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绿色蝈蝈》的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绿色蝈蝈》的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创新训练】 通过本文主题,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新的认识,请说给大家听。 【实践训练】 1、课余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的描写出来。 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昆虫。 【主要教法】 直观教学,互动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 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绘画,制作出有关蝈蝈的形象,以便学生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其他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⑵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师生在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师: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生设疑: 1、蝈蝈的叫声非常的优美,但是蝈蝈的发生器官与人的发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四、课堂练习 1、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研讨与练习1。 五、小结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六、作业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3、读一读、写一写。 七、预习指导 1、预习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2、搜集登月的有关资料。 八、课堂回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