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活动名称:越开越大的花 活动目标: 1、尝试沿着花心的形状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方式表现花儿越开越大。 2、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乐意进一步去发现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画纸(画有心) 、蜡笔、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集中注意力,激发活动兴趣 地上有一粒小种子,种子想快快长大,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浇浇水,晒晒太阳,给它施肥都能使种子快快的长大。 二、 情景化演示——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演绎具有挑战性的绘画方法 1、太阳公公看见了,对种子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帮你吧!”太阳公公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种子,她吸收阳光,开出了一朵小花。(老师在花籽外画一圈)。小花开心地叫着:“谢谢您太阳公公,谢谢您帮我长大!可是我还想再大一点。” 2、春风姐姐吹来了,他对小花说:“小花,小花,我也来帮你长大吧!”春风姐姐轻轻地吹着,小花抖了抖了身体,真的又长大了一圈。(老师再加大一圈),小花真高兴,说:“谢谢您,春风姐姐,谢谢您帮我长大。” 3、还有谁会来帮助小花呢?你听,滴答滴答,下小雨啦!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请一幼儿画)小花太高兴啦!“谢谢您,春雨哥哥!谢谢您帮助我长大。” 小结:春风吹、太阳照、春雨淋,花儿啊一层一层越长越大,越开越多 三、幼儿操作——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1、瞧,草地上还有很多小小花,他们也想长得越来越大。你们愿意帮助他们长大吗? 2、重点指导: 1)鼓励幼儿沿着花心一圈圈不断地将小花画大,注意连接点。 2)可以给花儿涂上漂亮的颜色或自由添画背景。 小结:小花从花心一圈圈的往外长,越长越大越长越大。 四、同伴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 1、作品展示:我们来做扮演小蝴蝶,去找找哪朵花儿很美的?看看花儿是不是越开越大的? 2、原来花儿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和五彩斑斓的颜色,春天的花儿可真好看! 四、活动反思: 描述: 今天的学习活动中,直接用故事进行导入。“地上有颗小种子,它想快快长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着它快快长大啊?”这时候盟盟说:“可以给它浇水帮助它长大。”“那除了浇水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时候孩子们感觉有点难以回答了,随后我就做了一个风吹的动作。马上汤智晨说:“可以让风吹一吹也能帮助它长大的。”伴随这孩子们说出的各种方法,我一圈圈的把花往外画。请他们仔细的观察我的花瓣是从哪里长出来的。但是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个别幼儿画的花瓣并不是一圈圈沿着轮廓往外画的而是直接就画了一个大圈。 分析: 可能在讲解的时候不够细致,有部分幼儿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圈圈的往外画,导致了出现了一整圈画的现象,而且沿着花心往外画对小班的幼儿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有部分幼儿没有成功。 调整: 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幼儿画的是一整个的圆,于是我用语言引导“三瓣花的种子开出来的花朵也是三瓣的,一瓣一瓣慢慢的开出来”听到提示后有些幼儿尝试着画出三瓣花的样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2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⑵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3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在图画情境中感受大海带来的乐趣。 2. 学会“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做一名海边孩子的快乐,初步培养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 1. 认读词语并口头造句。 住在、海洋、海滩、金色、黄金、一面、上面、方面、歌唱、唱歌、各位、捡到、捡起。 2. 听写课文要求的生字新词。 二. 进入情境,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朗读第一段。 看课件指出“海”与“海滩”。 朗读:你能用你的声音把大海的宽广,海滩的美丽表现出来吗? 2、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感受小主人向我们介绍的海边情景。交流。 体会:又松又软的感觉是怎样的?你能举个相似的例子来说明吗?“松”和“软”的反义词是“紧”和“硬”。 大海会唱哪些歌?也许是《赶海的孩子》,也许是《小海螺》…… (2)、通过联想,体会乐趣。 说海:我们小朋友非常幸福生活在大海边,大海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请你告诉住在城里的孩子好吗?(大海是无边无际的,海上船只来来往往,节假日大人小孩尽情玩耍,有的堆沙,有的拾贝,有的游泳,有的划船…… (3)、开展海滩捡贝壳比赛。 海滩上的贝壳多么讨人喜欢啊!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希奇古怪的品种看也看不厌。就一会儿工夫我们都捡了满满一小篮。 练习说话:用欢快的语气对小伙伴们喊:“嗨!快来看啊!我捡了许多贝壳。有……有……还有……” (4)、有感情的朗读2、3段。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配上欢快的夏天歌曲有感情的集体朗读。 (5)、用一句话说说大海给我们大家和广大的游览者带来了什么? 3、学习第四段。 引读第四段:小主人和大家一样了解海,喜爱海,难怪他要说……。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轻松、舒适、欢快的语调) 三、课后延伸。 收集有关大海的各类资料、文章,来写一写我们的家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课前预习: 1、词语:撒娇 沉睡 唠叨 滋润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省略号有几种用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读笋芽儿跟妈妈的几次对话。 能初步认识省略号,并弄清在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沉睡、撒娇、央求……”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几处省略号所示的意思。 4、使学生知道只有经过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渗透自强自力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省略号的几种用法,并体会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认识笋芽儿 了解它与竹子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 呼唤撒娇阻拦唠叨 叽叽喳喳暖烘烘滋润和煦 强壮爱抚 挑选难写的写一写。 2、检查预习。 3、检查课文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带着课后练习中的三个问题,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划出答案。 2、根据这几个问题给课文分段。 3、讨论分段结果。 四、省略号的用处 在课文中找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小组讨论省略号的用处。 全班交流。 五、作业。 调整: 1、今天说的话题是“笋”教师板书:笋。你知道它的生长吗?学生讨论。 2、教书根据学生的议论小结:笋芽儿在地下——破土而出——长成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课文用另种形式说出,听谁读? 3、师有感情地朗读。 4、文章写的美在哪儿?读的美在哪儿?(有重、轻、停顿,根据提示,学生例举。)自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抓笋芽儿很勇敢展开。找出句子,对比读课文第8节与第11节同样要长大又有什么不同(感情越来越强烈)学生试读——一组个别读——分组齐读。 5、教师引读第10节,11节。问:为什么那么自豪?理解“阻碍”,你在哪儿见过这个词?你身上阻碍自己长大的小衣服有吗?教师提出希望。 6、作业:写笋的各种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笋芽儿自强自力的精神。 3、完成有关作业。背诵最后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2、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朗读课文说说笋芽儿给你有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指导注意体会:读出“低声呼唤撒娇央求害怕”的语气。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表演 学习第二、三段: 同样的学习步骤进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表演 四、背诵最后一段。 小结全文。 五、完成课堂作业。 六、机动。 收集这样有趣的童话这样的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 调整:1、今天上课两件事 一、抄写美的词、句。 二、二、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三、熟读课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笋芽儿,笋芽儿- 教案,笋芽儿-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了解作者和作品。 ⑵ 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⑶ 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2、技能目标: ⑴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⑴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⑵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