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
范文 |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精选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 1、一般设一倍数为X 。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2有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解比较困难。此时,如果能恰当地假设一个未知量为x(或其它字母),并能用两种方式表示同一个量,其中至少有一种方式含有未知数x,那么就得到一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利用列方程求解应用题,数量关系清晰、解法简洁,应当熟练掌握。 例1商店有胶鞋、布鞋共46双,胶鞋每双7.5元,布鞋每双5.9元,全部卖出后,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元。问:胶鞋有多少双? 分析:此题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看出来,用方程法却能清楚地把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 设胶鞋有x双,则布鞋有(46-x)双。胶鞋销售收入为7.5x元,布鞋销售收入为5.9(46-x)元,根据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元可列出方程。 解:设有胶鞋x双,则有布鞋(46-x)双。 7.5x-5.9(46-x)=10, 7.5x-271.4+5.9x=10, 13.4x=281.4, x=21。 答:胶鞋有21双。 分析:因为题目条件中黄球、蓝球个数都是与红球个数进行比较,所以 答:袋中共有74个球。 在例1中,求胶鞋有多少双,我们设胶鞋有x双;在例2中,求袋中共有多少个球,我们设红球有x个,求出红球个数后,再求共有多少个球。像例1那样,直接设题目所求的未知数为x,即求什么设什么,这种方法叫直接设元法;像例2那样,为解题方便,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未知数,而间接设题目中另外一个未知数为x,这种方法叫间接设元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看哪种方法简便。在小学阶段,大多数题目可以使用直接设元法。 例3某建筑公司有红、灰两种颜色的砖,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计划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红砖80米3,灰砖30米3,那么,红砖缺40米3,灰砖剩40米3。问:计划修建住宅多少座?[ 分析与解一:用直接设元法。设计划修建住宅x座,则红砖有(80x-40)米3,灰砖有(30x+40)米3。根据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列出方程 80x-40=(30x+40)×2, 80x-40=60x+80, 20x=120, x=6(座)。 分析与解二:用间接设元法。设有灰砖x米3,则红砖有2x米3。根据修建住宅的座数,列出方程。 (x-40)×80=(2x+40)×30, 80x-3200=60x+1200, 20x=4400, x=220(米3)。 由灰砖有220米3,推知修建住宅(220-40)÷30=6(座)。 同理,也可设有红砖x米3。留给同学们做练习。 例4教室里有若干学生,走了10个女生后,男生是女生人数的2倍,又走了9个男生后,女生是男生人数的5倍。问:最初有多少个女生? 分析与解:设最初有x个女生,则男生最初有(x-10)×2个。根据走了10个女生、9个男生后,女生是男生人数的5倍,可列方程 x-10=[(x-10)×2-9]×5, x-10=(2x-29)×5, x-10=10x-145, 9x=135, x=15(个)。 例5一群学生进行篮球投篮测验,每人投10次,按每人进球数统计的部分情况如下表: 还知道至少投进3个球的人平均投进6个球,投进不到8个球的人平均投进3个球。问:共有多少人参加测验? 分析与解:设有x人参加测验。由上表看出,至少投进3个球的有(x-7-5-4)人,投进不到8个球的有(x-3-4-1)人。投中的总球数,既等于进球数不到3个的人的进球数加上至少投进3个球的人的进球数, 0×7+1×5+2×4+6×(x-7-5-4) = 5+8+6×(x-16) = 6x-83, 也等于进球数不到8个的人的进球数加上至少投进8个球的人的进球数,[ 3×(x-3-4-1)+8×3+9×4+10×1, = 3×(x-8)+24+36+10 = 3x+46。 由此可得方程 6x-83=3x+46, 3x=129, x=43(人)。 例6甲、乙、丙三人同乘汽车到外地旅行,三人所带行李的重量都超过了可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需另付行李费,三人共付4元,而三人行李共重150千克。如果一个人带150千克的行李,除免费部分外,应另付行李费8元。求每人可免费携带的行李重量。 分析与解:设每人可免费携带x千克行李。一方面,三人可免费携带3x千克行李,三人携带150千克行李超重(150-3x)千克,超重行李每千克应付4÷(150-3x)元;另一方面,一人携带150千克行李超重(150-x)千克,超重行李每千克应付8÷(150-x)元。根据超重行李每千克应付的钱数,可列方程 4÷(150-3x)=8÷(150-x), 4×(150-x)=8×(150-3x), 600-4x=1200-24x, 20x=600, x=30(千克)。 练习23 还剩60元。问:甲、乙二人各有存款多少元? 有多少溶液? 3.大、小两个水池都未注满水。若从小池抽水将大池注满,则小池还剩5吨水;若从大池抽水将小池注满,则大池还剩30吨水。已知大池容积是小池的1.5倍,问:两池中共有多少吨水? 4.一群小朋友去春游,男孩每人戴一顶黄帽,女孩每人戴一顶红帽。在每个男孩看来,黄帽子比红帽子多5顶;在每个女孩看来,黄帽子是红帽子的2倍。问:男孩、女孩各有多少人? 5.教室里有若干学生,走了10个女生后,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5倍,又走了10个女生后,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倍。问:教室里原有多少个学生? 6.含金多少克? 7.一位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放牧,跑出一只公羊后,他数了数羊的只数,发现剩下的羊中,公羊与母羊的只数比是9∶7;过了一会跑走的公羊又回到了羊群,却又跑走了一只母羊,牧羊人又数了数羊的只数,发现公羊与母羊的只数比是7∶5。这群羊原来有多少只?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3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4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 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 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5一、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等量关系. 2、能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 3、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例2涉及比例、平均增长率与多年的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少3,它们的积是135,求这两个数. (由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问:所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对于上述问题,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是2x-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35,整理得: 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先复习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字母表示问题里的未知数; (2) 用字母的一次式表示有关的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所列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非一元一次方程而已. 2、例题讲解 例1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小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如图11—1).已知长方形钢片的长为30cm,宽为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400cm ,求这个长方形框的框边宽. 分析: (1)复习有关面积公式:矩形;正方形;梯形; 三角形;圆. (2)全面积= 原面积 – 截去的面积 30 (3)设矩形框的框边宽为xcm,那么被冲去的矩形的长为(30—2x)cm,宽为(20-2x)cm,根据题意,得 . 注意:方程的解要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符合的应舍去. 例2 某城市按该市的“九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要比1995年增长21%,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分析:(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原来的基数的百分比,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增长率= 何谓平均每年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率是在假定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的前提下所求出的每年增长的百分数.(并不是每年增长率的平均数) 有关增长率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①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②连续n次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 连续n次以相同的减少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 (2)本例中如果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1995年的社会总产值为1,那么 1996年的社会总产值= ; 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 . 根据已知,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于是就可以列出方程: 3、巩固练习 p.152练习及想一想 补充: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 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 (三)课堂小结 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严格审题,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6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引入: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人们常规定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为______。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时间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若这件工作甲用6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问:甲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这件工作? (1)首先由一名至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2)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2、练习: 有一个蓄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乙管,12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齐开,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 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一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3、变式练习: 丙管改为排水管,且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把满池的水放完,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方程。 4、继续讲解例题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甲先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1) 先由学生阅读题目 (2) 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 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5、练习: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乙先做2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5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丙合做5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天完成? 以上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Ⅲ:其他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Ⅴ:评讲后对第一题提出:这项工程共需几天完成? Ⅵ:第一题还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呢?根据此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口答)。 6、编应用题: (1) 根据方程:3/12+x/12+x/6=1,编应用题。 (2) 事由:打一份稿件。 条件:现在甲、乙两名打字员,若甲单独打这份稿件需6小时打完,若乙单独打这份稿件需12小时打完。 要求:甲、乙两名打字员都要参与打字,并且要打完这份稿件。 处理方法:由学生编出应用题,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课堂总结: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的关系。 课堂作业:见作业本 选做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7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x)=28 8+x=14 x=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说明: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探究活动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提高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多种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老校与新校各方面的变化的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搬进了新的学校,你的心情怎样? 通过调查你发现新校与老校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说) (评析:学生刚刚搬进漂亮的新校,充满了好奇,让他们课前调查,他们当然是乐开花,调查中,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解了自己的新学校,而且用他们调查的数据作为下面的学习。 二、展示信息提出问题 师:的确,就象同学们所说的,新校与老校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根据学生的交流选择信息出示下表: 信息1 信息2 问题 老校有电脑40台 新校的电脑比老校的6倍多35台 新校有1550人在校就餐 比老校的3倍多200人 新校有图书49500册 比老校的4倍多1500册 新校的人均绿化面积是13.5平方米 比老校的4倍少2.5平方米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问题。 (1)新校有多少台电脑? (2)老校有多少人在校就餐? (3)老校的人均绿化面积多少平方米? (4)老校有多少万册? 师:刚才同学们给每一组信息提出了一个问题,组成了四道应用题。 第一个应用题应该怎样解答?(学生口答) (评析:突破传统的应用题的呈现方式,通过选择学生调查的信息,请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使例题、复习。 三、体验交流探索新知 1、师: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题目,谁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这道题目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试着做做看。(只需列出式子) 汇报交流。 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X=1550—2003X+200=1550(1550—200)÷3 1550—3x=200(1550+200)÷3 (1)先让学生说说左面三种方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师:其实这三种方法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有什么联系?(同桌讨论) (2)再让学生讨论右面两种方法,根据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一种肯定是错误的。 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随机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种方法把它计算出来。指名板书。 2、师:解答好了,接下去还要做什么?(学生检验并交流) 3、比较 (1)比较第2题的算术解和方程解。 师:这道题用算术方法和方程都可以解。谁来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2)比较第2题和第1题。 师:第1题为什么用算术方法解?(学生充分交流) 师小结:通常我们用方程来解象第2题这样的应用题。 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4、练习 (1)学生列方程解第3题。 学生练习师:谁来评一评他做得怎么样? (2)学生列方程解第4题 师:谁来说说第4题和第2、第3题有什么不同? (评析:力求让学生去发现和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无论在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还是在多种方法的择优上,等等,都尽量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探索规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四、畅谈感受深化体验 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又获得了一些有关老校与新校的信息,请同学们再把我们新校与老校的有关数据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 8、通过刚才的练习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找关键句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新校和老校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校之情,激励学生珍惜优越的学习。 五、分层练习 过渡: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一些关键句,请你根据这些句子说出等量关系式。 1、找等量关系(课件出示) (1)今年养兔的只数比去年的3倍少8只。 (2)红毛衣的件数比蓝毛衣的2倍还多13件。 (3)买3个篮球比4个排球多用去5元。 (4)比小孩服装的5倍少3套是大人服装。 2、任意地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组成一道应用题,然后把它解答出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多。 3、游戏(机动) 师:指名问学生几岁?xx×同学的年龄是我女儿的3倍少1岁,猜猜我的女儿几岁? 请同桌两人做这个游戏,利用你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年龄编题,让你的同桌猜一猜。 (评析:采用分层练习(一)复习(二)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用方程解应用题。解题时根据题意,先把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找出来,再列方程。这一步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师:出示例7。 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千克。每筐苹果重45千克,每筐梨重多少千克? 师:边看题边想想。这道题的意思是什么?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按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你准备做哪件事? 生:题中告诉我们商店运来两种水果,一种是苹果,一种是梨。已知条件是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两种水果一共重820千克,每筐苹果重45千克。要求的问题是每筐梨重多少千克?我第一步准备设每筐梨重x千克。这样把问题变成了条件。 师:真能干。其他同学都会这样想吗?[板书:设每筐梨重x千克]当我们用x表示题里的未知数以后,就把问题转化成了条件。下面请同学们把“每筐梨重x千克”当作条件和题中原有的条件放在一起,找一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大家可以议论议论。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根据题意,找出了哪两个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生:我找的是8筐苹果的重量加上10筐梨的重量正好等于两种水果的总重量820千克。 师:还找出了其他相等关系吗? 生:我找的相等关系是从两种水果的总量里减去10筐梨的重量就刚好是8筐苹果的重量。 生:我想的是从两种水果的总重量820千克里减去8筐苹果的重量就等于10筐梨的重量了。 师:好了。刚才已有三位同学代表大家找出了题中数量间不同的相等关系。这些关系不仅找得正确,而且都注意了先用这个“每筐梨重x千克”[指板书]去和题里原有的条件合在一起,再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这样考虑问题的方法很好。可以怎样列方程?这样好不好,因为要想发言的同学太多。所以请一位同学代表大家的意见列出一个方程后,再请另一位同学简要地说出所列方程是不是正确,为什么?谁先说? 生:可以这样列方程45×8+10x=820。[板书] 师:有多少同学会列出这个[指板书]方程?[全班都会]太好了。这个方程对吗?为什么?可别把手放下去了。 生:这个方程是正确的。因为方程的左边这个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两种水果的总重量,方程右边的820千克也是两种水果的总重量。所以,根据总重量等于总重量的关系列出的这个方程是正确的。 师:说得真不错。谁能再说说,为什么方程的左边这个含字母的式子是表示两种水果的总重量?[有意请一位差生作答] 生:因为45千克是每筐苹果的重量,8是苹果的筐数。[教师用教鞭指45×8]45×8是表示苹果的总重量。x表示每筐梨的重量,10表示梨的筐数。10x表示梨的总重量。 45×8+10x这个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苹果和梨一共的重量。 师:真能干,请坐。请全班同学在作业本上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解答后请翻开课本第24页和书上的解答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解答与书上的解答是不是相同。[巡视并有意请一位差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怎么,都解答完了。检查过了吗?和xx解答一样的有哪些同学?[学生举手示意]谁来说说你是如何检查的? 生: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左边,360+460等于820,方程的右边也等于820,所以x=46是原方程的解。 师:检查的过程虽然不要求写出来,但我们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因有学生举手] 生:我列的方程和书上的不一样。我根据苹果的重量等于苹果的重量的相等关系列的。820—10x=45×8,方程的解还是46。[板书这个方程] 师:非常好。能根据不同的相等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但方程的解却是相同的。很会动脑筋。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生:我列的方程是820—45×8=10x。相等关系是梨的重量同梨的重量相等。 师:这个方程对吗? 生:我觉得不完全对。解方程不好写。 生:这个方程是对的。因为相等关系找对了。 师:[举手同学多还想发表意见]这样,老师说说看法。应该说这个方程是正确的。因为它是根据梨的重量等于梨的重量的相等关系列出的方程。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根据大家在解题中的思考过程,再来总结一下解题的思路。想想看,在解题过程中你自己先怎样,再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谁能结合自己刚才解题中的思考过程一步接一步地说出来。 生:第一步是读题后把问题转化成条件;第二步是把转化来的条件拿来和题中原有的条件放在一起;第三步找数量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第四步是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五步是解方程;最后一步是检查和写出答案。 师:谁能把xxx同学总结的思路再说一遍?[有意请中差生回答] 生:第一步……[教师边引导,说边板书如下500)this、style、width=50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三)巩固练习 师:请拿出作业本。我们作几道练习第一题是把例7中的“一共重820千克”改成“苹果比梨少100千克”[擦去“一共重820千克”,再写上“苹果比梨少100千克”]列出方程。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设未知数和列方程的? 生:设每筐梨重x千克,方程是10x—45×8=100。 师:你是根据哪两个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这个方程的?能说出来吗? 生:苹果比梨少的重量等于苹果比梨少的重量。 师:正确吗? 生[齐]:正确。 师: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先说相等关系,再说方程。 生:用苹果的重量加上苹果比梨少的重量就等于梨的重量。 10x=45×8+100 师:有多少同学根据xx×找出的相等关系,列出的方程跟他相同? 师:这两位同学的想法都不错,列出的方程也正确。请全班同学都注意,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要根据你自己能理解的又比较容易找到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就可以了。 下面三道题请把方程写在作业本上。 1、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8筐,一共重724千克。每筐梨重46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2、学校买回4个排球和5个篮球,共用476元。每个篮球56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3、学校买篮球比买排球多花84元。买回篮球5个,每个56元,买回的排球每个49元。学校买回多少个排球?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8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会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 的3倍多15 2.比 的4倍少2 3.2个 与34的和 4.5个 与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复习题 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比较: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 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2.教师说明:例4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师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例4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2.看图思考: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 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或 )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 本. 2.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 只. (二)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课后作业 (一)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二)买3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0.9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6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解:设舞蹈队有 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9教学内容 教科书118页例6及“做一做”,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二十九1~5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已知有两个数的和与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系,正确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2.指导学生设末知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训练学生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会解答所列方程形如ax bx=c的应用题。 2.会正确找出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3.会进行检验。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渗透不同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的卓越智慧,体会到源于生活。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指导学生试算,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体验。 三、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设末知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x的5倍与x的3倍的和是40; (2)某数的4倍比它的6倍少24。 2.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大米与面粉重量的和是1000千克;(大米的重量+面粉的'重量=重量和。) (2)每支钢笔比每支圆珠笔贵3.8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每支圆珠笔的价钱=贵的价钱。) (3)已看的页数比剩下的页数少76页。(剩下的页数-已看的页数=少的页数。)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学校科技组有女生x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人,男生女生一共有()人,男生比女生多()人;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梨树有x棵,苹果树有()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梨树比苹果树少()棵。 4.解答: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学生审题画图,独立解答。 (2)学生解答后讲解: 解法1: 列式:45+45×3=45+135=180(棵) 解法2: 列式:45×(3+1)=45×4=180(棵) 答:两种树一共有180棵。 (二)学习新课 1.改变上题的条件和问题,使之成为例6。 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1)学生审题,将复习题的图改为例6。 (2)思考: ①这道题求什么?与以前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两个未知数。) ②怎样设未知数呢? 如果设桃树有x棵,那么杏树就有3x棵; 比较哪种设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易解,高中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将线段图中的问号改为x或3x。 (3)根据哪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根据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找等量关系。 (4)列方程,解方程, 解:设桃树有x棵。或: (5)检验,答题。 教师:检验时,可以把得数代入题目,看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学生进行检验。 ①看桃树和杏树一共的棵数是否是180棵, 45+135=180(棵) ②看杏树棵数是否是桃树的3倍, 135÷45=3 答:桃树有45棵,杏树有135棵。 2.试做: 果园里杏树比桃树多9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1)思考: 此题与例6相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倍数关系相同,不同点是把两种树的和改成了两种树的差。) 数量关系为: (2)试做: 检验: ①135-45=90; ②135÷45=3。 答:桃树有45棵,杏树有135棵。 3.小结: 思考讨论: (1)我们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应用题,都是已知两种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或差,求这两种数量各是多少。) (2)这样的应用题,我们是怎样解答的?(一般根据倍数关系,设一倍数为x,另一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再根据这两种量的和或差,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求出得数;最后还要把得数代入题目中去,看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三)巩固反馈 1.根据条件,设未知数。 (1)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2倍。 设()为x千米,那么()为2x千米; (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 设()为x人,那么( )为1.2x人; (3)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5倍。 设()为x千克,那么()为3.5x千克; (4)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设女儿的年龄为x岁,那么父亲的年龄为()岁; (5)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的1.5倍,设乙桶油的重量为()千克,那么甲桶油的重量为()千克。 2.独立解答P118“做一做”,P119:4。 解答后讲解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做一做: 根据“四年级、五年级共有学生330人”,得: 四年级人数+五年级人数=四、五年级人数和 ↓ ↓ ↓ 1.2x x 330 P119:4。 根据“如果再往乙袋里装5千克大米,两袋就一样重了。”可知乙袋比甲袋少5千克,得: 甲袋重量-乙袋重量=乙袋比甲袋少的重量 ↓ ↓ ↓ 1.2x x 5 3.将上题中的“如果再往乙袋里装5千克大米”改为“甲袋给乙袋5千克”应怎样解答? 画图理解:甲袋比乙袋多多少? 从图上看出甲袋比乙袋多5×2=10(千克) 根据:甲袋重量-乙袋重量=甲袋比乙袋多的重量 ↓ ↓ ↓ 1.2x x 10 列方程:1.2x-x=10。 4.课后作业:P119: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设哪个未知数为x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分散这一难点,在复习中采取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倍数关系设未知数。在新授中,通过对两种设法的比较、分析,得出设一倍数为x比较简便。在练习中又设计了专项练习,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透彻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规律。 例6 学习了列方程解和倍应用题,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变成差倍应用题,着重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讨论解答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比较两题的异同上面来,有助于形成两种解法的逻辑关系。 在学习了和倍、差倍应用题之后,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这两类应用题的特点,并根据题目的特点总结出解题规律。既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又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0教学目标: 1、能够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等量关系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单价×( )=总价 工作时间=( )÷( ) ( )×时间=路程 ( )×数量=总产量 三角形面积=( )×( )÷2 长方形面积=( )×( ) 正方形周长÷( )=边长 (上底+下底)×( )÷( )=梯形面积 长方形周长=( + )×2 平行四边形面积=( )×( )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 ),并用( )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 )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 ); (4)检验,写出( )。 常用关系: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已修的米数+( )=总共要修的米数 总路程-( )=剩下的路程 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 (二)练习(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现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 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三)教师说明:这种方法(解法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教师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4.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 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教学例2 (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解答. 4.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练习 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步骤呢? 四、课堂练习 (一)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1.小明买4枝铅笔,每枝 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3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 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 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列方程解答. 服装厂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连衣裙,每件用布2.5米,还剩65米.这批连衣裙有多少件? 五、课后作业 1.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2.四年级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还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2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及发现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总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3. 培养学生的分析以及综合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 4. 通过调查数据和利用数据,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学生需提前一天认真调查,填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我也是洋里中心校毕业的,我很愿意与同学们交朋友,交朋友应相互了解,比如,我知道班长林端13岁,体育委员江莹莹14岁,你们猜猜,陈老师今年有多少岁? 二、 沟通整理,复习。 1、理一理,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关键。 (1)让我用应用题的方式告诉你们:班长林端13岁,体育委员江莹莹14岁,他们岁数之和是陈老师的 ,陈老师今年多少岁?(板书) (2)你能用方程方法解答这一题吗?(反馈)今天,我们将通过了解陈老师,一起交朋友的办法来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总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3)过渡:结合解的过程,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几个步骤,并写在笔记中。 (4)反馈:谁来说说?(师简单板书各步。)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二步) (5)过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等量关系找到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陈老师有多个找等量关系的绝招,这些绝招就隐藏在陈老师的“自我介绍”中。 2、了解找等量关系的途径,优选方程方法。 (1) 找等量关系,并写出来。 “自我介绍” 副班长体重35千克,比陈老师体重的 多5千克,陈老师体重多少千克? 陈老师爱好种花,去年种了一批,大旱后死了三分之一,过冬时又死了6棵,最后还剩10棵,求去年种了多少棵? 陈老师家门口有一长方形的鱼塘,周长24米,长7米,那宽多少米? 陈老师节约用钱,去年还存了5000元,存期一年,利率2 ,今年取款时银行应多付我多少元? (2)生逐题回答等量关系,师生共同小结:找等量关系可以根据什么去找?(根据关键句或重点词句找等量关系;按照事理以及根据事情发展感变化的情况找等量关系;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板书:1,关键字词。 “比”“是” “多” “少” 2,事情发展。 3,计算公式。 4,常见的数量关系。 (3)学生利用调查表举例说等量关系。 (4)利用等量关系解答各题。(提醒学生注意第四题的要求)---想想用方程解容易还是算术解容易,拣容易的方法做。 (5)生独立回答各题。 (6)比较等量关系中的未知数位置,自主发现最后一题的未知数单独在等号的另一端,所以用算术解容易,而其余各题的未知数与已知数混在一起,用方程解较容易。 (7)第一题你还可以列出什么方程?等量关系是什么? (8)你认为哪种方程最容易想?(小结:对了,一道题可以列出多种方程,我们要选择最容易想的方程。) (9)过渡:其实,找到等量关系后,这些应用题都可以用算术方法解,比如就第一题算术方法怎样解?谁会分析?(领会等量关系中未知数与已知数混在一起的,通过进一步分析后,也可找到算术解,即逆向思考,较困难,看来,遇到需逆向思考的问题时,用方程解比用算术方法解更容易想一些) 3、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及其本质。 (1)先观察这一题的方程解法和算术方法解法,然后回忆一下,再四人小组讨论并合作填写下表: 应用题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异同点 方程解法 算术解法 相同点 都要找准 不 同 点 1未知数 未知数 2根据_______,直接列出 对______进行再分析,列出 4、小结过渡: (1)小结: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刚刚通过了解老师复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下面要进行练习与提高了,陈老师很想通过了解同学们的方式进行,行吗? 三、练习拓展: 1、拓展、开放性练习 (3)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很多自己的数据,要求同学们也得学着老师,用应用题的方式介绍自己。 (4)请每组选择本组的数据编一道应用题,要力争让同学们选自已的题目去做,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具体请看要求。 1、每前后4人一小组,由小组组长负责; 2、要充分发挥本组集体的力量,合作完成; 3、看看哪一小组的题目具有现实性、挑战性、新颖性,完成速度快。 (1)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互评,订正,展示,适当评讲。 (2) 四种情况分别请同学汇报。随机评讲。 2、了解学校和社会,应用性、提高性练习: 找等量关系 我校学生610人,其中女生约占48 ,我乡最高峰是莲花峰,海拔1200米,比泰山矮 ,我乡总人口 ,约占全县人口的 , 练习:(间接设x)我县的东南汽车厂去年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产量的 ,下半年又生产了43000辆,实际全年超产了 ,求东南汽车厂去年生产了几辆汽车?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3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②通过两种不同解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③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在教学中渗透与实践胡瑗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⒈口头列式 ①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②小兵每分钟行驶60米,5分钟行驶多少米? ⒉复习:小强和小芳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芳每分钟走55米,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生读题,列式解答。 问: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回答,师。 ①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走的总路程+小芳走的总路程; ②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和小芳每分钟一共走的路程×相遇时间 师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评析:复习紧扣本课知识,目的明确,效果实在,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讲授例题,学习新课 出示例3: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芳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芳每分钟走5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师让学生认真读题,比划一下例题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问:读了题目有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提问,老师或者学生帮助释疑。 问:你刚才读懂了题目中的数量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生想法一: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走的总路程+小芳走的总路程 生想法二:两地相距的米数=小强和小芳每分钟一共走的路程×相遇时间 师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学生说己列方程的思考方法。 问:这道例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生叙述。 师了解例题学生完成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评析:例题教学,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一个合作者。这样安排,创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⑴两艘军舰从相距609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2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相遇? ⑵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船每小时行23.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1.5千米。航行几小时后两船相距315千米? 指名板演,让学生注意区别两艘轮船的行驶方向以及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2、填空: ⑴一辆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X小时相遇。已知轿车每小时行70千米,卡车每小时行65千米。70X表示(),65X表示(),70X+65X表示()。 ⑵师徒二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徒弟每天加工12个,师傅每天加工20个,两人一同做了α天。12α表示(),20α表示(),这批零件一共有()个。 3、只列方程不计算: ⑴南通和南京相距325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南通和南京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从南通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62千米。经过多长时间,这两辆汽车在途中相遇? ⑵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铺铁路,甲队每天铺70米。乙队每天铺64米。铺了多少天后,甲队比乙队多铺36米? 评析:让学生及时巩固了新课内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类似的一些常见问题,体现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有效避免了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四、课堂作业:数学书第100页的1、2、3题 五、课堂: 问:(1)今天的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或者同学帮助的? (2)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本课,既有知识的归纳,也有情感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下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营造了良好的探索氛围。 六、综合提高,学生活动 电脑屏幕出示下图:(略) 问:这是哪儿?对了,这是我们家乡正在修建的市民广场。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汇报,师注意归纳。 师:现在要在广场的四周铺设一条绿化带,准备让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配音:第一队每天铺20米。第二队每天铺30米)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几个问题,并解答吗? 生汇报,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进行表扬。 评析:本课设计,既体现了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校本课程“胡瑗教育”的一次渗透、探索与实践。主要表现在: (1)以课本为载体,灵活运用,适当拓展,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是对胡瑗“讲授教学法”与“娱乐教学法”新的理解与尝试,能让教学学生“旨意明白,众皆大服”,且又愉悦身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能力。 (2)在本课应用题教学中,尝试进行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且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些是胡瑗商讨教学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体现。 (3)因材施教法由孔子创造,但胡瑗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教学方法。本课例题的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与解题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解答,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与发展,其实也是因材施教教育的一种体现。 小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4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基本等量关系 2.会解应用题(方程法)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基本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解应用题(方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课题出示) 1、根据关键句找出等量关系 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少行8千米。 等量关系:(个别说) 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李师傅比徒弟每小时多加工零件10个,李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4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等量关系:(同桌互说等量关系) 二、自我探究,掌握新知 1、教学例6 李师傅比徒弟每小时多加工零件10个,李师傅4小时加工零件18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A:请你思考题目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B:学生汇报。 C:再用算术法解答并口述等量关系。 2、独立练习 每箱桔子价钱比苹果少15元,学校买30箱桔子共用去930元,每箱苹果多少元? 要求: (1)用两种方法解(算术法、方程法) (2)同桌交流解题思考过程 学生汇报。 师:现在老师也来列一个方程请你们判断一下是否正确。(讨论交流) (X-15)× 30 = 930橘子单价×数量=橘子总价 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了几种解题的式子,一道题目有多种做法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就会想出多种方法来解题。 三、巩固新知,逐步熟练 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编号填在括号内) 1、一个服装厂要生产31200件衣服,原计划每天生产220件,实际120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B、C、D) A:31200÷220-X=120B:31200÷(X+220)=120C:31200÷120-220=X D:(X+220)×120=31200 师:为什么A是错的? 2、小芳和小李合打一本书,小芳4小时打了5000个字恰好是书的一半,小芳平均每小时比小李多打250个字,小李打完另一半需要几小时?解:设小李打完另一半需要X小时。(A、C) A:5000÷X=5000÷4-250B:250+X=5000÷4C:(5000÷4-250)X=5000D:(5000÷4-250)X=5000×2 师:为什么一半乘以2不对呢? 3、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全程960千米,快艇的速度比轮船快90千米/小时,它8小时正好到达乙地,那么这时轮船行了多少千米? 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请你从中选择一条等量关系列出式子。(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多) 四、课堂总结: 你觉得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什么?或者你认为什么比较重要? 五、拓展题: 鸡与兔共有100只,兔的脚比鸡的脚多40只,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开门见山任务式的形式开头,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较准确,并且能注意化解难点形成坡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等量关系来思考同一道题目,这也就是一题多解思想的渗透。练习设计中有层次,选择题的答案有针对性(平时学生容易错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拟练习中所用去的时间较多,这一环节还应该更加紧凑。一题多解思想的渗透在例6的教学中就可以进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