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版教科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① 学生独立思考。 ②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 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④ 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⑤ 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乘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题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它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的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小节 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我们大家说点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梅花的图片。一起来欣赏。 梅花是中国的名花,历来都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你能吟诵一些描写梅花的诗句吗?(学生吟诵诗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梅花魂》,感受《梅花魂》之所在。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课文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到的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4.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5.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6.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六.总结归纳。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七.拓展延伸。 1.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诗歌《乡愁》 八.板书 6.梅花魂 读诗落泪、 珍爱中国、 不能回国伤心流泪、 赠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潸然泪下 (中国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学甚至是声情并茂,我想采访一下,你已经读了几遍书?(五遍?)哦,真好。你呢?(九遍?)真多。那你呢?(大概十五六遍吧!)怪不得你读得那么好,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二、学习新课: 1、朗读关。 ⑴这节课,我们要去闯五道难关,有没有信心?第一关是朗读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⑵ 先请你们在小组里大显身手,如果你认为哪个同学读得好,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夸一夸他。 ⑶ 每小组选一名小选手来参加班级的朗读挑战。 ⑷谁来评一评小选手们刚才的表现? ⒉ 生字关。 ⑴ 我们已经站在第二关的门口了,第二关是生字关,你们看,生字朋友已经在等着我们呢!谁想和它们交朋友?已经认识了的请你介绍给大家。 ⑵ 读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和它们已经是老朋友了。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结识的? ⑶ 刚才,老师听这些生字朋友说,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它们想请你们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好伙伴,谁来? ⒊ 辩论关 ⑴ 同学们已经顺利地闯过了两关,现在我们要智闯第三关。认真看书,边读边画老牛、小马、小松鼠的图片。 ⑵ 看黑板上的老牛、小马、小松鼠是否合适?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拿起笔来,认真的读一读,画一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⑶ 把你想说的理由交流一下。 ⑷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①谁来读小松鼠的话?这只小松鼠挺着急的,谁还想读?多善良的小松鼠啊,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②谁来读读老牛的话,这位牛伯伯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觉得真好,就这么读。③ 小马过河了,他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⑸ 你们看, 同样的一条小河,老牛说河水很深,松鼠说河水很浅,这是什么道理?他们说得对不对? ⑹ 你说对,你说不对,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呀,这位同学觉得他们说得又对又不对,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我们先请认为对的同学说明理由,再请认为不对的同学说明理由,最后请认为又对又不对的同学也要说明理由。 ⑺ 同学们刚才的辩论,我听出来了,认为对的同学是说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认为不对的同学说他们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你被说服了吗?你呢?现在这三位同学还是认为自己的想法对。那老师告诉你们,你们都动了脑筋,想出了自己的理由,你们的意见都是对的。 ⒋ 夸奖关。 ⑴ 我们已经顺利地闯过了三关,第四关就是夸奖关。小马第一次过河时,有没有过去?听了妈妈的话,它过去了吗? ⑵ 妈妈的话具有这么神奇的作用,我们可要来仔细读一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⑶ 你读懂了妈妈的话吗?如果你读懂了妈妈的话,就请你夸一夸过了河的小马。谁来夸一夸它?夸它什么呢?小马你要仔细听,听他们夸你夸得够不够,如果不够,你就告诉他,你还得接着夸。 ⑷ 这位同学夸小马真棒,谁还来夸一夸它?这位同学夸小马爱动脑筋,肯试一试,小马,你觉得他夸得够吗? ⒌ 联系实际关 ⑴ 正因为小马肯动脑筋肯去试一试,所以它才过了那条河。同学们真聪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老师真高兴。现在我们向第五关挺进。 ⑵ 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那样动脑筋,去试一试的时候呢?请小组交流一下。 ⑶ 谁想说给大家听听?①这位同学真勇敢,能自己开动脑筋, 点着了打火灶煮方便面吃,不过你可千万小心啊。②这位同学遇到了难题,能自己开到脑筋,把它做出来了,也很好。③这位同学第一次到大超市买东西,他善于观察,愿意去问去试,终于买到了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成功以后你高兴吗?没有实际中的苦,哪有成功后的甜呢?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灵活的思考问题,我们已经胜利地闯过了五关,你们都是最棒的,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需要大家去动脑筋,试一试的难题,相信每位同学都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____ 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段最后一句中,“就这样”具体指什么? 4、 这一部分课文所记述的事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二、读课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第1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第17自然段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品读第1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家“窃窃私语”,都说些什么?请根据文意补充。 5、 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这一部分说说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检测案】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因奉此: 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2、 课文中介绍了伽利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与课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编写人:张国昌 审查人:张晓利 把关领导:刘小光 【学习目标】 1、联系课文语言具体环境,品味生动传神的雅词; 2、结合课文的中心主题,出精美出彩的妙句。 【预习案】 1、 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持之以恒( ) 汲取( ) 渊博( ) 驾驭( ) 不言而喻( )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是怎样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的? (2)要想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哪些要素?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6页1-3题 二、读课本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7页1-4题 【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1—3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4—8自然段: 9—13自然段: 【检测案】 1、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6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1)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2)仁慈的母爱是她心软;(3)后悔;(4)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1)文中的母亲; (2)文中的儿子; (3)自己的父母; (4)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或中队园地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读题质疑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 “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同伴互读,互相纠错。 4、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5、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深入学习本文的两个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读悟交流: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①“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②“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③“当然可以。” ④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⑤“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⑥“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2)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查理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想象出查理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吗?”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下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别读,也可以是指名读,要尽量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5、文章开头说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你能联系你所知道的来谈一谈,他会做什么吗?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重点谈谈杰西对查理的影响:杰西热情乐观,虽然残废了,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谊像雨露阳光,是查理改正缺点的主要原因。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8、练习有感情地读,读中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小故事(以“关爱”为主题的材料),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8学习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3、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听写词语。完成《导》P61二1-3题。 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课堂展示: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讲解说明文的有关考点和答题技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统观全文,了解结构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张大棉絮,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①来来去去②轻轻地飘在空中③满满地盖住了天空④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 第二课时 预习环节: 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找出云的特征及其预兆。 3、完成《导学导练》P61 二 4——6 课堂展示: 一、分析、理解课文第二部分 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话题二、①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②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____云,“像羊群”的云指____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____云。 ③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 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 二、讨论探究、链接生活 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 三、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