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 |
范文 | 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 1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两方式,知道蒸发现象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联系“世界水日”(3月22日)和我国“植树节”(3月12日)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爱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蘸了酒精的棉花在黑板上写“大家好”。引导学生思考:雨后总有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路面的积水却给行人带来不便。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锅里的水逐渐减少。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再由两个例子有些不同,说明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学生观察:黑板上“大学好”几个字不见了,说明什么?(引出“蒸发”)。 (二)进行新课: 1、蒸发: 学生举例说明: 湿衣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变干,根据生活体验讨论引出:水蒸发时都在水的表面上的水先蒸发。 归纳说明: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问:怎么晾湿衣服才干得快?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归纳: ①摊开——表面积大,蒸发快; ②晒在太阳光下——温度高,蒸发快; ③通风处——气流大,干得快; 说理: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 问:通常情况下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都在变化,如何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说明: 对多个因素问题,总是让其中几个因素不变,只让一个因素改变——控制变量法(定性)。 教师介绍学生桌上仪器。 学生讨论: 蒸发快慢和温度关系,采用什么方法?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学生实验一:研究蒸发快慢和温度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方法: 用滴管向两毛玻璃片上各滴相同数量酒精,给一块玻璃板微微加热,注意保持两滴酒精的`表面积相同。 观察: 哪滴酒精蒸发得快(给加热的酒精蒸发得快)。 问:实验中还具备了什么条件相同(酒精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引导归纳: 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学生实验二: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关系? 学生讨论方法和步骤: 方法: 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片上各滴数量相同的酒精,轻轻晃动其中一块玻璃片,使酒精表面积扩大。 思考: 实验中必须保证什么条件一样?(酒精的温度相同,酒精表面气流速度一样) 引导归纳: 酒精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学生实验三: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学生讨论方法和步骤: 方法: 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片上各滴一滴酒精,并让两块保持一定距离,用课本轻轻煽动其中一滴酒精。 思考: 实验保证什么条件相同?(酒精的温度相同,酒精表面积相同) 引导归纳: 酒精上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思考: 每次实验都用的是酒精,可以用水来做实验吗?(可以),应在三个结论前加上什么?(同种液体) 酒精和水“谁”蒸发得快?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一样吗?(酒精蒸发快,不一样),能否用实验来推出你的结论吗?(能) 学生实验四:验证酒精是否比水蒸发得快? 问:该实验需要哪些条件相同?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说明:四个相同条件——液体体积、表面积、温度、液面上方气流快慢。 方法:向两块玻片上各滴一滴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书扇。 观察说明:酒精比水蒸发得快一些。 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引导得出: ①蒸发快的液体一般易挥发。如汽油、乙醚、油漆稀释料等易挥发、易燃。保存时应密封、保持空气流通,周围不能使用明火。 ②不易挥发(蒸发)液体:如食用油、机油。 学生阅读P54第二段讨论回答:喷灌时,输水管道埋在地下有什么好处?了解世界水日(减少水的蒸发、可节约用水50%,47届联大现定了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学生讨论:植树造林与蒸发的关系?(我国“植树节”为每年3月12日) 3、蒸发吸热(蒸发有降温致冷作用) 学生实验五:用蘸了酒精棉花擦手背,感觉后回答: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图4—10,图4—12分析回答。 学生实验六:取一支温度计观察记录示数,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沾少许酒精,并拿出观察温度计示数有无变化? 现象:液柱先下降后上升最后稳定。 原因:酒精蒸发时,带走了玻璃泡上一部分热,玻璃泡附近温度降低,示数减小。当酒精蒸发完后,玻璃泡附近的温度值又上升至跟空气一样,示数上升当前空气温度值。 学生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一些利用蒸发致冷的例子。 (三)小结: 1、知道蒸发的两个特点: ①蒸发是只在表面发生的现象; ②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致冷作用。 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 2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具 玻璃杯、热水、冷水、实验用、体温计、寒暑表、冰块。 知识内容 一、复习引言部分 物理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 二、引入新课 指出温度跟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感觉的不可靠。 三、实验用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观察的构造、测量范围及分度值。 四、摄氏温度 讲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每个分度值代表1摄氏度.摄氏温度的`正确表示方法及正确读法。 五、热力学温度 介绍宇宙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量方法叫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六、体温计 着重讲解体温计的原理、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特殊结构及用法。 七、小结 原理和温度的计量方法。 八、作业 P461、2、3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去体验先后把手放在冷水热水以及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教师出示实验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出示体温计,引导学生观察.示范用法并引导提问。 自己得出结论:冷热只是相对概念,靠感觉根本区分不了温水的冷热程度。 学生总结得出构造、测量范围,并提问:C的意思和分度值代表什么? 观察细节,并提问 探究活动 【课题】 人类的热现象的探索和利用。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参考题材】 1.热力学发展的历史。 2.我国古代对热的认识。 3.的类型和发展。 4. 生活中的热现象。 【评价】 1.所查阅的资料。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如绝对零度的理解。 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 3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测量范围以及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常识性地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摄氏温度. 教学难点 体温计的构造及用法. 教学器材 常用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各26支,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挂图、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举例说明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举例说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 3、演示课本第36页图4—1的实验; 结论: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但往往不可靠。 4、过渡引入新课 温度跟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温度的判断和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所以,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专用测量工具——温度计。 新课教学 第一节 温度计 一、实验用温度计 1、构造 (让学生认真观察常用温度计,再请一名学生回答其构造、最后由教师概括)温度计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几部分组成. 2、原理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投影片说明其原理) 二、摄氏温度 要测量温度,就要先确定其单位.温度的单位跟长度单位一样,是人为规定的. 长度的单位 温度的单位 常用: 尺、丈、寸、里 摄氏度 英尺、英寸、英里 华氏度 国际: 米 开尔文 提问: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后再回答) 规定: 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00℃)度:沸水的温度: 1度(1℃)=(100℃—0℃)/100=1摄氏度 说明: (1)摄氏温度用t表示.如:t=25℃; (2)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3)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 零下4.7℃摄氏度. 三、热力学温度 1、绝对零度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为—273℃. 2、热力学温度: T (1)定义: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 (2)单位:开尔文,符号:K. (3)跟摄氏温度的关系: T=t+273K . 如:体温为t=37℃时,T=(37+273)K=310k. 四、体温计 (先要求学生观察体温计,然后回答) 1、构造特点 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水银柱上升通过缩口,但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因此,可以明确地显示人体温度. 2、刻度范围 35℃—42℃ 3、最小刻度 0.1℃ 五、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比较 (要求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正确地填写右边表格) 思考题 为什么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刻度范围是不相同的? 作业 课本上第37页—38页的第1—4题. (用投影片将下表格投影到屏幕上) 比较 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不同点 构造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测量范围 —20℃~105℃ 35℃~42℃ —20℃~50℃ 最小刻度 1℃ 0.1℃ 1℃ 用途 实验用 测体温 测气温 相同点 构造 都是由玻璃外壳,内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原理 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单位 都是摄氏度 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 4一、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会读写温度值;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了解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弄清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 温度计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所说的温度就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生活中人们往往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这种感觉是否可靠呢?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感受一下,并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这里有三杯水,分别是冷水、温水、热水,请同学来按银幕上的做法来实验践一下。请问你的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左手感觉?右手感觉?同一杯温水温度是一样的,而给人的感觉却不同,这说明只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要想准确的测量温度,必须用到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温度的变化是看不见的,而温度计工作时将这种看不见的`温度变化转化成什么的变化就让我们可以看见了呢?同学们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下面我们就通过自制温度计来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制作过程:在小瓶里装满水,瓶口塞上塞子,然后将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这样一支简易的温度计就制作成功了。 实验过程:将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杯中(注意小瓶不要碰到杯底或杯壁)稍等一会儿,仔细的观察细管中水柱位置的变化情况。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好,试验完毕,请几名同学说说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大家的结论都很一致,那就是:在热水中看到管中的水柱上升了,在冷水杯中看到水柱下降了。水柱的升降说明瓶中的水什么变化了?对,体积变化了。水在受热时膨(Péng)胀体积增大引起水柱上升,遇冷收缩体积减小引起水柱下降。这样,我们就将看不见的冷热变化转化为看得见的液面升降。这里用到了一种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转化法。其实,常用的温度计就是运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来工作的,这也就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将自制温度计和常用温度计进行对比,就发现自制温度计还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怎样让自制的温度计更加完美?(1、如何让无色的液柱更加醒目;2、如何让玻璃管中液柱的长度变化幅度更明显;3、如何才能读出具体的温度值。) 请同学说说,为了让你的温度计更加完美,你准备怎样做?真好,你们是一群特别爱动脑筋的孩子。其实,常用温度计就是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后制作出来的。它的下部有一个小瓶一样的液泡,里面装着染了色的液体,上方是内径很细的毛细管,并在玻璃上标有刻度。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在温度计的上方还有一个符号C,它代表什么意思?对,摄氏温度,它是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叫做摄氏度。他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之间的范围是它的量程,最小的刻度值是它的分度值。不同的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不一样,下面这支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读一读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各是多少?甲是:16℃,读作:16摄氏度,注意,摄氏度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读作摄氏16度。乙的示数是:—25℃,读作:零下25摄氏度或负25摄氏度。在开篇的那段视频里,就有一处错误,同学们来找一找。错误是?好,大家有非常敏锐观察力. 由于不同的温度计量程不同,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如何选择温度计呢?先请同学们先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必须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如何使用温度计呢?请看一段介绍温度计使用方法的视频。 在刚才的视频里是不是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同学们可不能再犯。好,看了刚才的视频,你认为在温度计使用过程中有那些需要注意的细节?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桌面上几杯水的温度。(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所测水温) 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这样一些做法大家判断一下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读数时有甲、乙、丙(俯视、仰视、平视)三种视线放置方法谁是正确的。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温度计呢?(引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体温计)在医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护士在给病人测体温前,总是拿着体温计先甩一甩。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是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决定的,在液泡的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液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上升,能够通过缩口到达上面的直管中,而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内部的水银收缩,从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液泡中,所以离开人体后仍然能够指示人体的温度,而要让上面的水银退回来,必须用力的甩一甩。 我们学习了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比较一下,两种温度计有那些不同点。 刚才我们所说的体温计一般都是水银体温计,但是专家指出:水银体温计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请看大屏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禁止使用了,水银体温计在我国也将逐渐被一些新式的体温计所取代。 关于温度计的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练习:略 初二数学探索温度计教案 5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学生实验室用温度计(2人1支)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一、温度 请一位同学操作图4-1实验,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二、温度计 1、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4-3, 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0 ℃=273 K,100 ℃=373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 (1)水的沸点=____ ℃=____K (2)沸水的温度=____ ℃=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 ℃=____K (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 ℃=____K 4.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三、归纳总结 四、思考与作业 课本P46,1、2、3;《课课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