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
范文 |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展示教学目标。(课件)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简介(课件) 三、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读乡愁(课件) 师: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得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忧郁深沉 师: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的朗读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要读好一首诗,不光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第一、二小节语速稍慢,读出回忆。第三小节沉郁,读出生离死别的伤痛与失落。第四小节音调稍稍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思念,荡气回肠。 另外,在朗读时,注意重音。比如在第一小节,那枚小小的邮票寄托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在读的时候要重读。现在老师示范读一下第一小节。 师:下面几小节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来朗读其余几小节。 配乐朗读 师总结:同学们朗读的非常精彩,很投入、很感人,下面我们来听听名家的朗读。(课件) 四、师:通过朗读,我们心灵深处情感已经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那淡淡的愁绪,我们仿佛也在慢慢体会,同学们让我们奏响第二乐章--含英咀华品乡愁 师:我们知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诗人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乡愁?(课件)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 师:同学们回答很正确,作者抓住这四种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 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板书)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哪些具体的乡愁? 生1: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与母亲分离,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生2:长大后,为生活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生3: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生4: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 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两岸分离(板书) 师:同学们想像、表达都很好,诗的第四小节,与前三小节已有所不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板书) 师:课文学到这时,我想同学们肯定有话想说,你最想对谁说一句话,说句什么话? 生:我想对台湾同胞说台湾同胞,你们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生:我想对余光中说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师:大家说得很好,说出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心声。祝愿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板书) 五、师:中国人,天然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家被视为生命的本源。阔别六十八年后,余光中老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国的时候,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必须当一回‘浪子’,回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同学们”也许以后,为了追寻理想,你们也会离开故乡,甚至会远离自己的祖国,到那时候,你会对你的亲人、故乡、祖国说些什么么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乐章---说乡愁(课件)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老师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在这节课结束前,让我们的脉搏再次随着乡愁的韵律一起跳跃吧!(课件) 布置作业(课件) 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别个人的思乡之情渴望祖国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早日统一 现在--------海峡-------祖国与大陆分离普遍的爱国之情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通过比较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 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的渴望日趋强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显示全诗) 二、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教师示范朗读。(多媒体配乐) 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板书: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园别 ⒌把握诗歌主题。 ⑴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 ⑵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较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较、品评。(多媒体显示) 设疑:⑴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原诗,你觉得余光中是怎样将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运用了几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 ⑵乡愁怎么是邮票、坟墓?这些事物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老师改写的诗有没有这种效果? 2、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⒊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意象。 明确:诗歌一般是通过创设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了,并且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⒋美读: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出韵味。 四、写一写:拓展迁移,体验人生的情感美。 1、请根据以下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照诗句,用具体的事物来抒写乡愁。 ①情境:中秋月圆之夜,作为一名住宿生,当你独处寝室,这时,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自创。 2、学生思考、创作、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乡愁(余光中) 母子别邮票 新婚别船票 生死别坟墓 故园别海峡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三)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邮票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海峡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