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课稿 |
范文 | 【实用】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4篇课文《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土地的誓言》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抒的。当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还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再也难以遏制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由地向着黑土地,发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来!我愿付出一切! 二、说目标 我根据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语,学会使用呼告、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个特殊要求,为此我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 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3)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和互相切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回顾历史、感受文本、促发情感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相互感染,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文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音乐导入,背景介绍:(导入的设计应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先播放《在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悲壮情怀。然后出示历史图片,老师用激情的语调充当解说员,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九。一八”的悲壮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整个课堂情绪上升到高潮。 第二环节:采用四步分层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 第一层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听朗读带。同时向学生提出要求: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并用用一句话说说听读感受 2、让学生深情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不认识的字。教师收集后迅速正音,并让学生书空当堂记忆。 4、整体感知: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层次:品读课文。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设计了一下几个问题: ① 课文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② 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 ③ 文章前后部分人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合作探究完成。然后老师分别收集观点,再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自己对国土的情感表达出来的?让学生体会本文情感的表达运用了这样的一些方法:大量色彩的词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还有呼告的运用,这些方法使得作者的爱国情感得到了宣泄。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同时能同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再次品读:文中有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情感。让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聊天的方式来聊感动。聊天的格式是:《土地的誓言》---------这一句让我感动,因为------。 (这次品读是让学生在内容上再次感知文本。) 第三层次:赛读 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四层次:延读 为了把爱国情感教育推向高潮,完成本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1、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播放国歌,学生齐唱国歌 3、拓展延伸: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第三环节: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深情赞美故乡————————誓死保卫家乡 我的说课讲完了,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土地的誓言》说课稿的全部内容。 说课稿 篇2(一)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用投影片显示: 1、如图所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2、把学生回答的结果的不同形式板书在黑板上,提问这些表示的结果都相等吗? 3、指出:即完全平方和公式。 4、模仿练习:(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填空)) 5、换元拓展 提问:等于什么?是否可以写成?你能继续做下去吗?通过讨论,尝试得到 (二)探求规律,巩固练习 1、探求规律 在模仿运用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两个公式的特征,可用一句顺口溜来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 公式变形为:(首±尾)2=首2±2×首×尾+尾2 2、运用规律 让学生填表 式子首项尾项结果的中间项结果(完全平方式) 符号系数 (x+2y)2 (2a-5)2 (-2s+t)2 (-3x-4y)2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由上面的表格不难得出:首尾平方总得正,中间符合看首尾项的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中间的两倍记牢,进而总结步骤为: 1)确定首尾,分别平方; 2)确定中间项的系数和符号,得出结论。 3、巩固练习 (三)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例:花农老万有4块正方形菜花苗圃,边长分别为30.1m,29.5m,30m,27m。现老万将这4块苗圃的边长都增加1.5m,求各苗圃的面积分别增加了多少㎡? (四)发散练习,勇于创新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 (2)填空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4)请你编1~3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 (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说课稿 篇3跨越式跳高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田径中的跨越式跳高,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情况、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设计及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场地器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一、 教材分析田径中的跨越式跳高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教材内容之一,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的协调配合进行练习的身体活动。 学习跨越式跳高不但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勇敢、坚定、果断和自信的意志品质,是一种很好的体育锻炼项目。 二、 学情分析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朝气蓬勃,富有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又具有其独立性。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这样,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对跳高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2、 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跳高的相关知识和对身体的作用以及在跳高练习时的注意事项,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跳高进行身体锻炼奠定基础。 3、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高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提高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4、 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 社会适应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 【重难点】重点:起跳有力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四、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1、 提高运动参与数量,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学习一项体育活动,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外,活动的兴趣化也是吸引他们的主要手段。 所以本课在开始部分安排了游戏,运用快乐体育的形式,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愉悦身心。 2、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其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去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本课教法和学法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 讲解和示范法:利用讲解和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 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对跨越式跳高动作来说,讲解与示范法应用的好坏,对于很好的完成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分解与完整法:通过分解练习,使学生逐渐体会动作要领,然后逐步提高要求,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本课学习跨越式跳高,先体会过杆落地的动作技术,最后掌握完整的技术。 3、 练习与分层相结合:当学生在一个高度上跳过很轻松时,跳过多次后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组织他们分层,再到下一个高度上去练习,这样就会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 五、 教学过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运动主线和健康主线贯穿其中,如果把运动主线比喻为课的“形”的话,那么健康主线就是课的“神”了。 “形”太死板僵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健康主线的贯彻。 注重形式的放开而忽视目标的达成则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为了能做到“形”散而“神”聚。 将本课分为:激发兴趣、热身与导入;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身心恢复等3个阶段。 (一) 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阶段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教学之初为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的做法,改为游戏“揪龙尾”。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用橡皮筋做“龙尾”。 以揪龙尾多的组为冠军,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身体得到充分活动。 (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具有亲和力)。 专门性辅助练习:(1) 起跳练习脚尖触同伴的手,助跑摸高时可选择校园内的自然物进行,如树梢、篮球架。 (2) 助跑起跳摆动腿的脚尖触高物,助跑单脚起跳摸高。 (二) 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阶段教师出示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图释,学生仔细观看,分组模仿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与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的参与各组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而准确的示范动作并进行交流,既加深师生的感情,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学总结,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小范围上点拨、纠正和指导。 这样不但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充分发挥了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教师在学生做完练习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要想跳得高,哪些环节最重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编成方法口诀:助跑自然有弹性,起跳果断要用力,两腿依次把竿过,落地轻巧要缓冲。 要求学生体会口诀,学习“倒跑法”,确定助跑起点(主要让学生明白起跳点不准是造成起跳不果断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按自己确定的助跑步数练习过低竿,逐步体会动作。 游戏“争当跳高王” 把学生共分为四组,每组立一根有刻度的立柱,教师要求学生自选高度进行分组跨越式跳高练习。 “竿”采用“橡皮筋”来代替,一端系在有刻度的立柱上,一端由小组长手拿。 每组同学相互鼓励,相互纠正动作,选出最佳跳高者进行挑战。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并参与到活动中,对成功率较低的同学给以鼓励。 “我们一起来战胜这个高度好不好”?“好”。 师生共同喊出口号:“挑战,哦耶!”最后对选出的跳高王的技术进行评价,回扣本课主题。 (三) 身心恢复阶段(1) 放松运动(2) 课后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3) 回收器材(4) 宣布下课本阶段采用音乐伴奏结合舞蹈动作进行放松运动,动作简单优美,易学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乐曲和柔美的舞蹈动作中消除运动后的紧张疲劳,加快身心恢复,达到放松的目的。 另外,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进行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六、 场地器材场地:操场器材:教学挂图、跳高架4副、橡皮筋50根、录音机1台 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而浓烈,从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3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验生活中父亲的爱。这样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教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文本。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我还设置了精读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以小见大写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写法写一写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 说课稿 篇5一、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突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蕴含的道理,注重语言的品味。凸显阅读教学“以读悟理”、“以读悟语”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二、教材分析: 1、本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 2、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 3、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 三、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设计本课教学为五大环节。 1、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2、品味文章中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5分钟)。 3、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4、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15分钟)。 5、联系生活,深化主题(5分钟)。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玩。同学们都喜欢玩,老师也喜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列文虎克”。板书:列文虎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板书:名堂。 同学们,你知道“名堂”这个词在词典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时,教师依次出示三种解释:1、花样;2、成绩;3、道理。请同学们好好读读书,思考: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 根据一般人的阅读经验及前测,我们估计选择成绩的学生居多。理由在课文第5自然段,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感受“大名堂”。 为什么直接切入课文最后,抓住学生触动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开读书交流呢?我们考虑,这样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列文虎克的伟大发现有充分的认识,对列文虎克本人充满敬佩,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发现做好充足的铺垫。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1、名堂是指什么? 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大名堂是指什么,可以请同学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成绩? 此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几则微生物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必要认知,又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感悟名堂之大。 紧接着,我们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先请你轻声自由朗读这一段下面的文字,学生有所感之后,在讨论中教师顺学而导。 学生可能会谈到这句话: (1)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我们可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英国皇家学会”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丰富必要的认知,当他们知道看门人列文虎克与鼎鼎大名的牛顿等人同属一个学会时,一定会惊叹于列文虎克的巨大成就。教师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敬佩之情进行朗读,效果会很好。 学生还可能谈到这句: (2)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①课标指出: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抓住“拜访、欣赏”等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感悟到女王和沙皇对列文虎克的尊重以及列文虎克伟大发现的轰动效应。 (②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关注到句子中“连……也”句式的强调作用。如果没有学生提到,我们可以提示:这句话中有两个字配合起来使用,使得表达效果更好,你能品味出来么?通过比较两句话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会加深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同时增强语感能力。 3、师生合作朗读,读出对列文虎克的敬佩之情。 理解到这种程度,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成为可能。在学生练习之后,可以采取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形式。师生合作朗读,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场”,可以有效烘托课堂气氛,加深阅读体验。 年少时,列文虎克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可是他却……学生接读“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列文虎克就是一个普通的看门人,他的伟大发现却惊动了全世界,连……学生接读“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 1、理清列文虎克是怎样一步步玩出花样的。 列文虎克的伟大成绩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有些同学也认为“名堂”可以解释为花样,你们的理由在课文那些段落呢?学生会找到课文2、3、4段讲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这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第三大环节,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样的花样?并动笔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 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磨镜片,做成放大镜 玩镜片 玩放大镜,做成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理清故事脉络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提示,用自己的话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之后,教师点评:象这样好好细读文章,用简洁的话语,列出重点情节,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这一环节设计,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还体会了学法,凸显了环节的整合,增强了实效。 2、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 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了。 尊重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样,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也许会对磨制放大镜这一部分感兴趣。 (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我们引导学生从中品味一组反义词: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紧接着教师口头补充列文虎克数十年如一日,耐心磨制放大镜的相关资料。 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以及资料的补充,学生会想象到制作、观察的情景,读起来兴趣会提升。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勤于动手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乐趣。 学生也许会对做成显微镜一段感兴趣。 (2)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①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列文虎克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②我们还可以出示图片,激起学生朗读兴趣。 列文虎克玩出的花样还没有完,终于,一个神奇无比的新世界被他发现了!师生开始讨论发现微生物一段。 (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①同学们读懂列文虎克观察了哪些事物后,可以请大家猜想他还会观察什么?教师找准时机,补充资料: 列文虎克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他观察蜜蜂蜇人的“针”,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苍蝇的翅膀、蜘蛛的脚爪、羊毛的纤维、小甲虫的腿……他最早发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画出了他们的图片。 可以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列文虎克所观察的内容,既理解了资料内容又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包罗万象、各种各样……) ②本段文字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播放录像资料,看后,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内容?(我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我看见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我看见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 之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情趣自不在话下。 (四)品味文章中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 文章学到这里,玩出了花样的学习也就告一段落了。教师再出示“名堂”的三种解释,请大家思考: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玩出这么多的花样?取得如此的成功?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出什么道理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列文虎克玩出花样的过程,会有所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借助以下句式说一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 2、学生发言过程中,师帮助归拢、提升,总结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后的秘密。即:持久的兴趣;无比的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 随着课堂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一步步走进了列文虎克的内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对列文虎克玩法的认识,最终,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从中经历了真切地阅读体验,收获了宝贵的阅读方法。 3、此时,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项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列文虎克 学生读后会感慨颇多。 我们再次出示“名堂”一词的三种解释,会发现三种解释,都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理由。这也启发我们,借助词典,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课文。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五)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这节课进入了尾声,我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通过师生模拟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今天的所学与阻止自己玩耍的人据理力争。这一环节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巧妙检验,学生既可以通过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辩驳,也可以用积累到的课文中的语言、感悟到的哲理来进行陈述,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也使课堂在趣味、哲理、回味中落下了帷幕。 板书: 列文虎克 玩出了名堂 兴趣 耐心 观察 思考 放大镜 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