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
范文 | 《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应获取的知识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②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①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②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③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④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2、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一)导人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三)范读感知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并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 二、研读探究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三、布置作业(小作文) 写一篇“初冬的早晨”的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二、学习新课 1、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2、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5、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6、朗读第5自然段,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7、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三、教给学生描绘景物的方法,让学生笔下生辉 (一)、细致的观察 1、眼看(形、色) 2、耳听(声) 3、鼻闻(味) 4、身体触摸(感觉) 5、观察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特点。 (二)、怎样描写 1、抓住特征重点描写景物本身特征、时令特征、动态静态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4、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变化,使之活起来)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拓展延伸 1、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 3、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