还可以说她变得怎么样了?(活泼、开朗) 四、重点探究,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此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一)渲染过渡 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变一种方式来学习这两段课文。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你们觉得行吗?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下面就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演英子? (注: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二)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请同学们轮流上台讲一个故事,老师借此来了解一下大家。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讲完了故事,下一个,轮到英子了。英子,该你了?(英子表演) (三)评议表演 同学们对刚才的表演满意吗?谁来评价一下大家演得怎么样?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句进评议) 师:同学们,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来的时候眼圈红红的, 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 你们的掌声想对英子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英子以前总是早来晚走,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英子,你是好样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战胜了自己!英子, 听了同学们的掌声, 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四)配乐表演(课件出示第三段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表演一遍这段课文,再现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鼓掌。英子鞠躬后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五)朗读课文第三段 在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理解两次掌声 我们看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般) 谁能比他读的更好?(个别读、齐读) 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七)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点击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 师: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紧张、害怕;高兴、愉快) (八)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师:同学们,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他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理解、尊重、支持、鼓励、赞扬、夸奖、关爱) 同学们,就是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九)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最后一段。 (十)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