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文《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
范文 | 课文《三个儿子》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好儿子) 父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通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习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提供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是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么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近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