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
范文 |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下面我将从四个大的板块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从而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长方形周长,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所以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尝试计算,二、交流汇报,三、总结归纳,四、巩固练习。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在试算中学生很容易得出:5+5+5+5=20(米)。5x4=20(米)。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哪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分层精练,巩固达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出示兔子日记,设计了"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激情。第一关是让学生计算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二关是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练习;第三关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是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式练习,注重考察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设计的三个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2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例4。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课件、课堂作业纸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 2、说学法:如何体现新课程学习的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得出结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子白板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周长呢?前面我们还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本节课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为新课做好铺垫)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圣诞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生自由猜)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的长就是要求“两张卡片一周的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长方形,组织学生活动量一量。(给各个小组都准备长方形的卡片)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计算出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要求小组合作,在合作进程中注意整理思路和方法)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呢?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①6+6+4+4=20(厘米)在学生汇报了其中一种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②6×2+4×2=20(厘米)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 ③(6+4)×2=20(厘米) (3)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各,4×2表示两个宽的和),指名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4)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5)通过量一量计算这张卡片的周长,同学们想出了三种应运,真了不起!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比较简单,因此得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板书)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件: (1)出示正方形。 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跟正方形原什么有关?(边长有关) (2)组织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教师巡视。 (3)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计算,学生算完后,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 前板演示: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请用学说想法。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4)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求4个5连加,根据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分别通过量、算、比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5)小结。同学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 (6)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比较总结:通过计算,你知道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长一些?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什么就可以了(长和宽)。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85做一做第1、2题。 2、教材P87练习十九第1、2、3题。 3、拓展P88第9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巩固加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同时学生学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量:长6厘米宽4厘米 算:①6+4+6+4=20(厘米) 5+5+5+5=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5×4=20(厘米) ③(6×4)×2=20(厘米) 比:哪种方法最优化?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3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进行学习的知识基础。 2、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 2、动手操作法。 3、自主探究法。 4、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理念。 1、在认真分析教材、教师用书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七个环节: (1)导入新课。 (2)自主探索,推导公式。 (3)课堂练习。 (4)实践操作。 (5)走进生活。 (6)延伸提高。 (7)课堂总结。 2、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动手比、动手摸、动手摆,动笔算,交流讨论,引导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练,真真切切地落实四基两能。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直接利用情景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 ①教学时,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连接。练习时,围钉子板,求周长,直观巩固计算周长的方法。——四基 ②在长、正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多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类推能力。——两能 ③在探究长、正方形周长的时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现不同的周长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长公式靠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能 通过3—6四个环节练习,反复巩固。练习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和运用,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概念教学各阶段的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3、课堂练习:新知应用。 4、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的体现。 5、走进生活:知识迁移。 6、延伸提高:知识升华。 7、课堂总结:知识回归。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