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因数和倍数教案 |
范文 | 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因数和倍数教案1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学过的数 2、明确学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 (1)2x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 (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表示出18的因数? 要求: 1、独立学习 2、时间6分钟 3、全班交流 问题一:初建模型 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 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问题三:应用模型 ①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②找30、36的因数。 3、议一议 (1)今天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 (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x6=12 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x4=12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2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思考: (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因数和倍数教案3课前思考: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成功的教学表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练习纸、学号卡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 教学流程: 一、意义建构 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请一位学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5.还可以怎样摆? (请学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43=12为例,4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她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9.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方法渗透 1.根据44=16、400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回答) 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我们能不能说16是因数,或者说16是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 3.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相互依存) 4.下面我们一块来找一找100的因数有哪些?同学们可以同座两人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份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5.对照你们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评价) 6.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提问的? 7.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8.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有什么诀窍? (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当然,如果要找出一个很大数目的所有因数,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麻烦,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教师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巩固深化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3.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5.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理念: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360度的优点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直角等于90度,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可是你们知道吗?从前,法国人曾将一直角定为100度,这样一圆周角就是400度。但是后来却没有能行得通。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又有什么优点呢? 2.我们先来找一找360和400的因数各有多少个? (分别出示360和400的所有因数。) 3.原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因数比400的因数多,多9个。一圆周角定为360度,当我们需要计算一圆周角的几分之一时,可以在23种情况下得到整度数。 课件显示: 2等分:360/2=180;3等分:360/3=120; 4等分:360/4=90;5等分:360/5=72; 90等分:360/90=4;120等分:360/120=3; 180等分:360/180=2;360等分:360/360=1) 而如果把一圆周角定为400度,那么只有在14种等分情况下才能得到整度数。相比之下,当然360度要方便多了。 [设计理念:为什么法国人将一圆周角定分400度没能行得通?一圆周角定为360度有什么优点?学生通过猜想、比较,了解到这些竟然与因数的多少有关,从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神奇。数学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陌生、晦涩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她就在你我的身边。] 五、游戏中的发现 1.请学生拿出学号卡,在纸上写下你的学号数的所有因数。 2.在这些数中,因数的个数最少的是几?(对1)虽然1是因数个数最少的一个数,但它却又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数,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除了1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数比较特别的? (找2或5号同学。) 4.你这个数特别在哪儿?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请把学号卡举起来。 (课件显示:只有两个因数的有:2、3、5、7、11) 5.除了这些数外,其余的数各有多少个因数?(对4)你有?(对6)你呢? 6.这些数,它们的因数个数多少不一,各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在它们中间因数个数最多的是那一个?你觉得?理由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数尽快地找出来? 7.如果让同学们将这51个数按照它们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一分类,你们准备怎样分?其实不光这51个数,把所有的自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类,都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 8.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9.组织学生分批退场。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退场;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退场;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离场。 [设计理念:通过寻找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又让学生感知到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各有不同,为后面学习质数与合数埋下伏笔;组织学生分批退场,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正所谓课已毕,趣犹在。] 因数和倍数教案4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 (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 (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因数和倍数教案5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智力竞猜 引入新课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学生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二、操作发现 理解概念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让学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学生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 )=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学生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1)学生回答后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三、探索方法 发现特征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办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设计说明: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学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学生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学生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并且探索了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学生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2、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中的应付元数其实都是什么?表格中为什么用省略号? 3、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格中所有数都是什么?这个表格中为什么没有省略号? 4、游戏找朋友。让学生拿出各自的学号卡片,找出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使学生发现每个学号数的因数都在全班的学号数以内;再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号数的倍数,井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还有其他的吗? 设计说明: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 探索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