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科学教案年轮的认识 |
范文 | 中班科学教案年轮的认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年轮的认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年轮的认识1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个月之间的关系。 2、幼儿学习制作“年轮”的小书。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独立性,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四个季节的圆拼盘 2、幼儿用制作小书用具,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导入 幼儿听音乐走线,依次拿“坐垫”。 音乐停,幼儿按老师要求的方式--盘腿坐。 二、年轮的认识 1、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进行“年轮的认识”。 2、老师示范操作: (1)老师取来一个圆告诉幼儿:“这是一年!” 提问:“那你们知道圆可以分成几个半圆吗?” (分成两个半圆), 教师:对了,可以分成两个半圆,那一个半圆我们叫它为半年,那另一个呢?(也叫半年) 两个半年合起来是一年。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有四个季节) 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师分别取来绿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并且把他们拼成一个圆 教师:你们看,这四个季节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圆,(是一年) (3)教师:那你能来试试摆吗?(幼儿操作) (4)教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一年有几个月吗?”(12个月) 老师取来绿色的春天,上面写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儿认识。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个月与一年的关系。 (5)请幼儿操作,老师并给幼儿复习一遍。 三、制作--年轮的小书 1、教师:有谁愿意跟老师来制作--年轮的小书? 2、幼儿自愿跟老师制作小书,其余幼儿自选工作。 3、老师记录下幼儿的认识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年轮的认识2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年轮的认识3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