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说课稿 |
范文 | 【精品】语文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辽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的草原图画,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1、2自然段为第1部分,这一部分是从3个方面写出锡林郭勒大草原辽阔美丽的。先写广阔的绿色草原上,野草非常茂盛,突出了锡林郭勒“满眼绿色”的特点。接着写清亮的湖水在阳光映照下,神奇而美丽。最后写了草丛中的野花种类多。 第3、4自然段为第2部分,这一部分是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的。先写草原上各种各样动物的活动,再写蒙古包前小牧民放声高歌,反映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训练的主要意图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背诵第二或第四自然段。 (二)、技能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情感目标: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 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 四、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 “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欣赏图片直观教学的方法,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神奇的感觉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课的导入时,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第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有感情的朗读,捕捉关键词句想象体会,读出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第二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找一找,在小组里交流、朗读,并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热闹,读出大草原的欢腾的景象。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比较难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湖水除了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你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你的想象。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读完了第一部分,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野草、湖泊和野花,锡林郭勒大草原将是什么样子?给学生一种假设,目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从另一个侧面引导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广阔,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结合课文的最后一句,我设计了一项作业: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回去思考,下节课我们一起创作一首草原新歌。从而既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又使学生产生热爱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语文说课稿 篇2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但都选入了《范进中举》,可见本文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本篇课文共需二课时,今天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教科书上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为: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从而逐步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因此,结合本文内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3)体会小说夸张、讽刺的手法。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以下教法指导学习: 提问法,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提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表格法,填写“中举前后对比”表格,突出主旨。 2、学法:初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在鉴赏本篇小说时,采用圈点法、讨论法、朗读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上册学过的《孔已己》导入,联系到我国古代封建科举考试。 (二)交流预习: 1、首先简单交流教学案文学常识填写情况,让学生对《儒林外史》有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批改教学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强调,完成字词积累。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这个环节主要分课前和课堂两个步骤完成:教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故事情节,知道小说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大致分两部分。请学生在书上画出他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并口头复述。这样学生对情节和人物就有了整体的看法,通过课堂上预习交流环节进一步加深认识,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突出了老师的指导作用。 3、速读课文,完成表格。教学案上显示表格内容,从四个方面对范进中举前后进行比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完成表格的过程就是全面把握课文的过程。为下面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旨做好铺垫。 (四)课堂探究。 针对课文我设计了二个问题:你认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文中对范进的刻画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学生根据问题先读书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 (五)拓展延伸: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成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通过和《孔已己》的对比,加深对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提升。 (六)小结:归纳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明确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七)布置作业。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范进中举前后分为两部分,力图表现情节的清晰。然后引导学生从范进的外在表现挖掘人物背后的内在本质。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种种对比,将范进中举前后的性格特点“猥琐懦弱”和“圆滑世故”分别写在“疯”字的两旁。通过探究范进发疯的原因,明确其自身原因就在于“热衷功名”。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干净精炼,而又能突出人物形象。 我的上述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理念,围绕《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展开。在教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主要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把握范进形象、理解主题的目标。本着这样的思考,我精心设计教学案,争取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上述的设计与想法如有不妥,请各位老师领导不吝赐教。 语文说课稿 篇3【教案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加强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培养孩子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孩子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也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内容的感受必然会出现差异。为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在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质。 【说教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深入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2、过程与方法:争取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关心、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体会妈妈们的辛苦。 【说教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代讲。《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5、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说学法】 由于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阅读。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的重难点,第二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教学流程如下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营造气氛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三个儿子>>中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吗?请看大屏幕,藏着生字宝宝的新词,你能把他们读准确吗? 1、老师请坐姿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读。小朋友的坐姿都这么端正,那么,全体起立,同桌互读,他会了就请他坐下,不会的,就请同桌帮帮他。 2、刚才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那么咱们再来个男女生比赛读好么,比一比谁朗读地更准确,更动听? 3、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玩摘星星读词语。 【此环节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生字巩固是识字教学中比较枯燥、乏味的环节,因此我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识字巩固过程中,通过老师真诚多样的夸奖,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形成阅读期待,这样孩子们就自然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情感体验个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教师充满激情地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阅读猜想,形成阅读期待。因此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表扬孩子,“孩子们真能干,这么多的生字都顺利解决了。真是太可爱了,老师相信在家中你一定是妈妈的小宝贝,能跟老师说说在家中,当你做了一件令妈妈高兴的事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吗?是啊,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三个儿子>>中的妈妈也在夸他们的儿子,请你快快打开书,找一找,再读一读。 1、请小朋友把书放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读一读妈妈的话。 2、听,他们的语气一样么?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有不同的语气吗? 3、那让我们带着自豪、平淡的不同语气。再来读一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个妈妈对自己的儿子有不同的评价,那么你能根据课文里的内容,把妈妈们的评价补充完整吗?(填空)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同时,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并且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研读交流 二年级的教学要让孩子充分的读书,特别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读课文,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感知课文内容,达到生生互动。并且要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此环节我设计: 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有特别的儿子们,真的如他们妈妈所说的那样吗?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出示妈妈提水的图片 师:三个妈妈从井边打了水回家,看(出图),边看图,边读下面的一段话,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妈妈的辛苦吧! 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边默读,边用“——————”画出。 借机引导“沉甸甸”的甸的读音。我是这样处理的。看,大屏幕,这个字是“甸”老师想提醒小朋友,“甸”单个字读的时候念四声“甸”,但是放在叠词当中,变成ABB词语的时候,他就变成一声了,跟老师读一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老师这还有类似的词语,和“沉甸甸”一样,后面的字不管是几声的,都要读成一声,引导学生读,再照样子说一个。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握词语的读音规律,落实教材中的知识点。 接下来:用“三个儿子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么你喜欢这哪个儿子?说说为什么喜欢他们?”引入下面的学习。 1、这真是一个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翻转) 2、这真是一个小小歌唱家,让我们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3、在妈妈眼里,虽然他是一个没有什么可值得夸奖的儿子,但此时此刻,他却用行动帮妈妈消除了疲劳,老师也很喜欢他,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4、三个孩子都是那么讨人喜欢,可是坐在旁边休息的老爷爷却这样说:“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小组之内讨论讨论吧。 师:虽然好看的'动作和好听的歌声都能让妈妈们快乐,但只有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真正的帮助妈妈消除疲劳,所以老爷爷看到的是第—————————————那让我们再走进文章,去感受一下老爷爷意味深长的话吧。你想怎么读?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此环节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老爷爷,他说的那一个儿子是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且以“沉甸甸”为突破口,挖掘教材的知识点,是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四、揭示主题拓展提升 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拓展题。第一个是假如,第三天,三个妈妈再次来提水,水桶还是那么沉甸甸的,三个孩子又会怎样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二个问题是“这是课文中的儿子们都这么孝顺,那么你们在家中又应该怎么表现呢?”教师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回答。 【本环节在最后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练习,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不光要说到,还要做到”,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语文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4课以及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领会编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揉、漆、辫、”的识记,“喊、笋、唤”的书写。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阅读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学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对童话故事兴趣浓厚。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我通过PPT课件展示笋芽儿、竹子的图片,使学生直观了解笋芽儿与竹子。通过情境朗读,为学生的感情朗读作示范。 四、说教学程序 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安排为两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本课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第二课时学写6个生字,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我将分 环节来完成。(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三)角色表演,体会情感。(四)指导写字,积累语言。(五)放飞心灵,走出课堂。六、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3课笋芽儿,认识了14个生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然后要复习的是: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师:板画:笋芽儿。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播放课件,师导语: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图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我利用课件出示笋芽儿和竹子的图片导入课文,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启发思考: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谁呼唤笋芽儿?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用“——”画出有关句子,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用“~~~”划出有关句子,并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这样,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⑵反馈 ①随学生回答,板书:春雨呼唤 ②相机做朗读指导,如低声的说,说明语气要轻柔,给人“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笋芽的话可让学生做做动作读。 ③说一说对动词的理解:揉、伸,做动作理解,说一说体会到什么? ⑶角色表演,配乐诵读 ⑷小结学习方法:读——画——议——读。 【学后对学习方法的总结,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进行下面的学习,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一画,小组内可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⑵反馈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谁帮助了笋芽儿,笋芽生长的过程。 重点引导第六段 如:笋芽儿钻出地面看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说说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那些句子写出了笋芽儿很高兴? (3)朗读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说边读,教师相机指导。 3、感情朗读全文,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1)播放情境朗读,让学生注意听一听范读中的语气,以及声音的高低,停顿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的感情朗读作示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读后,让大家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如果认为哪句读的不够好,就让这个学生或其他学生为大家作示范。 【通过听、练、听、评之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角色表演,体会情感。 【低年级学生入学前接触的多是口语,语言很不规范,他们更需要积累更多的书面语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像《笋芽儿》这样文字优美的文章最适合学生积累。】因此,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我这样说:“孩子们,笋芽儿多可爱啊!现在让我们走进竹林,当一棵棵小笋芽儿,来体验笋芽儿成长的快乐吧!”这时,教师播放课件,让孩子们看着课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边说边演。(教师和学生边说边演) 课本剧表演: 小组内合作,指名前面表演。 师:你们表演得太精彩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看了这段表演,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笋芽儿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师:是的,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得到别人的帮助你会成长,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笋芽儿在这么多人的帮助关爱下,自己努力长大。 (师板书:奋发向上) 【德国有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一环节将语言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中,让孩子们在情中演,在动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积累了语言,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露痕迹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四)指导写字,积累语言。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生读一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什么? 3、教师范写:轰,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字上窄下宽,这样字更稳定,下面的两个双字一定要把上面的车字托住。 喊:口字旁位置要偏上,不要写得太大。要先写里面的一、口,后与斜钩,撇,点。 4、生看后抄写生字,学生写字前,我强调,写字姿势。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评一评:学生通过小组内欣赏与互评,评出“小小书法家”。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找找抄抄”。 (1)自主完成练习。 (2)同桌交流。 【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美句。】 (五)放飞心灵,走出课堂。 师:孩子们,你们真像小笋芽儿!努力!上进!课堂上表现多积极啊!老师爱你们!谢谢你们! 师:孩子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能不能向同学们说一说,都有谁帮助过你成长啊? 师:是的,我们也一样,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亲人的呵护、老师的关心,同学的鼓励。面对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激,学会感恩。 【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问号中被激荡,不断升华。】 (六)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画笋芽儿或竹子的画或编一条有关笋芽儿的谜语。 师:孩子们,你们真像小笋芽儿!努力!上进!课堂上表现多积极啊!老师爱你们!谢谢你们!孩子们,笋芽儿长大以后的故事呢,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还有兴趣,请在课下多收集这方面的知识,你会知道得更多。 五、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针对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以及笋芽儿成长过程,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