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
范文 |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让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教材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教师由故事引入,创设了三个情景,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教学过程: (预备铃响后) 师:请同学们做好,然后将文具盒摆中间,数学书摆右边,小棒摆左边。(老师在学生座位边巡视,并帮没有摆好学具的学生摆好) 【这是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点滴小事做起。】 (上课铃响后) 师:上课。 班长:起立。 生:老师好。(学生上课情绪很好,大部分学生都面带微笑。) 师:同学们好。 【此时老师虽然面带微笑,但还是有点严肃。老师还应该在夸夸孩子“我看到你们真高兴,相信你们一定能上好这节课”。】 师:我们先进行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我们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大声地从1数到10,再倒着从10数到1。 【每节课课前都要进行这样的数数练习或口算练习,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一)问题情景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到“花园里”看一看,那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花园里有2只小鸟和4只蜜蜂。 【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学生说得不错,说明这半个多月的辛苦没白费,略见成果。】 (二)建立模型 1、师:天上有2只小鸟,这是又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天上有2只小鸟,这是又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一共有5只小鸟。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我是1个1个地说出来的。 生:我是2个2个说出来的。 生:我是2加3等于5算出来的。 …… 师:对,像这样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 加号 师:那算式中的“2”是花园中哪几只小鸟呢?“3” 是花园中哪几只小鸟呢?“5”又是花园中哪几只小鸟呢? 生:“2”是花园中左边的小鸟,“3” 是花园中右边的小鸟,“5”又是花园中合起来的小鸟。 师:我们还可以用小棒代替小鸟摆一摆,左边有2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合起来有5根小棒(老师用粉笔将5根小棒全起来),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摆一摆,说一说。 生小声地说着,老师在座位间巡视。 师:现在我们再看看蜜蜂吧。看,花丛中有4只蜜蜂,又飞来了1只蜜蜂,现在一共有几只蜜蜂? 2、 生:花丛中有4只蜜蜂,又飞来了1只蜜蜂,现在一共有5只蜜蜂。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桃子贴图若干。 学生准备:5枝铅笔、5个桃子卡片。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的学习伙伴笑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她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出示课件)快看,她手里拿的是什么? 笑笑左手有几枝铅笔?右手有几枝铅笔?把左手和右手的铅笔合起来一共有几枝铅笔? (板书;有几枝铅笔)学生读一遍。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同学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笑笑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 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 学生开火车读算式。 2、摆桃子。 (1)看实物投影。教师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说一说第二幅图中的两个2和4分别表示什么?第三幅图中的2、3、5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左边有4扇窗户,右边有2扇窗户,合起来是几扇窗户?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学生汇报。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试着填一填,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 小组讨论每次多几个什么意思,然后汇报。 师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模拟演示”、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和亲身体验的积累基础上。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产生学习加法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加法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我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先让学生拿出学具里的铅笔、图片,通过合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验加法意义;然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学生在列加法算式过程中,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列式计算,个别学生把不是一类的放一起了,我能及时的给予纠正、指导。 此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导入的过程中,有问题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另外对与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强调的过多,浪费了一些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避免这些问题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