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
范文 |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1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2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 1、复习导入:出示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83+59 83-59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准确又快速的计算出得数吗?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 )对齐,也就是( ),再从( )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 )。(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 《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条裙子:54.6元 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学生板演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3一、说教材 小学数学四年级 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爱体育运动,而且老师知道我们班里有几名体育健于下星期一(5月14日)将参加平湖市的体育运动会,老师预祝他们取得可喜的成绩。 那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关注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奥运会)20xx年第xx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谁知道中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1)收集信息 (2)交流信息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学生的回答将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揭示课题) 2、 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小数加法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的。谁有补充?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小数点要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小数加法?(进一步加深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师:选择一个小数减法的问题。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请学生直接说说是怎样做的?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 (3)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 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综合应用 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三、 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 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师:他们买了什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竖式算一算。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师:亮亮又和爸爸逛到了球类区。你又有什么发现?亮亮可能会怎样买呢?需要付多少钱?同桌商量然后解决问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4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并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信息窗的情境图分为两部分,分别呈现了厨房和卧室的一角。厨房里有灶室、锅、抽油烟机等物品;卧室里有桌子、椅子、书橱等家具,每幅图的下面都附有数据说明。拟让学生在感受布局协调的同时,了解设计上的科学性,由此引入对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数加减法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实情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五、说学法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借助学生常见的家居常识设置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抽油烟机距地面有多高”,“一张0.7米得书桌该配多高的椅子”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2.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前提是,是学生逐渐的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问题。 六、说程序 测量内容 灶台的高度 锅底到火口的距离 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 书桌的高度 桌椅高度差 测量结果 (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测量的数据,教师合理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谈话: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张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信息图及数据),这些数据可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得来的。 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能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一共是多少米? (3)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4)书桌高度比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高多少米?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引导学生看着数学信息提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互相交流问题,激起思维碰撞的浪花,为成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板书:0.7+0.6=0.7-0.3= 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 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你准备怎样计算?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 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 (1)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13分米=1.3米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竖式计算: 米分米 0.7 +0.6 1.3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3、教学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 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 提问: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和思考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探究小数的加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 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绿点标示问题:0.7-0.3=)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 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优化算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5、学习整数减小数 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 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 (对“1写成1.0”,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整数减小数,学生计算起来相对较难,先让他们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学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算一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是怎样想的。 采用闯关比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 单调与枯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进行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传递,体验成功。 3.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我选取了一个有趣的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肯定能激发出学生练习的欲望,题意为:每人做几个纸团,每个纸团里写一个一位或两位小数,两人一组,将准备的纸团放在一起。每人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纸团,摸出较大数的人算两数的差,摸出较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 我认为以这种形式出现比单纯做计算题要有趣。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5一、说设计理念: 大家知道:教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于体验、感悟和共享;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评价教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投入、乐学与善思。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前数学教育、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更多的还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简便算法。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小数加减法简便算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提出的,简便计算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很好的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规律。此规律的得出,不仅很好解决了从整数的简算到小数简算之间的过渡,而且在此过程中再一次地复习、巩固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定律,使学生深刻地感知了运算定律,为后继的简算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确立: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限个例证明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通过观察对比掌握简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数据特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三、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由于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尝试教学、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验证、认识、归纳,教师通过扶放结合,让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判断推理能力,而且又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学生学法: 1、结合教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2、利用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自学,尝试练习等,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五、说教学设计: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自主编写的习题选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编写的题目入手,通过教师改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简便计算的学习,建立简算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我认为这样选择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创设情景、走进生活、对比概括。通过情景设计验证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给出了一个班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让学生计算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成绩,也就是跑4×50米的时间,要把4个同学50米跑的时间加起来。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两位同学不同的计算思路,一种是按顺序计算,另一种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的数先加起来。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方便又快捷,使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规律,后实践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计算体验,再验证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并能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后,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举例、比较、交流、验证、概括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 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状况,通过“课堂百草园” 等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会欣赏自我。 六、初步预计: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尝试自学,通过观察对比掌握简算方法,学生的素质相应的会有所发展。 本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 1、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决 “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兴趣的引导上。 七、教后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 1、灵活运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实现知识迁移 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后,我发现教材主题图所呈现的运动会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了,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勉强。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在这节课的中,我试图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这不得不让我们相信,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3、关注学生情感,以评价促进学生善思乐学 有一句话所有教师都深知,却又让大家付出一生去追求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句“相信你,给你时间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时“我非常的欣赏你的独特见解”。当学生们在合作的时候,学生们在交流的时候,小组的相互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老师的评价相呼应,更是让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始终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着,探究着。 (1)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演绎精彩,而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显得有些仓促,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注意学生思维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多问:“谁有不同想法”“谁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堂上如何解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纵观整个课堂,全班交流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言交流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学。特别是一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更是控制了整个课堂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也总有一部分学生默默无语。我们老师往往从个体里获取群体的信息,我觉得也是有些偏颇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也是我一直困惑的。 (3)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开放的,在开放的教学中教师如何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把学生思维闪光点作为“挖掘点”,心里时刻装着学生,而不是装着教案,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的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如何才能做到这些,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这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6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3、例4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讲解计算法则时,让学生自己算,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引导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习题的时候,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铺垫迁移,生成问题 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以去商店买商品为话题,让学生谈买东西、花钱、算帐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打下伏笔。 2、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明确思路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3、巧编练习,逐步优化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7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a、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b、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c、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d、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三、小结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8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9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习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10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程序: 1、 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了解小数加减意义;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生:分数加减法。(突现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家长、同学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1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数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编排了“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小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这两个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的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严肃的学习面孔,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名,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具备积极探究的能力,对本节课的教学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本堂课我通过谈话、结合图片多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提问的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组织两次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3、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信息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办法。 五、说学法 1、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观察质疑法: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尝试探究法。引导学生对两组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进行自主尝试,从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算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两种算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的盛况。 通过教师讲述“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的盛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并以简练的语言切入课题。 阅读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计算——————引出小数的加、减法。 (二)围绕问题,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算法、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我是通过以下办法突出教学重点的:首先向学生展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成绩,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例如:第一轮后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算法,紧接着再出示练习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从而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三)归纳小结,交流算法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 3、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4、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为了检验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和算法的掌握情况,我又设计了几道判断题,来进一步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四)分层深入,突破难点 本课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通过以下办法突破教学难点:首先进行基本题的练习,然后再进行提高题的练习,这样分层练习,才能突破难点。 (五)拓展练习,解决问题 通过出示拓展题、让学生阅读信息,提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最后再进行升华练习,进而解决问题。 七、说板书 板书采用归纳整合形式,理清学生思路,宏观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板书如下: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