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牧歌》教学设计 |
范文 | 《牧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牧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聆听小提琴演奏的牧歌,感受小提琴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认识乐器小提琴,并且能够自然的哼唱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自然流畅有感情的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难点:认识乐器小提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都有那些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带领大家去其中一个民族,蒙古族。(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二)新课教学。 1、播放乐曲,感受乐曲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的情绪特点。 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呜”哼唱歌曲,谈谈感受。(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度较慢)。 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高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再次聆听乐曲《牧歌》。设问: ①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②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 5、讨论交流: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介绍小提琴,并借助插图或实物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 6、再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第一段出现时音区的变化,哪次高,哪次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次主题表现的情景,你能想象出的场景等。 (三)拓展延伸。 小提琴是西洋拉弦乐器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四根弦,利用弓弦摩擦发音。它在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被誉为“乐器皇后”。小提琴的出现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欣赏《牧歌》不同的演唱方式,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牧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同学们对乐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会深刻的保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四、板书设计。 《牧歌》 1=G 主题旋律 演奏乐器——小提琴 五、教学反思。 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歌唱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