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
范文 |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向往奥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出后,历史的瞬间成了欢乐的永恒,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晓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申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 1、学生交流汇报北京申奥的相关资料,并说出资料来源,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收集资料方法和作用。 收集资料的方法: (1)向家长、教师或其他人请教。 (2)在课外书籍中查找。 (3)上网查寻。 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收集查找资料,坚持收集资料,我们能更快捷更全面地获取知识。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01年7月13日,这一天,我们等候多时,故宫的晨曦,天坛的落日已等候多时;叠翠的长城,奔涌的长江已等候多时。这一天,最深的期待终于有了回报,全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现在,让我们再去回顾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点评: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归纳、总结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同时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初读,感知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朗读课文。 2、你遇到了难读的句子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向同学请教。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一听。 4、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 5、你了解作者在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心理感受吗?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呢? 点评: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并启发学生抓住重点,发现难点。 三、再读,感悟交流 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子,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1、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 (2)请学生找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共同解疑。 从若干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寻答案,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深入课文感悟: a、为什么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b、联想体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以自身魅力影响着一切? c、如何理解体育是对不公平的一种抗争。 2、学了课文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和我们谈一谈。 (1)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时,要联系课文重点语句,相机进行理解。要尊重学生体会课文的方法,鼓励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2)在指导学生揣摩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朗读中也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3)朗读后开展多层次评价,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点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逐步达到“会学”。 四、小组合作,模拟采访,指导交际 1、作者曾做过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他与体育更有着一番特殊的情感。在那十年,他采访过许许多多著名的中外运动员。 2、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记者招待会的现场。他们其中的几位来到了我们的中间(请几位同学扮演),我们就是一群小记者,你们想与这些运动员畅谈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先一起拟一个采访提纲,再对这些“运动员”进行采访。 3、召开“记者招待会”,“小记者”与“运动员”共同畅想2008年的奥运会。 点评: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学生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在2008年奥运会愈发临近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1)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2)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3)画一画理想中的2008年奥运会。 (4)自己作歌词,唱一唱,迎接2008年。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自己创造方法,表达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00余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再过4年,奥运会就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坚信,2008年的北京,天空会更蓝,城市会更美,五星辉映着五环,旗帜更鲜艳。 3、布置作业,课内向课外延伸。 (1)独立完成: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合作完成:与你要好的小伙伴一起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我们将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点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还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继续向课外拓展、延伸。 【总评】 本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在教学一开始,就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7·13”之夜北京那振奋人心的欢庆场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着,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最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学生始终被设计者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并为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设计者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达到“会学”。设计者十分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引导学生选择(也可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等。总之,设计者把“以人为本”、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理念,在本课设计中充分而巧妙地融会贯通,合为一体。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行一次奥运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重温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投票的夜晚。 (放音乐"手拉手",幻灯片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时举国欢庆的场面)导入本课。 (二)、课文教学: 1、自由读课文,然后讨论,哪些语句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奥运会的向往,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喜悦心情。 2、学生汇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为什么会对奥运会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呢?这除了作者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的特殊身份外,还和体育具有的特殊魅力有关。下面请学生看书,画出体现体育的特殊魅力的语句。 5、学生交流。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在那一时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对以上句子让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城市的变化:环境变化、公共设施的改进,比赛场所的建设、人们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来谈体育的特殊魅力。 (三)、情系2008。 教师总结全文,同时出现王军侠身披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奔跑的画面。这时学生被这一情景所感染,会伴随着音乐,鼓掌,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