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
范文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是来自洪洞县有理数的加法大槐树一中的数学教师,我叫fwsir,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第一节。 我们知道有理数是整个代数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又是初中数学的基本运算,因此可以说有理数这一章,是整个初等数学的奠基石,它所隐含的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中学阶段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想: 一、 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谈一下几点: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初中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掌握了算术运算,而前边的学习又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立在小学运算的基础之上的,又与小学加法运算有很大的区别,如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不但要计算绝对值的大小而且还要确定结果的符号,由算术到代数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而有理数的加法又是有理数运算的主要内容是初等数学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数学及其他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共分2课时,这是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授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区别有理数的和与小学运算的和的不同,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目标: 倡导有理数的加法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全过程。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培养能力为宗旨。从教材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学思维为出发点。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力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数轴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绝对值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体现化归的思想,以及适度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等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启发式教学原则用发现法和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不仅要确定喝的符号而且表明上的和是化归为算术减法来解决的,学生不好掌握,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有理数加法中结果符号的确定。 二、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发现法教学形成性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共用,考虑到学生目前仍以直观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相应措施。首先,我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必要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看的清楚,听的明白逐步从图形的直观向深化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其次,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深刻性这既是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观察、归纳思维能力的过程,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认知结构的建构,培养学生活动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 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提出问题,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法则。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尽情创造性的学习,无论在法则的形成,还是法则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避免教师的灌输方法,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及时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1、 首先我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数学运算的过程,类比联想到在学习有理数后,必然要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接着我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这些问题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喝的问题,如何求解呢?联系小学学习过的加法意义,学生很快就能打出用加法。这样引出课题 2、 然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利用动态演示带领学生进行新课探索,首先我提出问题"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用什么方法呢?接着我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暗示学生题中没有明确小明朝那个方向走,通过暗示,引导学生思考。在这里,为了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我们规定向东走为+,向西走为-"南无小明共有几种走法?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有"同向""异向"两种情况,【我在这个问题中,没有明确提出小明的走向,其目的是让学生积极思考】接着动态演示图像情况,在演示之前,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演示过程。 "小明向东走了20米,第二次又向东走了30米,那么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接着看图形的第二种情况"小明向东走了-20米,也就是向西走了20 米,第二次又向东走了-30米,也就是向西走了30 米。那么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通过演示,很容易得出两次一共走了-50米。得出算式,之后,去我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得出同号的加法法则。在总结出同号的加法法则后,我又引导学生讨论逆向的情况,在这里仍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演示过程。"小明向东走了20米,第二次又向东走了-30米,那么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学生讨论得出-10米,通过演示,接着让学生 思考第二种逆向情况:"小明向东走了-20米,第二次又向东走了30米,那么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得出走了10米。得出算式"(-20)+(+30)=+10"通过两次演示逆向运动,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及思考后,得出两次运动的和,师生归纳出异号下的加法法则。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经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在这里,我通过简明的动态演示,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本身,同时问题的演示,更容易突破难点。 3、 接着我又提出问题2"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小明从O点出发,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20米,那么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利用动态演示,学生很容易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之后我又提出问题3"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小明从O点出发,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0米,那么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学生很容易得出"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0"从而利用上面的演示过程,归纳出有一个加数为0的法则。 4、 至此,通过师生多种情形的归纳,一起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经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0】 意义上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数、式、形的静变为动,以增强法则的直观性,加深法则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增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在归纳出法则后,我有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法则的特点,并总结规律"两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为符号和和两部分组成,加法运算的关键是福海的确定,符号运算一旦解决,余下的就是小学算术的加减问题了"在这里,我给出两个具体的实例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得出: (-4)+(-8) = -(4+8) =-12 同号两数相加 取相同的符号 通过绝对值化归为算术数和的过程 (-9)+(+2) = -(9-2) =-7 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符号 通过绝对值化归为算术数减的过程 总结:同号两数之和——名副其实的和——做加法 异号两数之和——表面是"和"实际上是做减法。 运算步骤:1、先判断类型:同号还是异号;2、确定和的符号; 3、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简单归为:8字诀——符号法则+算式加减 通过以上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法则中难点问题的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运算步骤,然后又教师归纳出加法法则。 5、 这时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两个正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吗?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又有怎样的情形呢?"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有理数的和与小学学习的算术的和区别,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类比的数学思想是他们善于比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高联想记忆强度】 6、 接下来我又设置了一道改错题: 【设置问题,强化关键 判断正误,并改错 1、 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加;2、正数加负数,何谓负数;3、负数加正数,和为正数;4、两个有理数和为负数时,着两个有理数都是负数】 它是专为学生在运用法则时易出错的问题而设计的为促使学生在引用时仔细审题,通过分析辩误,抓住关键。 7、 为了完成从掌握知识到引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与智能训练相结合,我设置了以下例、习题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计算能力,下面的这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其目的在于巩固法则,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记忆,练习2通过强化与训练,使学生熟中生巧、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计算下列各题: 例题1、(-6)+(-8) 2、5.2+(-4.5) 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1)、(-4)+(-7) (2)、(-4)+(+7) (3)、(+4)+(+7) (4)、(-4)+(+4) (5)、(-9)+0 练习:2、计算下列各题: (1)、15+(-22) (2)、(+0.9)+1.5 (3)、(+2.7)+(-3.5) 8、到这时,整个教学过程也接近尾声了,为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师生共同合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小结: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关键问题;3、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小结,其目的是梳理了知识,有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同时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9 作业布置:(必做)练习2、3、4、(选作)习题1、2【作业布置是为了发现弥补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强化技能训练;另外作业的布置体现了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达到了分层优化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10、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课题: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法则 小结 步骤与口诀 布置作业 结论 以上是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有理数的加法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对本节课提出宝贵意见,再次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二)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 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三周时间,人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组间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 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学情分析 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策略 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由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流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课件上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 -7和4; 7和-4; -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3.用">"或"<"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 (2) 如果a<0,b<0,那么a+b____0; (3) 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 (4) 如果a<0,b>0, |a|<|b|,那么a+b____0;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熟悉法则,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研究一般与特殊关系的思想。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 (2) 如果a<0,b<0,那么a+b=-(|a|-|b|) (3) 如果a>0,b<0,|a|>|b|,那么a+b=+(|a|-|b|) (4) 如果a<0,b>0, |a|<|b|,那么a+b=-(|b|-|a|) (5)a+0=a. 【设计意图】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表达的能力,将数学书写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P56 习题1、3 (2)请同学们回家用有理数牌和父母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比赛。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七、设计说明 1.通过"问题串"的设置,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通过"互举例子"、"小组竞赛"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通过法则的符号化 ,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数学表示能力的提升。 4.在活动中注重运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在整个评价的设计中安排多维评价:既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又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水平、还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三)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的意义与数学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明沿着一条直线,先走两米,又走了三米,能否确定小明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请把你们认为可能的所有答案说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开始画数轴,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 (1)若两次都是向右走,很明显,一共向右走了5米。 记作:(+2)+(+3)= +5 (2)若两次都是向左走,很明显,一共向左走了5米。 记作:(-2)+(-3)= -5 (3)若第一次向右走2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1米处。 记作:(+2)+(-3)= -1 (4)若第一次向左走2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右方1米处。 记作:(-2)+ (+3)= +1 2、从刚才画数轴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加法实际上是相继活动的合并。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得知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结果。请模仿刚才演示的过程,向右表示加数中的正数,向左表示加数中的负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过程,得到结果。 1、(-4)+ (-1) 2、 (+5)+(-3) 3、 (-4)+(+7) 4、 (-6)+3 3、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能借助数轴很方便地得知有理数加法结果。但对于如1700 +(-1800),1.2 +(-5.34)这样的数字在数轴上就不容易表示出来了,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来呢? 师生讨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除此之外,有理数相加,还有其他情况 (1)第一次向左走3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2)第一次向右走3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3)第一次向左(向右)走了3米,第二次在原地不动,则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或右方)3米。 记作:(-3)+0 = +3 或(+3)+0 = 0 归纳为: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运用新知 1、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180 +(-10); (2)(-10)+(-1); (3)5 +(-5); (4)0+(-2)。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符号特征,再教师示范写出过程,并强调题的类型每一步的理由。 解:(1)180+(-10)(异号型 ) =+(180-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170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10)+(-1) (同号型) =-(10+1)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 对于(3)、(4) 小题,让学生解答。 在讲完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做题时的基本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为三句话: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2、练习 (1)(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①(+3)+(+6); ② (-6) +(-7) ③ (+12)+(-7) ④ (+5)+(-10) (2)计算下列各式: ①(-25)+(-7); ②(-13)+5; ③(-23)+ 0; ④ 45 +(-45)。 (3)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4)某升降机第一次上升6米,第二次下降7米,第三次又上升5米,此时升降机在初始位置的_____方(填"上"或"下")相距____米。 (四)课时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对于这节课你有什么困惑?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1题、2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