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科学《探寻光的路线》2课时优秀教案 |
范文 | 小学科学《探寻光的路线》2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5、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6、能运用文字、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2、小组准备: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模拟实验。 1、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学生猜想:建筑物挡住了光线等。 2、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纸箱做建筑物,手电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内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能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光传播的路线,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3、阅读资料。 (1)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阅读课文第17页。 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二、问题解决。 1、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 学生应该有使用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经验,但是可能没有思考过光的传播这个问题。提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就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2、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3、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师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三、拓展学习。 1、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 在获得结论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将本节课学习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反映了我们科学学习的成果。 2、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 收集查阅资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获得,有过程的体验,更有方法的习练。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相信学生巨大的能量,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 运用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 二、设计方案。 1、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方案。 2、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 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进的,只有相互之间的交流才能促进我们不断改进;注意倾听,才可能对别的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议;注意倾听,才可能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反思和改进。 3、自主阅读P28、P29页的科学自助餐。 科学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拓展性的阅读资料,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料帮助我们的教学。阅读科学自助餐的资料,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本组的采光方案,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4、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请大家课下准备材料,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实验,看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