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
范文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1【教学内容】 课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边说边板书:35+37=)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5加7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5根小棒,在第二排挂37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5和37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5个一加7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5加7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5加37,个位5加7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56+37=9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6~9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首先计算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先相加在与个位上进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2详细介绍: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不连续进位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3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但处理的还是不够细致,对问题的剖析不够透彻,对课本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有就是对学生的竖式书写的方式习惯要求不够严格,导致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 1、学生抄错题。在列竖式时将数字或者运算符号抄错,导致错误率高。 2、学生书写不规范。例如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学生在书写时由于不规范会导致计算时将数位看错,造成错误;还有就是最底下的横线必须要求用直尺画,这样更加美观。 3、计算时,尤其是减法运算时,会出现倒减(从高位减起)的情况。 4、计算时的进位和退位的“1”会经常忘记计算。 5、等号的后面往往忘记写得数。 面对这些错误,我认为重要的是整合错误资源。我和学生一起找错误,抓典型事例,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者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做到自己检查,自己改正。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出错误,例如提问“我们从十位算起可以吗?”勾起学生的思考,避免类似的错误。这些是我们在课堂上能做的,但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与其他内容的学习,它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在纠错的道路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4【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没?现在老师出几道题让同学做,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学会。板书: 23+45=12+25=24+55=26+13=41+52= 教师点名让几个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强调要求:列竖式并且竖式要写规范。 点评每位同学所写的,并再次巩固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2、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 师:同学们,大家曾经学过20以内的加法,在这里老师带着大家复习一遍。 教师口述20以内的加法如:“5+7”、“6+6”、“8+9”等,让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问答过程大约持续5分钟,为的是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巩固这些知识,为这节课所学的进位加法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授新知。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记得这个单元最开始的那幅图么,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是从那副图里得出的,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4页,看例3。 在同学读题的同时板书:“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同学们都看完题了没有?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审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需要的数据。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列算式呢? 同学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算式:35+37=。 师:好,我们现在把算式列出来了,怎么计算呢?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列竖式的方法,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来试一下呢?同学们看黑板,跟着老师一起列竖式。 35 +37 教师边强调竖式的书写规范边列出竖式。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算,应该先从个位开始算,5+7是多少?(同学答:12)我们发现,个位上加起来的和大于10了,我们之前学的不进位加法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怎样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先看书上,看怎样通过数小棒计算这个题。 同学看完后,教师加以指引和解说。 师:我们看到,5个小棒和7个小棒放在一起,一共是12个小棒。我们把其中的10个捆成一捆,剩下了两个小棒。再回过头看看竖式,我们不妨将数小棒的办法挪过来,也用“捆起来”的方法解决我们刚才的问题。就是将5+7得出的12中的10“捆成一捆”,向十位进1,然后剩下的2写在结果的个位上,这样,我们的个位就算好了。现在再算十位,十位上3+3得6,但6不是最后的结果,还应该加上之前进上来的那个1,也就是在数捆数的时候还应算上后来加上的那一捆。这样,我们就把十位也算出来了,结果就是72。 板书: 35 +317 72 教师解释清楚计算原理后,继而强调进位加法竖式的规范书写,只要有这几点:依然是各位对齐;加号横线缺一不可;进的“1”是小小的1而不是点;“1”的位置应在下面那个加数的十位与个位之间。 2、随堂练习。 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大家都学会了没有啊?为了检验大家到底有没有真正掌握今天的新知识,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动手计算课本14页做一做的三道题。 56+37=46+24=29+5= 教师请三名同学上讲台计算,并在教室来回巡视,观察同学做题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师:好,同学们应该都已经做好了,我来看看这三位同学做得怎么样。 教师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再次强调进位加法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 三、课堂作业。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练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10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完成教材练习二的4、7、10、11题。希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够仔细、认真地写,写整齐、写规范、写正确,注意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不要粗心大意算错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