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词作的内容; 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读梅----品梅----悟梅----比梅 课前播放视频 《梅花》 一、导入: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 二、读梅: 1、范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古诗文要借助注释,很多古诗文都有注释,它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 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 三、品梅 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这是 ------的梅花 因为它-------(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 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五、比梅 1、“梅”是精神和品质的象征,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精神追求。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了解一下他写《卜算子咏梅》背景: 1961年12月,中国人民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反华逆流冲击着稚嫩的新中国,共和国的领导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写这首词鼓励大家。 读 再读陆游的《咏梅》。 2、比较两首《咏梅》,毛泽东“反其意”反在哪里?学生齐读读。“反其意而用之”怎么理解的?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陆游词写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坚持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我们学过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竹石》等。 4、学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5、试背这首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托物言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