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秒的认识说课稿 | ||||||||||
范文 | 秒的认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秒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说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内容。 此前,学生已对1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习《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所以,我把“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因此,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重点应为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正确区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我认为,学生是否能选用恰当的时间单位进行事件表述,是其时间观念建立情况的反馈,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正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观察的方法②活动实践的方法③独立思考的方法④小组交流的方法⑤课外阅读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加强学生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情境导入,感知秒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我就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和学生一起倒数十秒,迎接新年的到来,学生放开亮嗓,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随着新年钟声响起,同学们顿时欢呼起来。此时我小结:像刚才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秒的认识。并板书。 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象,设置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认识秒,探索1分=60秒 我打算分为5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1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秒针、听声音、模仿声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播放课件,在观看的同时,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发出惊呼,自然地感受到要珍惜每一秒。我感到时机已成熟,立即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课件出示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师生共同阅读、欣赏。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及课外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初步体会“一秒”的价值,并自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同时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新理念。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表示1秒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同时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了1秒的价值,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1格就是1秒,那么春晚倒计时是从10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跳绳20下,其他同学用估算时间的方法估算出跳绳用的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估算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我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秒的知识?”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争先恐后地说出:“我知道秒针走一小格表示一秒”“我知道秒针走一大格是五秒”“我知道秒针从数字12到数字3表示15秒”“我还知道1分=60秒”……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表示一秒。 然后问:“那秒针从数字12绕一圈,再走回到数字12,经过了多长时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忙了起来,在学具钟面上拨动、观察、并与同桌交流,我巡视辅导,并适时展示精确直观、交互性很强的课件,学生很快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刚好走了一小格,有学生补充道:“我发现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一格是1分。”学生很自然地探索到1分=60秒。 [设计意图:这样做,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上,自然探索有关秒的知识,从一秒、几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重难点的解决也水到渠成。 (三)开展活动,加强体验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秒,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整理文具 我让同学们自己计时,整理文具需要多长时间。话刚落音,学生立即整理起来。对整理地又快又整齐的,我及时给于表扬。对整理较慢的学生,我及时给予鼓励。 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时间的宝贵,而且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活动二:深呼吸一次大约几秒? 同桌互测并在小组内交流,要求一提出,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认真地投入到体验之中。 在体验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三:一分钟能干什么?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 画画、写字、看书、数数、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活动中动静结合,有起有伏,放手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感知中提高,进一步加深对秒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钟面上1格就是1秒,思考:走3小格是()秒 走5秒要走()小格 走10秒要走()小格 认识大格与小格的关系。 讨论:1大格里有()个小格 30小格里有()个大格 1圈里有()个大格()个小格 认识秒和分的关系。 思考:秒针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1分=()秒 2、在()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夏天我们午睡的时间是40( )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3、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 4、连线。 爸爸一天小红跑上一节课洗一件 工作100米衣服 10分钟40分钟25秒钟8小时 5、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6、评一评: 前不久学校举行了运动会,这是三年级四位男同学50米跑的成绩。比一比谁跑的最快?谁跑的最慢? 三年级组男生50米跑决赛成绩表
(五)、时间名言欣赏: (六、)总结全课,谈谈收获 今天学习了秒,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圈是60秒。 1分=60秒 |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