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题画》教学设计 |
范文 | 《题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题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式进行再现。 2、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形状,积极进行想象,学会添画的方法。 3、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撕下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色卡纸,教学课件《奇妙的撕纸添画》,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师:“老师刚刚在教室外面捡到一张纸,不知道是谁丢的。”师出示纸片,转动着观察,“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吧!大家可要仔细看好了!”师添画(教师示范添画,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画时的过程) “废纸不一定没用,看!我们不就把这张废纸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吗?所以呀,小朋友们的废纸不要乱仍,要养成变废为宝的好习惯。大家看看她还像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创作引导 1、玩玩试试 (1)师:“现在老师请5个同学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出示一张彩纸,五个同学排成一排,前面四个同学随意地撕纸,把撕下的纸一半给老师,一半递给后面一个同学,第五个同学添画。添画完说说你变的是什么!” 2、撕一撕 师:“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种质地的纸,请你也选择其中一张,动动你的手,听听纸撕碎动人的声音。”倒数十秒撕完。(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3、刚刚大家都发挥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也尝试了撕纸的乐趣。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些小纸片还可以怎么变呢?(出示课件,让同学们感受各种角度的不同添画) 4、小组讨论:看了这么多,大家来说说怎样看可以发现更多奇妙的联想?怎样更巧妙的添画?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 5、教师小结:先看,再转,然后再看,再转动, 觉得它最像什么(适时提问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角度,粘在纸上,用添画的方法把它变出来,可以中间添画,也可以周围添画。看来没用的纸,一下子被我们赋予了生命! (边小结边出示课件) 三、启发创作 1、从你撕下的纸中选择一张你认为撕的最好的一片纸添画一下。 (板书步骤:撕纸、联想、粘贴、添画。强调快速) 2、看看评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你变的是什么? 评一评:你觉得谁想得最巧妙。 (对想得好,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3、启发 师:“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4、创作 师:“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尝试了撕纸添画,现在把你们的画面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别忘了给你们的画取个动听的名字哦。”(强调创意,注意卫生) 3、评价 自评互评:作品展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的画。评一评谁的想法最丰富,谁的添画最奇妙。 四、延伸总结 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将碎纸片变成了这么美的画,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美妙的事情。同时也要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让我们的卫生小金牛每个星期来到我们班! 五、教学后记 本堂课先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撕纸的快乐,然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交流,掌握撕纸技巧,通过比较、动手,掌握因物象形的拼贴添画思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案的讨论,学生动脑动手、想想试试,较好地拓宽了制作思路。整堂课将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题画》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日的艺术实践中,就要求学生们做有心人,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并将这种意识和能力得以内化,为其艺术表现的发展和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铅笔作为书画的主要工具,最简单、方便。从儿时起,学生就开始使用它。但是对铅笔的认识和运用却很有限,多数只停留在文字的书写和线条的描画上。其实,铅笔有着丰富的表现效果,通过巧妙的应用,铅笔可以发挥出神奇的表现力。本课的设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探索更多的铅笔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的图片丰富且具有典型性,教学时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例如,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主要利用铅笔进行涂抹,通过画面的黑白色块表现事物。丰富的层次变化和黑白对比不仅塑造了形体,而且获得了画面朦胧、完美的视觉效果,生动地表现出舞台灯光下的戏剧情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的作品《画家之子尼古拉像》采用线条和块面相结合的手段表现出一个生动、可爱的少年形象。《静物》则是通过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的疏密排列,来表现衣物的结构和质感。 另外,教材的学习提示通过图例介绍了一些铅笔使用的技巧,便于学生自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感受,也可以将其作为学习的引线,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索铅笔更多的使用效果。 教学目标: 1、 丰富运用铅笔表现的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 学习和探究铅笔的表现特点和手法。 3、 在学习中,促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探究铅笔画的表现手法 学生学具准备:HB或2B的铅笔,素描纸、水彩纸等不同质地和肌理的纸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平时使用的铅笔,都有什么用途?有哪些表现特点?你能使用铅笔表现出更多的不同吗?” 二、铅笔画的表现手法 1、铅笔的分类: 铅笔的种类较多,有硬有软,有深有浅,型号比较全。我国生产的铅笔分两种类型,以HB为中界线,向软性与深色变化是B至6B,为了更适应绘画需要又有了7B-8B,我们称为绘画铅笔。HB向硬性发展有H至6H,大多数用于精密的设计等专业使用。作为小学生课上可以选用HB或2B的铅笔,自动铅笔,由于笔芯太细,效果不太突出,不建议学生使用。 2、纸张的准备,鉴于本课的特点,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准备一般的作业用纸之外,最好再准备一些少量的素描纸、水彩纸等不同质地和肌理的纸张。 3、了解和探究铅笔画的表现手法。 (1)比较分析教材提供的作品,看看同样是铅笔,呈现出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对事物的描绘又有何特色? (2)在纸上试着去模仿体验,体会铅笔表现的多样性,并逐步掌握。 (3)借助教材的学习提示探究铅笔点线面的表现效果,铅笔头的粗细变化画出的线条和块面变化,借助橡皮、手指涂抹等出现的新效果,尝试在不同质地的纸张上进行涂画等。 (通过探究和相互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铅笔画技法,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三、作品分析 1、《画家之子尼古拉像》――鲁本斯(佛兰德斯) 《画家之子尼古拉像》采用线条和块面相结合的手段表现出一个生动、可爱的少年形象。 2、《静物》 骆根兴 《静物》则是通过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的疏密排列,来表现衣物的结构和质感。 3、《戏剧情景》 修拉(法国) 主要利用铅笔进行涂抹,通过画面的黑白色块表现事物。丰富的层次变化和黑白对比不仅塑造了形体,而且获得了画面朦胧、完美的视觉效果,生动地表现出舞台灯光下的戏剧情景。 4、学生作品分析 《我自己》《风景两幅》《汽车》 注意点、线、面在画面中的灵活运用。 四、学习活动 探索铅笔描绘的不同效果,尝试用新颖的方法描绘周围的事物。 五、辅导学生进行铅笔画练习 1、削铅笔的技巧 2、粗细不同的线条 3、用不同手法表现深浅不同的色调 4、创作内容的选择: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表现。 六、作品探究展示: 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说明表现方法、意图。学生自主、互评。 教后反思 出示学生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变化的思考,引出铅笔的分类特点。出示素描范画,引发学生对排线技法及效果的探讨研究,把用线条表现的眼睛加上排线,表现立体效果。学生自己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如揉擦、提白……),展示学生的探索结果。用揉擦的技法改变眼睛黑白对比强烈的效果。演示用提白的方法作画过程。 《题画》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题画》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脸形、五官、表情等特点,掌握三庭五眼的规律,并运用线描的方式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小伙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及其比例关系,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体验以线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脸形的特点以及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难点: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神态,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开“明星猜猜看”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星头像图片,并提问: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明星,教师总结:在对明星外貌进行区分的过程中,我们会抓住某一个外貌特征来进行比对,那么在表现人物肖像时我们该抓住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天地《肖像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脸形特征 (1)引导学生同桌间互相观察: 你知道你同桌的脸形有什么特点吗?(有的是方方正正;有的是头部上方较下方更圆润) (2)用多媒体展示八种不同的脸形和相对应的汉字,引导学生进行连线游戏,根据自己的发现将对应的脸形和汉字相连接。 结合汉字,不同的脸形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帮助人们把握人的脸形特征,古代艺术家把脸形归纳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型的脸形。面扁方为田、方者为国、倒挂形长为目、上削下方为由、上方下削为甲、上削下尖为申、腮阔为风、上方下大为用。即为“八格”,脸形特征有规律可循:“像之大概,不外八格”。但是脸形特征因人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脸形比较明显,有的人具备多种脸形特点。 2、五官比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官的比例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动手量一量,找一找头部的五官各部分的比例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头长均等的分为三部分,面部宽度有五只眼睛的长度) (2)继续观察、测量,图中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发际到眉弓,等于眉弓到鼻底,又等于鼻底到下巴,即为三庭,上庭是从发际到眉弓、中庭是眉到鼻底、下庭是鼻底到下巴。脸的正面,眼睛处于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位置,脸宽为五个眼睛长,两眼之间为一个眼长,叫做“五眼”。这就是人物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3、肖像画作品 展示费欣的速写作品《东方少女》,仔细观察: (1)作品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形象?(一位侧头少女的形象) (2)画家是以什么形式画出这位东方少女的?(线描) (3)根据作品简单分析画家是怎么运用线条作画?(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学生分享发现,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线条出现在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了不同的画面特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自身为例示范肖像画作画步骤: 1、确定脸形特征; 2、确定五官的位置; 3、细致刻画五官。提醒学生注意人物表情的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特征,可适当添画人物衣褶。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认真观察组内的同学,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角度进行描绘,完成一幅有趣的线描人物画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人物表情、面部比例。 3、完成作品后,举办“写生照相馆”,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脸形、表情、面部比例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我的好同桌》:脸形——田字脸;表情——开怀大笑;面部比例——符合三庭五眼。)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并进行情感升华:本节课我们与同桌进行了很多小互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丰富的肖像画知识。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同学的情感。 2、课后请学生将本节课画的作品送给作画的同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